让努力归努力,运气归锦鲤吧

领英LinkedIn·2018年10月30日 20:01
2018年真当之无愧中国的拜锦鲤元年。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 曹泽宇。36氪经授权转载。

这两天,我的朋友圈从来没有如此阵营分明,不是被《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刷屏,就是被踩锦鲤的各种文章刷屏。

争议始于某90后姑娘在回忆了自己从小到大“躺赢”的经历,并最后保证“做法”,因此得到了“信众”疯狂的转发。

姑娘很快便被扒了个底掉。

图为@一地金

《人民日报》今天发文,作者以“直系师兄”的身份质疑了姑娘的描述不符合事实,接着批判了这种自媒体“利用迷信心理获取流量的套路”,称这种做法是“邪教”。

2018年真当之无愧中国的拜锦鲤元年。

从杨超越、周立波、信小呆(支付宝中国锦鲤中奖者),再到前男友无数的“恋爱锦鲤”萧亚轩,“转发XXX就能得到好运”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的朋友圈也前所未有的分裂:你不是在转锦鲤,就是在骂锦鲤的路上。

但,我们真的需要如临大敌吗?

01.扒皮中国的神锦鲤们,“黑粉调侃”与“人工制造”

让我们用一个小故事给大家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锦鲤自古就是祥瑞之兆。

而现实恰恰相反。

《晋书》中讲了一个叫干宝的人,在兵器库看到两条鲤鱼。

因为鲤鱼的外形有鳞神似甲胄,他一个激灵,将之视为兵甲之兆。

然后还真的叫他说中了,天下旋即大乱长达十年。

而中国的“锦鲤”们是如何流行开来的呢?我们简单归类了一下,大体分为两部分:“黑粉调侃”,“人工制造”。

先说黑粉组。

周立波可以算得上是路人缘最差的公众人物之一了,以至于他在美国因为携带毒品被指控时,全民拍手称快。负责地说,上一次看到这样的狂欢还是在春晚的时候。

谁也没想到,事情发展到后来竟然曝出周立波和“霸道总裁”的玛丽苏情节,吃瓜群众炸了锅,开始疯狂转发周立波的照片。

“转发这个周立波,会有10亿美元身家的老板爱上你。”

同样因“黑”成“锦鲤”的,还有奚梦瑶。

她曾经在采访中说自己“如果在维密舞台上摔倒就会退休”,可事实上,在“维密”上摔倒了的她依然活跃在各个舞台上,甚至在2018年还在免试的情况下,挤掉雎晓雯等人再次登上“维密”并担任品牌大使。

一时间舆论哗然,大家纷纷转发调侃奚梦瑶摔倒的照片。

“转发这个奚梦瑶,工作失误后,不用考核也能升职加薪!”

而火遍全网的杨超越锦鲤人设,最早也来自于黑粉调侃“101少女”前三名退出,杨超越得以占据C位的事件。

可后来很多“村民”粉丝们也加入其中,扒出了她早年微博上的许愿:“上快乐大本营”,“和毛不易合作”等等,发现竟然一一梦想成真。

图片来源于《创造101》

于是杨超越锦鲤正式由黑粉集中区,变成了全民的许愿池。

再说说人工制造组。

最近支付宝锦鲤信小呆也被曝来自于公司炒作运作。

社会阶层适中,性格呆萌可爱,没有黑点,很有路人缘,碰巧人家还是个不大不小、有数万粉丝的意见领袖。

可见,无论是黑粉组还是人工制造组,“锦鲤们”的“神奇”故事,大家看看就好,认真就输了。

太阳底下从来都没有新鲜事

在转锦鲤的时候我们在转什么?

可是,既然我们都知道锦鲤不靠谱,那我们为什么还转?

有人批评转发是在交智商税,我反倒觉得,这种看法太低估网友的智商了。也有点缺乏幽默感。

还有人说,这是想用运气代替努力,太天真。

我的天哪,我们父母辈最喜欢去寺庙的时候顺便烧个香了,可你见过比他们更勤劳的人吗?

事实上我身边很多高学历的人士也都在转发,其中不乏就职于Facebook、鹅厂的精英。你敢说自己就比他们智商高,还更勤奋?

当我们在转锦鲤时,我们在享受一种“把自己交出去”的安慰。

我们迫切地想找到一套简单易得的理论来解释生活。

我分手失恋了,我不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需要剖析自身,我用“因为射手座都是渣男/女”来解释很显然要简单直白很多。

锦鲤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是用最低成本获得的梦。

有一部日本电影《比海更深》,讲述了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落魄作家沉迷于买彩票,妻子因此和他离婚,所有人都不理解他。

可是他在整个影片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却是这样的:“我在买的不是彩票,是一个希望,一个用这么小的金额就买到的这么大的希望。”

图片来源于《比海更深》

这不就是我们转发的锦鲤吗?

锦鲤是一个太美好的梦幻了,只要动动手指,点击右上角的转发,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这样一个希望。

它可能是你那份朝思暮想的工作,可能是苦等不来的学校offer,也可能是那个你梦中出现的明眸皓齿浅浅笑靥。

它换个常见的句式,可能会更好接受一点: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03.有人说锦鲤是社会焦虑的产物,我们这一代人的焦虑达到巅峰了吗?

很多公众号甚至学术论文都把这种全民疯转锦鲤的现象归因于“社会焦虑达到巅峰”。

对此我部分赞同,那些在特殊国情与政策指导下,掏空了六个钱包也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们,面临着巨大的消费降级压力。

但更深层次原因不是这个。

因为没有哪个时代或是哪个地区有着远超于其它的苦难。

从时间维度上看,众生皆苦,从空间维度上来看,众生亦是皆苦。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那个小女孩问莱昂:“我现在如此痛苦,是因为年纪小吗?还是说人生总是这样辛苦?”

莱昂的回答是:“一直如此。”

图片来源于《这个杀手不太冷》

张佳玮说:

每一代人觉得自己最苦,是因为人很难完全同理心到感受他人的苦。

人最多只能观察他人,想象他人的痛苦,但没法子亲历到他人的痛苦。

同病相怜这个成语,因此意义非凡:得了同样的病,才能体会到彼此的痛苦。

我们时常羡慕民国翩翩风骨,羡慕那八十年代的白衣飘飘,而那些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也在羡慕我们生活的互联网时代,羡慕我们大学时就用上了手机。

图片来源于《无问西东》

现代社会信息的迭代加速加剧并放大了我们的焦虑,一个个锦鲤在微博、微信上刷屏。

但焦虑自古存在,只不过以前的时代没有办法以这种全民的,国民级别的方式表现罢了。

好比我们的父母辈,他们可能是走进寺庙,许下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再走出寺门,轰轰烈烈地投入世俗生活。

我们只不过是把寺庙换成了锦鲤。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如临大敌。让努力的归努力,运气的归锦鲤。

毕竟,没有人真的相信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躺赢吧?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用户数量超过6.45亿

下一篇

滚滚下沉大潮前,生鲜也不例外。

2018-10-3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