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让女友痴迷的品牌换 Logo,和苹果、Google 有什么关系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刘学文。36氪经授权转载。
对于东北人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是一个包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送两个。
早在 2014 年的时候,就有「伐开心,买包包」的流行语出现,至于为什么要女生伐开心(上海话,意思是不开心)就要买包包,请移步到文学大师@大咕咕咕鸡的名著《黄浦江有话说》。不开心就要买包包,但是假如不开心想买包包却买不到,那不开心就不光是乘以二而是平方了。
所以,各位「大猪蹄子」们,如果你的女朋友最近心情不好,首先确定一下,是不是因为大姨妈,然后再从自身找原因。如果找不到,那么可能就是因为,著名的包包品牌 Céline 最近搞了一系列让人目眩神迷的骚操作,从包包到时装的设计风格,从之前的五分极简三分性冷淡一分小清新和一分闷骚,变成了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这让它的铁粉们纷纷大喊,这不是我认识的那个 Céline,这个牌子的新样貌实在太让人膈应了。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一个名叫 Hedi Slimane 的男人,他最近上任了 Céline 的创意总监。设计改变大概就是这几天的事情,这个桀骜不驯酷爱摇滚造型朋克的男人,入主 Céline 品牌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改 Logo,将原来的 Céline,改成了 Celine,并且还调整了字母间距,加粗了字重,以及让字母更敦厚了。
▲ 上为 Celine 旧 logo,下为 Celine 新 logo
终于,当法文字母 é 变成了英文字母 e 之后,这个法国时尚品牌的 Logo 失去了最后的一丝法式风情,变成了特色不明显的 Sans-serif 字体(无衬线字体)字母的集合。除了大胆改 Logo,Hedi Slimane 还删掉了 Céline 过往在社交网络上的一切内容,尤其是 Instagram 这个天然适合时尚品牌营销的阵地,甚至连 Celine 的微信公众号都没有放过。
▲ 新 Celine 的风格非常亮瞎眼
而后,Celine 又发布和预告了不少的新品,Hedi Slimane 还邀请好友 Lady Gaga 来带货,不过迎来如潮水般的恶评,比如上图友款的包包在 Instagram 上被评价为「Zara 出品 A 货香奈儿」和「看起来就像浙江温州皮革厂生产的」。
▲ 这是之前 Celine 的风格
▲ 左为过去的 Logo,右为现在的 Logo
当然,改 Logo 和改字体这件事,Hedi Slimane 可不是第一次干。上一次,他还在另一个时尚品牌 YSL(圣罗兰)当创意总监的时候,就把那个著名的具有古典气息的 YSL Logo 改成了简单的无衬线字体。甚至,Hedi Slimane 还把 YSL 的名字给改了,去掉了前面的 Yves,加上了 Paris 的地名,由该品牌创始人名字 Yves Saint Laurent 的缩写 YSL 变成了 SLP,这一行为在当时也被认为是「数典忘祖」。
换 Logo 改字体的时尚品牌又岂止上面两个,以围巾和风衣出名的 Burberry 在 8 月份的时候,也把 Logo 和字体改了。
▲ 左为旧 logo,右为新 logo
可以说 Burberry 的改变是最为明显的,由原来的骑士形象加衬线字体以及成立年份的三种复杂元素,变为了跟上面两个品牌类似的无衬线字体,并且字母也是非常粗壮。
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时尚品牌的 Logo 正在简化,字体也在朝更为简约的无衬线字体靠近,无论是 YSL 曾经的手写体,还是 Burberry 之前的衬线字体,还是 Céline 在 1930 年定制字体(由 Semplicità 字体改款),如今都是风格看起来很类似,毫无个性的无衬线字体。
还是以 YSL 为例,这三个字母的字体曾经还一度引起争论,它既像衬线字体,又像无衬线字体,几乎无法分类。而后,Hedi Slimane 将其改为了无衬线字体中最经典,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没个性的 Helvetica 字体。使用 Helvetica 字体作为 Logo 字体的品牌实在太多了,比如最没个性的无印良品 MUJI,还有 BMW、Epson、汉莎航空、J. C. Penney、Jeep、川崎重工业、Knoll、英特尔、雀巢、松下、Microsoft、三菱电机、摩托罗拉、丰田、三星等等等。时尚品牌里面,Fendi 、川久保玲( COMME des GARCONS)、A.P.C 的 Logo 也是采用的这个字体。
▲ 使用 Helvetica 字体做 Logo 的品牌
在很长的岁月里,苹果各种系统都在使用这个 Helvetica 字体,包括第一代 iPhone,直到 iOS 9 上,苹果把 Helvetica 字体换成了旧金山字体(SanFrancisco)。旧金山字体首先出现在 Apple Watch 上,而后席卷了苹果的全系带屏幕设备。有分析认为,苹果从 Apple Watch 开始换字体是因为小字号的 Helvetica 文字易读性很低,显得模糊。Apple Watch 的出现,需要苹果拿出一款在小屏幕上以小字号出现,依旧能清晰阅读的字体,这就是就旧金山字体。
字体和屏幕相爱相杀的故事,是科技发展史中的一条有趣支线。汉字中的宋体和英文中的衬线字体,也是因此在屏幕上日渐式微;而汉字中的黑体和英文中的无衬线字体,则跟着微软、苹果和 Google 的崛起,而成为屏幕中的主导力量。在中文互联网上备受好评的微软雅黑字体,出现的契机,和英文的旧金山字体颇为类似。
不过字体设计技术也在前进,之前帮微软设计微软雅黑的方正字库,最近帮手机显示做了一款适宜于阅读的方正悠宋字体,有望帮宋体扳回一城。
在 Windows Vista 之前,Windows 的系统中的中文是宋体的,但是宋体在小字号显示的时候,可辨识度极差,这个时候,黑体的优势就出来了,在小字号和斜体的情况下,微软雅黑,比宋体拥有更好的辨识度。一个字体的成功与否,除了自身美不美观之外,也很受历史和技术进程的影响。
▲ 中世纪的 Blackletter 字体
实际上,字体和介质的相互影响,在千年前就开始了。上面的繁复的字体是中世纪的 Blackletter 字体,当时手抄还是制作书籍的主要方式,印刷术还未诞生,书籍和阅读还是奢侈品,因此,繁复的字体体现的人力劳动,恰好是证明贵重的象征。那时候个人阅读是精英阶层的奢侈享受,至于大众,只能公开诵读书籍获取信息,这一条线反映的是,当时个人隐私的概念还未兴起,资源的匮乏使人们不得不放弃个人空间。
▲ Centaur 字体,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字体
另一条线,就跟字体有关了。在活字印刷机出现之后,书籍就有可能被批量生产了,不过当时的纸张很粗糙并且吸水性太强,并不适合呈现 Blackletter 这样复杂的字体,所以后面才有大幅简化的人文主义字体用作印刷之用。没错,新字体的诞生,和文艺复兴也恰好是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事情。上面的 Centaur 字体,就是以十五世纪威尼斯印刷业者的活字为蓝本制成的。
这样看来,纸张的限制,促进了新的,更简单的,适合印刷的字体出现,和屏幕显示的需求,让微软雅黑,以及旧金山字体得以出现,其实内在逻辑都是一样的:让字体适应介质,以显示得更清楚。
▲ 上为 Google 旧 logo,下为 Google 新 logo
如果说 2015 年 9 月,Google 把自家的 Logo 字体从衬线字体,换成了无衬线字体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必然选择,那么欧洲那些教条森严又离经叛道的市场品牌,纷纷选择无衬线字体,只能说是一种罗曼蒂克的消亡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像是 Celine、YSL 和 Burberry 这样的时尚奢侈品牌,他们的 Logo 都和现代主义不挂钩,然而,放弃「经典」的意味,走上社交网络,正是时代前进的必然。就像原先以古典的格子纹为视觉体系的 Burberry,如今改为辣眼睛的 TB 图案做主视觉符号,甚至还请流量明星吴亦凡做代言,从一个英国经典时尚品牌,活脱脱变成了加拿大潮牌。
但是,正如外界普遍对上述大牌将品牌 logo 字体改得越来越没个性表示不满一样,历史其实是在一次又一次地重演。2010 年的时候,快时尚品牌 Gap 曾短暂地改过一次 logo(上图右侧),采用的依旧是 Helvetica 字体,不过随即招致的恶评,让这家怕事的公司,又改回了原来的细长衬线字体(上图左侧)。
在这场几乎没法逆转的品牌 logo 变迁史中,原先存在于时尚或者奢侈品牌 logo 中的骑士、马车等传统的意象逐渐消逝,不少的奢侈品牌,原先都是为了皇家或者军队制作马具,衣物或者盔甲,不过如今皇权和战争都不再普遍,这些牌子原先的起源也就不再重要。而后,等级和权威也不断消解,互联网让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越来越年轻化。
字体虽然属于设计当中的小细节,但已经被心理学家证明的是,不同的字体,确实能够给不同的感受。既然 Supreme 都和 LV 搞了无数次联名了,欧洲的时尚品牌也纷纷找起流量明星代言,其实就说明了,许多有几百年历史的品牌,也不得不搞清楚,什么才是社交网络上会火的,什么才是年轻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