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用咖啡切入市场,「幸鹿咖啡」还想为即饮咖啡打上健康的标签

唐泽俊·2018年06月06日 08:01
想喝咖啡怎么办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 - 2017年间,中国的整个咖啡市场在以每年 13%-15% 的速度在增长,目前已经超过1500亿人民币。在整个咖啡领域中,还有一些细分领域例如现磨咖啡、速溶咖啡、咖啡饮品等。尽管整个市场的规模在增长,但每个细分领域的增速不同正在改变咖啡行业的格局。

今天介绍的「幸鹿咖啡」成立于2018年3月,主要产品有速溶咖啡、烘焙咖啡豆和以健康为卖点的即饮咖啡。但在现阶段,公司上线的产品是针对于下沉市场的“速溶咖啡”。

细分市场情况

由于消费者对于咖啡文化的认识提升,以及对健康的更为在意,速溶咖啡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市场,市场份额其实都在萎缩。但我们在查找多份数据以后发现,速溶咖啡的市场份额依然高于其他品类的咖啡产品,月占70%左右。这也是幸鹿咖啡不愿意放弃这部分市场的原因。

除了速溶咖啡外,幸鹿的产品线上也有咖啡豆。创始人李加敏告诉36氪,中国消费者目前对咖啡豆的认知其实很少,普通的咖啡文化爱好者更愿意选择进口豆子,因为国内暂时还没有专注咖啡豆标准化的龙头品牌,且价格和质量参差不齐,幸鹿会逐步建立一套大众化、标准化咖啡豆产品体系(烘焙方式、原豆规格、销售价格等呈现标准化)。

针对咖啡豆,公司会尝试ToC端售卖咖啡豆,同时针对B端客户,如咖啡厅、酒店、公司集团等会是的主要售卖对象。

幸鹿通过以上两个产品切入市场,而公司更为看重的是即饮咖啡市场。这一品类目前体量较小,但增速非常快,据中国食品报显示,2009年—2013年,中国即饮咖啡复合增长率达到34.2%。另据中国产业调研网的数据显示,2014年即饮咖啡的市场规模达39.48亿元,同比增长34.7%。幸鹿的咖啡饮品预计会在今年年底上市。

困境与优势

星巴克的咖啡饮料走的是中高端路线,性价比低,价格略贵;雅哈、三得利口感一般,但性价比高。

幸鹿创始人李加敏告诉36氪,他清楚行业的竞争格局。作为一家创业企业,他认为公司目前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对新产品的思考方向。其实在现有的咖啡饮料体系中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新品面世,幸鹿则是希望通过从传统的品类里拓展出新的元素,例如为咖啡贴上“健康”标签,然后从中开发出一系列适合不同人群的SKU。

团队目前任然在确定饮料的最后配方,李加敏认为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产品的包装新颖而第一次选择幸鹿,但如果口味差于雀巢,那未来很难在这一市场分蛋糕。因此整个团队对于这款产品的上线持很谨慎的态度。

为了保证咖啡的质量,幸鹿跨过了生豆贸易商,直接与原产地的农场合作,再通过代工的方式去加工咖啡豆。

在销售方面,公司目前主要依靠经销商来进行分销,一方面是减少库存对现金流的压力,另一方面经销商会比品牌更懂地方市场。李加敏也表示未来公司会通过线上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但公司的运营中心还是会在研发+品牌+营销。

我是36氪作者唐泽俊,消费、新零售、产业升级项目报道请添加微信tzj328766944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提及的项目

查看项目库

下一篇

由于农户对单纯的服务的付费意识并不强烈,因此他们会主要通过农资产品和分销两个利润空间相对较高的环节盈利。

2018-06-0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