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叫嚣屏下指纹技术是未来,但为何就是难以量产?

宋长乐·2017年12月29日 15:51
屏下指纹识别,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

不是“狼来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寒冬真的来了。

2017年,AI、全面屏被认为是主旋律,但回头看似乎并没有引发手机行业颠覆性的变革,归根到底它们的出现只是给用户提供了一项可选择的功能,而不是激动人心的创新。

于是我们看到这一年手机行业增速下滑、厂商砍单、消费者换机动力减弱……如果2018年再没有让人兴奋的产品或创新技术出现,即便是头部厂商都很难熬。

屏下指纹识别,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

屏下指纹技术,被认为是明年搅动手机行业的一个变量。但问题是:为何屏下指纹喊了这么久,依然无法量产?

所谓屏下指纹识别,就是通过屏幕玻璃下方完成解锁过程的指纹识别,该技术最被看好的是超声波、光学指纹识别手段,真正意义上实现屏下指纹解锁,因为你只需要直接在屏幕上解锁,不需要背部指纹感应凹口,也不需要前置指纹感应装置,即便是在水下也能完成指纹解锁。

2013年,iPhone 5s发布时Touch ID应运而生,随后指纹识别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但市场上大多数手机都是属于电容式按压识别,而电容式识别时是不需要紧紧贴合就能通过微电流感应到指纹。

屏下指纹识别时则不然,技术实现原理甚为复杂。当用户手指接触屏幕时,屏幕会发出光线,穿透盖板到屏幕表面,接着用背光照射指纹,达到指纹的光线反射穿透屏幕,被指纹传感器接收后,将光信号还原成指纹图像,经过软件处理及算法比对进行识别。

与此同时,屏幕指纹识别在解锁时,还必须集中一点的力度按下去,手指紧紧贴合在玻璃上才能获得有效反射,而且需要配备OLED屏幕才可以,甚至要求屏幕的保护玻璃更薄。

可以看出,屏下指纹识别实现起来,难度就比传统指纹识别高很多。

事实上,就在iPhone X发布之前,行业内一致认为这款10周年特别款铁定会配备屏下指纹。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不相信,早在2015年苹果就曾申请了在OLED显示屏上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专利,并且这项专利已经获批,所以屏下指纹也并不是新鲜玩意了,即便它有着很强的技术壁垒。

考验更多的是产业链整合能力

毫无疑问,iPhone X面部识别给了少数人尝鲜未来的机会,但根据主流市场的用户需求来看,指纹识别依然是更舒适且自然的识别方式,屏下指纹技术自然被众多厂商和上游产业链给予厚望。

作为指纹识别模组市场份额最大的供应链公司,瑞典FPC已经在研发基于光学和超声波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三星的首款屏下指纹识别机型很可能会在2018年下半年出现。

在终端厂商中,2017年6月份vivo就联合高通展示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与此同时芯片厂商Synaptics(新思国际)早先正式宣布,旗下Clear光学屏下指纹传感器已经批量生产,并且即将和vivo联合推出采用屏下指纹识别的手机,更详细的信息显示这款即将到来的手机结合了三星OLED屏幕和Synaptics的传感器。

也就是说,一旦拥有足够的OLED屏幕,加上Synaptics提供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再考虑到三星新旗舰机的不确定性,vivo成为全球第一家推出屏下指纹识别手机的厂商几乎是已成的事实。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屏下指纹的实现,并不是某一个厂商可以单打独斗就完成的事情,必须整合全产业链的能力才有机会。很显然,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与供应商的合作,vivo都是手机厂商中最为激进的一员。

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谁取代谁?

屏下指纹识别是未来吗?答案是肯定的。全面屏就是一个激发点,屏下指纹识别可以说是全面屏手机指纹识别方案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因为当全面屏成为主流,屏下指纹不仅不会占用手机屏幕的空间,提升屏占比,同时能够让手机在搭载指纹识别功能有更加统一的外观。

但是如果你问:屏下指纹会取代面部识别吗?答案是否定的。毋宁说现在主流手机厂商都配备了面部识别,苹果Face ID诞生之后,其他厂商也一定会跟随。

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其他诸如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一样,没有谁一定取代谁,它们都只不过是生物特征识别探索的一种方式。未来,真正安全的识别,极有可能是两三种识别方式整合在一起。

不过,当屏下指纹成为主流时,一定会出现一个问题,因为屏下指纹要求对手机屏幕的要求极高,不仅要薄,屏幕上也不能有太多覆盖物。这就导致,贴上一层厚膜的手机,很多时候可能压根无法解锁。

这意味着,一旦屏下指纹识别开始普及,就愈加考验诸如三星、vivo等厂商对屏幕质量的苛求,而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实现,就好像指纹识别隐藏在屏幕之下一样,消费者都是看不到的,恰恰这方面的竞争才是未来决胜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当贴膜已经成为用户习惯,屏下指纹时代的传统贴膜者会不会失业?请放心,一种贴膜消亡了,必然有另一种手机膜出现,只不过这样的贴膜不仅仅是手艺活,更是一门技术活。

+1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提及的项目

查看项目库

下一篇

据不完全统计,腾讯的此次收割季获益超 400 亿元。

2017-12-2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