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苹果手表一个季度卖600万块,难道会成为下一个挑大梁的产品线?
可穿戴市场过得很不好,这似乎是目前的一个普遍认知。
Pepple死了,Fitbit裁员6%,可穿戴设备鼻祖Jawbone退出消费手环市场……但是,有机构却称,苹果手表2016年第4季度的销量却超过了600万块,创造了新的销售纪录?
这个最新数据来自于第三方数据公司Canalys(易观国际)。据其估测,共有600多万块苹果手表在购物季被销售一空,同比大增12%,为苹果公司创造了超过26亿美元的收入。打破了可穿戴市场的历史最好成绩。
这个成绩,在可穿戴市场的确是空前的,因为其意味着在Q4季度,苹果智能手表的市场份额几乎达到了80%。
虽然这个数据不能尽信,但Canalys的监测结果却与上周库克在电话财报会议上含糊的“炫耀”基本一致:
“苹果手表的销售业绩的确创造了纪录,购物季的市场需求太过旺盛,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备足货。”
Canalys分析师Jason Low在这份公开报告中解释了苹果手表“逆势而起”的主要原因:
“除了Apple Watch 2的硬件及软件上有了重大更新,销售成绩突出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精简化的市场营销手段与重新调整的价位,这帮助苹果扩大了用户群体。”
的确, Apple Watch在过去几个月里的降价幅度比较明显,目前有很多国外经销商已经将 Apple Watch Series 1 的部分机型价格下调至 199.99 美元。
此外,从全年来看,据Canalys预估,2016年 Apple Watch 的销量突破了1190万台,几乎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49%)。这个非同凡响的数字也基本奠定了苹果在全球智能手表市场·的地位。
根据市场份额,智能穿戴公司Fitbit(Fitbit的智能手表其实更像是一款智能健身追踪器,并不支持第三方app)与三星以17%与15%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而剩下19%的份额基本被所有其他小厂家所占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Canalys也提到了小米在可穿戴市场的表现:550万台的出货量着实不错。
Apple Watch要成为下一个挑大梁的产品线?
36氪在上周报道过,由于营收与iPhone销量双双破纪录,苹果的Q4财报让市场非常满意。
但是,其中几条产品线的表现却实在有点难看,譬如iPad与“Other products”。前者营收同比大幅下滑20%,对营收的贡献跌至第4位,而后者业绩下跌8%,状态低迷。
而Apple Watch就恰好被归为“Other Products”中。这个大类包含有Apple Watch、Apple TV 、Beats与iPod等小型产品及配件,Q4的营收约为40亿美元。
假设按照Canalys的预估数据(26亿美元营收),Apple Watch贡献的营收比例竟然占到了这个类别的65%(占全部营收的3.3%),已经达到能够挑大梁的水平了?
如果看近年来iPod逐年下降的惨淡销量,被库克点名“表现不佳”的Apple TV,这个大类的销量的确要靠Apple Watch来支撑。
2014年最后一个财季,iPod为苹果营收只贡献了1%(约4000多万美元);而Apple TV(电视盒子)的销量不但遭遇了连续性季度下滑,其市场份额从2015年起就一直在美国屈居第四(20%);而Beats耳机在无线耳机市场也只有16左右的市场份额。
2014最后一个财季,iPod的销售额仅占全部营收的1%。图片来自MacRumors
在这里,谨慎而又敏感的苹果有一个“小习惯”:当对一条业务线感到前景不明时,会拒绝再透露这一类别的具体数据。
譬如到2014年底就不再单独公布的iPod单品销量(2015年财季正式把其归为Other Products),譬如从一开始发售就没有公开过销量数据的Apple Watch,再譬如2016年iPhone7发布会后,就不再公布首周销量……
对于苹果公司来说,Apple Watch的成绩究竟是不是昙花一现,还要看其在2017剩下三个财季(非购物季)的表现。与此同时,虽然可穿戴市场整体呈疲软态势,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回暖迹象:
比如,尽管Fitbit对自己第4财季的业绩信心不足(致使股票大跌30%),但公司仍然打算尽快发布自己的应用商店;而运动鞋品牌New Balance也在最近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安卓智能手表——RunIQ。此外,从HTC内部也流出来一张关于智能手表的模型照片。
按照这种趋势,Apple Watch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可以公开数据的重要产品线?(当然,你可以怀疑这个数据的准确性)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分界线-----------------------------------------
重磅!36氪国际新闻组要招正式职位与实习生了!!
只要你对人工智能、新能源、AR、VR、物联网有浓厚兴趣,对各种“黑科技”不能自拔,文笔与英文还不错(能看懂MIT与彭博新闻),请尽情把简历砸过来!!
在这里,你不仅能获得海量的最新前沿科技信息,还有机会采访到国际大佬,与36氪特稿部记者共同完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稿件!总之一句:我们会尽自己所能与你共享资源~
投简历请发至以下两个邮箱:1247435168@qq.com/fubo@36kr.com(快到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