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Tech周刊|肯德基「减碳店」落地杭州北京、高和资本成立首支社区商业基金、第二批25个海绵示范城市开始选拔
聚焦地产科技创新
序
《PropTech周刊》是36氪未来地产编辑部推出的新栏目。
本栏目聚焦改变地产行业的科技创新力量,不仅仅是围绕住宅和商业地产,还包括广义的基于空间和不动产的科技、服务创新。
本文是「PropTech周刊」更新的第十二期,我们汇总了过去一周(2022.04.18-04.22)发生的海内外最新投融资、市场及政策动态。如果你对本文提到的公司、机构、产品、赛道感兴趣,或者正在从事相关的创业创新,想要寻求报道或合作,欢迎与我们取得联系:
发送邮件至hifuturecity@36kr.com或在文章底部加作者微信。
要闻提示
36氪首发|云图三维获数千万元天使轮系列融资;
大公司动态|肯德基“小绿店”落地杭州、北京,预计减碳15%;
海外市场|「Speckle」种子轮融资550万美元,致力于建立建筑从业者社区;
行业政策|住建部:选拔25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01
36氪首发
云图三维获数千万元天使轮系列融资
在线3D CAD建模协同平台「云图三维」半年内连续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系列融资,其中天使+轮获得某大厂数千万投资,此前已完成由初心资本独家投资的近千万天使轮融资。「云图三维」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为制造业设计师提供云端三维CAD设计软件和专业服务的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集建模、装配、工程图和渲染为一体的云端CAD设计平台,通过提供强用户体验的在线设计与协作工具,搭建更高效更智能的共享协同生态,服务于数千万工程师与产业链相关从业者。
迁移科技获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近日迁移科技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3D视觉软硬一体化平台的持续研发及市场拓展。迁移科技于2018年投身于工业3D视觉领域,公司通过研发工业3D相机和3D视觉无序抓取、拆码垛软件一体化平台,应用行业包括汽车零部件、金属机加工、家电、仓储物流、食品和医药、化工等。
迁移科技目前主要聚焦抓取、拆垛等场景。在降本增效上,以公司服务的一家全球白色家电龙头为例,在其应用公司产品后,6个月收回了成本,效率上提升了50%左右,在智能工厂的柔性生产能力上有了较大提升。
优链时代发布国产3D云阵相机 将打造3D数字分身
智能科技厂商「优链时代」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个人数字化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日前,公司上市了3D云阵相机,旨在通过数字人技术为用户创建元宇宙的“入场券”和身份标识,为平台与商户开发更多的用户互动场景。uCamera3D云阵相机拥有95个摄像头,2亿像素,通过一键拍摄能够获取人体三维体型、尺寸及色彩,并立即创建3D人体数字模型。用户能够通过App或小程序查看并下载自己的3D数字人和基于各种场景的数字分身动态视频。
创始人表示,「当人们拥有自己的3D数字分身后,一切想象力都能够被超越和升级为定制化的沉浸式体验。」人们需要以数字分身的形式进入元宇宙,能够在上一代互联网技术打破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禁锢,从而广泛应用于电商、文旅、游戏、企业协作等不同场景。
来也科技完成C++轮7000万美元融资
智能自动化企业「来也科技」宣布完成 C++ 轮 7000 万美元融资,C 轮累计融资金额超 1.6 亿美元。来也科技创办于2015年,最早以自营模式做C端智能助理产品及服务,推出了名为“小来”的陪伴式机器人产品;过去几年,来也科技覆盖电力,银行,保险、通信、零售等多行业的企业客户,以及数字政府、公共医疗、高校职教在内的公共事业领域。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移动龙湖地产、伊利集团、强生医疗等。
02
大公司动态
小米造车团队于北京亦庄拿地,6.1亿元成交
4月20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YZ00-0606-0101”地块落槌,成交价格约6.1亿元,竞得人为“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小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由小米造车初始团队“17罗汉”之一的张峰担任法人。去年11月,小米汽车宣布,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挂牌文件规定,该土地上的建设项目应符合开发区产业定位和环境保护要求,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45亿元,达产年产值不低于240亿元。
万物梁行与吉利正式达成合作 提供IFM综合设施管理服务
近日,万物梁行与国产汽车吉利正式达成合作,签约进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园区,提供IFM综合设施管理服务,打造又一“中国智造”企业总部服务标杆项目。万物梁行从吉利控股集团需求出发,量身定制全套整合业务服务方案,从“零打扰、高协同、强落实”三大维度,高标准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稳定、高效、优质的物业管理运营状态,为整个总部园区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高和资本成立国内首支社区商业基金 规模达10亿元
高和资本成立国内首支专注投资社区商业的基金,规模达10亿人民币。提出,2.0版本的社区商业则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有私域流量的商家;二是有社群意见领袖的加持;三是社区会员的深运营、深服务。」
「如果我们站在5年后的未来,在公募REITs的大池子里,能够有稳定现金流和派息的大类资产到底是什么?社区商业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经营好的社区商业能做到6%的派息率,这一点对险资或机构投资者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就是说社区商业是险资追求的防御性资产。」高和资本合伙人苏鑫称。
肯德基“创绿先锋店”落地杭州、北京,预计减碳15%
2022年4月,肯德基宣布在北京、杭州两地落地首批肯德基创绿先锋店——“小绿店”。首批肯德基“创绿先锋店”的创新绿色科技应用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光伏系统、物联网餐厅智能系统、光通管、室外发光太阳能伞、新型环保材料。
安装在户外座位的太阳能伞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将日间的太阳能储存为电能,用于夜间照明;二次回收能源地坪、咖啡渣再生皮革和低碳竹材等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也在细节中以材料回用、循环、替代的方式实现餐厅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这些可回收科技的运用,帮助门店有效的在建造和营运的过程中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量。
03
海外市场
亚马逊全球宣布新增37个可再生能源项目
亚马逊宣布在全球发布37个新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推动亚马逊实现到2025年全球基础设施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比原定的2030年的目标提前5年。该批新项目包括3个新风力发电场,26个新太阳能发电场,以及全球8个新屋顶太阳能装置,将使亚马逊全球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总发电量增长近30%,由12200兆瓦增加至15700兆瓦。
Speckle种子轮融资550万美元
总部位于伦敦的初创企业「Speckle」近期宣布获得5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Frontline Ventures和Matrix Partners联合领投,现有投资者Foundamental和数位天使投资人跟投。这家初创公司由一批专业建筑师、工程师创立,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源代码平台,让建筑设计工作者能够协作处理Autodesk、Trimble等大型3D绘图文件。公司两位创始人拥有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两人联手开发了这个开源平台,以解决建筑行业长期面临的难题:让设计和建造项目的各方能够实时共享3D格式的大型专业文件。如今,该公司有13名员工,并继续着手于围绕开源项目建立一个建筑从业者社区。
澳洲家用健身器材供应商Vitruvian,A轮融资1500万美元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珀斯的家用健身器材生产商「Vitruvian」近期宣布获得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Larsen Ventures和Ten13。近年来居家健身逐渐流行,传统健身房也纷纷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Vitruvian」主打家用力量训练设备,阻力可通过App调节,最高可达440磅。
在国内,家庭健身场景逐渐成为运动新常态。Fastdata《2021年中国运动健身行业报告》和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两份报告的显示,国内线上健身用户数量已突破2.61亿,其中有23%是在疫情期间才开始接触居家健身,但有60%表示会维持这项习惯。「Fiture」、「Fitmore」、「J&JMirror」等品牌纷纷入局,推出智能健身镜、人机交互体验课程等。
04
行业政策
住建部:选拔25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明确,开展“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
通知明确,示范城市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确定,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总数25个,综合考虑城市工作基础、工作方案成熟度、区域平衡等因素确定,并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按区域对示范城市给予定额补助,补助资金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分3年拨付到位。在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9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11亿元;在县级市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7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8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9亿元。
示范城市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资金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坚持简约适用、因地制宜的原则,严禁出现“调水造景”“大树进城”等不环保、不节约的情况。
上海发布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4月20日,为落实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新增发布100项以上城市数字化转型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主导或参与制定50项以上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形成15项以上“上海标准”,推动50项以上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试点,有效支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方案》要求,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基础要素,研制通用基础、数据基座、支撑能力、数字安全、数字信任等标准。居住方面,聚焦数字家园建设需求,研制实施数字社区、数字乡村、智能社区安防、智能末端配送等标准,强化社会化服务和政务服务的可获得性,营造数字化的居住新环境。
作者| 宋虹姗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未来可栖👇
未来可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可栖”(ID:hifuturecity),作者:宋虹姗,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