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获批 释放澎湃招商动能
国家级都市圈再扩容。3月21日,《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批,西安成为继福州、南京、成都以及长株潭都市圈之后,第五个落地的国家级都市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中明确西安都市圈的四个定位——提升都市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支撑能力、更好助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业内人士表示,都市圈也是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的重要载体。与单纯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不同,都市圈首先是“建设”。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交通、教育、医疗等城市基础配套,还是产业品类、能级及招商引资的力度,都将被进一步加强。
具体有哪些内容?
公开信息显示,西安都市圈规划范围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部分区县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0多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3万亿元。
整个都市圈构建的是“一核、两轴、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并设定两个目标:
到202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
到2035年,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都市圈对区域经济会带来什么效应?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都市圈不仅可以提高区域能级,而且可以扩大区域总量、增强区域功能、促进区域共同富裕。”
从已经获批的都市圈发展来看,这种扩能效应已经凸显。
以南京都市圈为例,2021年,南京都市圈10个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65.68亿元,经济总量较上年扩大4915亿元,都市圈10个地区中有8个地区的GDP增速高于全国。
另一个表现是,都市圈产业强链补链的协同推进,促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更趋于均衡。
总体来看,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明显,由此来看西安都市圈的获批,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但就都市圈而言,便捷的通勤是首位。这种交通先行的思路,西安相关规划中已经提及,“十四五”期间,西安计划五年改造高速辐射线140公里、建设高速环线及联络线238公里、五年计划建设地铁170.4公里……到2025年,基本实现西安都市圈1小时通勤。
交通等基础配套之外,增加、吸引投资也是西安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方向。
赋能“招商引资”
事实上,国家经济战略每一次重大调整,都意味着中国城市竞争格局的重大变化。
特别是从外循环主导向内循环转变之下,内陆城市迎来重大发展契机,都市圈的推进即是印证——由沿海转向内陆。
参与西安都市圈规划的相关专家表示,“都市圈是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
需要注意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占据首位。西安在加大投资方面,增加固投之外,招商引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2021年招商成绩来看,西安实际引进内资3158.10亿元,同比增长32.93%,完成全年目标的118.69%;实际利用外资8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51%,完成全年目标的101.35%,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22年开年,西安招商系统更是动作频频,通过密集开展“老朋友、新合作”系列行动、“链接未来”系列行动、投资合作年会系列活动、“西安周”系列行动、“稳外资增动能”系列行动、“长安行”系列行动、“招商再突破”系列行动等7大系列招商活动,以活动促城市宣传推广、以活动促项目对接洽谈,以活动促招商成果转化,实现营商环境宣传、招商项目推介、投资合作促进和凝聚招商力量的目的。
2月16日,“遇见新西安”系列招商活动启动仪式暨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大会上,就签约合同项目212个、总投资2756亿元。
不久前,备受关注的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2022年的9大重点工作任务,首要任务就是狠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而招商引资是重点支撑之一:
即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投行思维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引进一批含金量足、含绿量多、含新量高的大企业好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目标也被明确:实际利用内资达到35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参考其他都市圈对区域经济的拉动,西安都市圈的获批将进一步赋能城市发展,释放招商动能,为区域发展提供支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遇西安”(ID:xaic2018),作者:小勤,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