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都算数】冯光普:搭建行业领头的零售SaaS架构
赋能商家的脚步越来越坚定
Q1:从个人角度讲,您认为公司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光普:从2015年公司创立至今,多点的研发团队人数增加了20多倍,已经达到了1000多人,伴随技术团队日渐壮大和7年的打磨,我们的基础架构已经形成包括中间件、大数据、数据库等多种技术在内的集合体而非单一的组件,技术架构和工作流程越来越成熟,作为SaaS系统的标准化能力与稳定性不断完善。
我们逐步从帮助商家开展O2O业务,进化到赋能商家全链路的数字化改造,赋能商家的定位越来越明确,脚步越来越坚定!我认为这是公司这些年最大的变化之一。
分而治之,微服务+单元化高效、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Q2:7年来,多点Dmall的技术架构经历了哪些迭代?
光普:第一个是微服务,刚开始在团队人数比较少的时候,我们搭建的是一个单体式应用程序,但随着业务走向更多商家,我们开始使用微服务架构也就是分布式系统,相比单体式架构,微服务的优势在于各个服务之间相对独立,耦合度低,不会因为某个功能升级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整体服务瘫痪;多个服务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并行开发,研发效率大幅提升,因此更加契合在线SaaS系统快速迭代的要求。
作为一个SaaS系统,当多个商户在我们的系统运行时,必须考虑数据和故障的隔离性,因此在2019年,多点开始使用单元化架构,实现了灵活的异地多数据中心部署模式。能保证在出现整体机房不可用或某一地域数据中心不可用的情况下,能保持99.99%可用性。
在微服务和单元化的基础上,Dmall OS系统实现了解耦,将大规模系统分拆成会员、履约、订单等许多个相对独立的中小规模子系统,也就是业务中台化,每个业务模块都可以做得更加精细化、并且最大程度复用。分而治之,使得整个复杂的系统和组织能够快速地应对需求变化。
Q3:在迭代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挑战?
光普:主要的挑战在于,数字零售SaaS 这样的一个架构是没有成功经验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我们在前期经过了很多尝试和努力,基于零售企业的实际业务场景对技术进行了验证,才把单元化的架构跑了出来。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针对有数据安全隔离,故障隔离需求的商家,提供单元化的隔离方案,提升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SaaS系统的业务模块上线频率比较高,为了满足系统的快速迭代和线上稳定,多点的研发团队打造了一个智能变更引擎——上线班车,保证整个研发体系按照“班车”节奏制定上线计划,即使是在高峰期也能通过流量分组、滚动切换的模式实现上线的平滑稳定。
最大化为商家“降本增效”
Q4:技术对数字零售产生了哪些有利的影响?
光普:目前我们使用了大量的、主流的开源技术,比如容器技术,我们现在所有的应用都运行在容器上面的,它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调度中心叫 K8S(容器集群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业务流量自动进行动态的扩容/缩容,避免了突发流量引起的系统雪崩,当业务流量降低的时候,它也可以自动地缩减,然后释放资源,从而最大化降低开发成本,我们的成本做得越低,实际上给商家创造的价值就越高。
第二点是云部署让SaaS整体的迭代会更加快速,我们目前可以做到按月去发版,最快2周交付商家单元,根据商家的需要上线新的功能,帮助商家快速地去捕捉市场的变化,传统本地化部署的ERP系统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在数据库方面,随着数字化越来越成为共识,商家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怎么储存、如何做实时的数据分析,这些都是问题。去年,我们在经过调研后落地了TiDB(分布式关系数据库),把采购、门店作业、销售支付这些散落在多个业务中台的在线单据全部聚合、汇总、分析,并实时转化成财务数据,助力商家更高效地实现商业洞察和决策。
Q5:你对数字零售的理解和认知产生了哪些变化?
光普:经过这些年的工作,我发现传统零售行业的链条特别长,许多互联网企业或者电商平台只聚焦于C端的交付、履约环节,但真正的数字零售其实涉及到人货场、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的联动和打通。
数字零售的本质是为商家带去价值,就像董事长说的:“帮助商家回归商业本质”,我们做这些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商家降本增效,更好地生存下去、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在实际的研发工作中,我逐渐开始站在零售的运作模式下思考问题,不再只关注技术侧的内容。比如,如何提供更优的数据存储方案,我们的研发体系究竟能给业务创造什么价值。
Q6:您对公司的未来有什么寄语和期望?
光普:持续地为实体零售创造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商家和用户的认可,成为全球领头的全渠道数字零售联合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