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投资人一样思考,像创业者一样行动——氪空间首批公开项目筛选(上半场),你最看好哪一家?

新用户940482166·2014年05月29日 00:10
氪空间是我氪创办的,全国唯一一家完全免费提供给早期创业者的孵化空间。我们不收任何费用,不占任何股权,在3个月的时间里帮你搞定第一笔融资,而且还将提供早期团队成长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服务。 在上周36氪与亚马逊联AWS联合举办的氪空间项目筛选活动上,15家初创团队登台亮相,最终有3家公司在demo中脱颖而出获得奖项。现场来自复兴、华创、红杉等机构的投资人,对路演项目质量给予了极高评价。

氪空间是我氪创办的,全国唯一一家完全免费提供给早期创业者的孵化空间。我们不收任何费用,不占任何股权,在3个月的时间里帮你搞定第一笔融资,而且还将提供早期团队成长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服务。

在上周36氪与亚马逊联AWS联合举办的氪空间项目筛选活动上,15家初创团队登台亮相,最终有3家公司在demo中脱颖而出获得奖项。现场来自复星、华创、红杉等机构的投资人,对路演项目质量给予了极高评价。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亲爱的36氪读者,慧眼识珠如你,在这15家项目中你最看好哪一家?你对这些创业项目的看法,是否会与专业投资人相一致?

这里我们将上半场的7个项目梳理如下。已知其中有一家打入了决赛3强,大家不妨猜测一下是哪家?

一、玩聚北京:贩卖生活方式,做城市派对电商

模式:将同城活动杂志化呈现,用户可与某个活动的潜在参与者结成在线群组。线上聊天,线上预定,线下消费,打通从建立信任、预定活动、线下验票到社交延续的闭环。对用户,解决发现同城活动以及与陌生人组局的问题(下班后找人K歌、泡吧等等)。对商家,解决周一到周五的流量饥渴。

亮点:通过线上群组聊天形成信任。提供了一定的组局方案以激励集体活动,会根据活动参与人数的不同,提供级差定价。

二、上街吧:移动端时尚搭配工具,每个人都能做时尚自媒体

模式:在移动端提供了一个简单、强大的时尚搭配工具。用户可以调用各种单品素材,搭配组合成自己的时装微杂志,既可用于个人收录,也可用于分享。该产品将内容生产成本降至最低,采用UGC+PGC机制,输出适于碎片化阅读的时尚内容,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时尚自媒体。

亮点:创始人来自阿里,主要做搜索、推荐及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和产品,曾主导研发了阿里以图搜图和来往。产品提供了一套时尚预测算法,可以从上百万单品中抽取出用户潜在需要的时尚素材。

三、微娱:娱乐业人才发现平台

模式:娱乐业是个高度非流程化、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行业,缺少有效的人才发现机制是一大痛点,这才有了各种选秀节目的火爆,也成就了美空这类模特发现、培养平台。微娱做的事很清晰:搭建一个平台,一端是娱乐机构、节目、活动等资源,一端是潜在人才(中国每年有50万艺校生毕业),中间通过展示、选拔、数据、粉丝互动等进行桥接。通过社交化、数据化、透明化的方式,让娱乐人才能够更充分地自我展现,机构、猎头也能更高效地进行人才挖掘。

亮点:团队构成比较合理,在线招聘团队+娱乐业人才的跨界组合。

四、半步趋成:搭建测试用户、种子用户社区,帮助产品早期迭代

模式:搭建一个测试用户+种子用户社区,帮助开发者在正式推出产品前搜集用户反馈,实现快速迭代。社区用户有两种身份:1、专家用户。采用类似知乎的机制,可以输出专业观点和服务2、普通用户。通过分析、分组将其结构化,帮助产品更科学快速地搭建内测用户群,并在推广初期获取种子用户。整个生态体系将基于积分等奖励机制运转。

亮点:让产品在开发阶段就可以实现基于用户反馈的快速迭代,降低了开发风险和成本。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市场调研公司、医药测试公司在做类似的事,但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市场还没被很好服务,方向值得看好。

五、微营养:扫一扫,知道每顿饭的营养成分和热量

模式:“吃”是普遍需求,在物质过剩的时代,“控制吃”也成了刚需。“微营养”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和特定算法,让用户利用手机摄像头,在一到两秒内识别每顿饭的营养成分和热量。与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关联后,可以做到热量实时预警。未来将由营养识别工具切入个人健康管理。

亮点:需求场景足够普遍,邻接的相关产业(比如健康管理、医疗、运动、餐饮推荐等)都十分可观。目前国内外有不少产品都在这个方向尝试,但识别准确率、易用性仍是门槛,微营养在识别速率上有优势。

六、鲜旅客:全球中文导游预约平台

模式:旅游P2P。以类似Uber模式,让国内出境游客和目的地落地向导对接,砍掉地接社等中间环节。导游资源以华侨、留学生、专业导游为主,可以为用户带来个性、深度、自由的旅游体验。

亮点:旅游P2P,或者说旅游业脱媒是一大趋势,对接游客和当地导游的创业公司已经不少,说明方向正确,无非是谁能最后出头的问题。

七、千鲤招聘:大数据、语义分析驱动的招聘引擎

模式:招聘市场的核心问题在于求职者与企业的匹配不够精准,这导致了三个痛点:1、大企业筛选简历的成本过高,从数万简历中筛出数个候选人的过程十分痛苦。2、小企业搜集有效简历的成本过高,招聘广告打出去,往往应者寥寥。3、站在被动求职者角度,既不想受到过度打扰,也不希望错过合适机会。千鲤招聘的解决办法是:搜集、整理、结构化分析海量简历数据,用自然语言分析的方式提取简历特征,基于特征匹配做到精准推荐。盈利方式上主要是CPS和数据增值服务,之后也会做技术授权。

亮点:切的痛点足够深,用大数据+语义分析解析简历的做法比较新颖。唯一问题是,挖掘算法和匹配算法的有效性是否可验证。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应用分析和市场数据提供商App Annie 刚刚宣布收购竞争对手移动分析公司Distimo,这是 App Annie 的首次收购,通过现金和股权组合完成,具体交易条款暂未披露。 同时公布的还有融资消息:App Annie 完成了新一轮17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现有的投资者 IDG 资本、Greycroft Partners 和红杉资本。此轮融资使得 App Annie 总融资金额达到 3900 万美元,资金用于加速投入新产品、新平台和新市场。

2014-05-2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