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Product/Market Fit 实例:看 sendwithus 是如何高效验证市场并获取早期用户的

minastinis·2014年03月12日 10:57
本文讲述了sendwithus是如何通过精简的方法来验证产品市场定位的,可以把它看成 pre-MVP 的经典实例。sendwithus 的SaaS服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 growth hacking 工具。

编者注:先介绍一下 sendwithus 这个产品,这是一家提供 transactional email 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能为用户分析 transactional email 的到达率、打开率、链接点击率等数据,另外还有 A/B testing 的解决方案,以帮助用户搞清楚什么样的 email 模板能够吸引订阅者点击。sendwithus 的 SaaS 服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 growth hacking 工具。

而这篇文章正是讲述了 sendwithus 成立的前身,这个团队是如何通过精简的方法来验证他们的 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定位),可以算作是 pre-Product/Market Fit 的一次实验,我觉得更可以把它看成 pre-MVP 的经典实例。

当我们刚开始思考创立 sendwithus 时,我们并不太清楚究竟想要打造什么东西。但我们知道 transactional email 是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并且我们也决定往这个方向去走。(transactional email 是指可以直接从 email 里的链接购买东西,而不需要在回到相关商品的网站上)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必须要搞清楚潜在用户想要的是什么。为了找到相关答案,我们开始了几次精益产品(lean product)的实验,以此想要识别出早期用户,并了解他们到底需要 transactional email 服务里的哪些功能。

实验:“sendwithus zero”版

目标很明确,我们想要在测试用户对 transactional email 服务的兴趣的同时,找到哪些相关功能是他们最关心的。

所以我们决定先打造一个看上去功能全面的网站,作为实验的对象。只要我们能从这个实验对象,也就是“sendwithus zero”上获得相关的用户数据,之后便可根据这些数据打造出一个 MVP 的产品。其实很简单。

这个实验也就是 sendwithus.com 的前身,所以我们称之为“sendwithus zero”。


sendwithus zero, landing page

不过有很重要的一点你们要知道,我们当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打造一个出色的产品,而是为了收集关于这个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信息数据,这也是为何我们称它是实验而不是产品。这个区别一定要搞清楚,因为它关于我们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

开发

我们当时认为这个实验只需要两个核心的功能:email 模板和模板编辑器。

对于 email 模板,ZURB 提供了很多不错的响应式 email 模板,适合不同用户的需求,对我们的实验来说再完美不过。我们实验的第一个网页便是允许用户从这些模板中选择一个,进行编辑。(这些 email 都是用户用来发送给他们的消费者,以试图直接产生购买行为)

接下来我们打造了一个还不错的 HTML 编辑器,用到了 CKEditor 和 HTML ContentEditable,这个过程花了我们大约一天时间搞定,并且效果还不错。

这基本就算完成了,实验的功能已经备全。这两个页面已经足够支撑 transactional email 服务的核心功能了。

之后我们购买了一个 bootstrap 的主题,18美元,又花10美元购买了 sendwithus.com 的域名,logo 用的是随机字体,并且免费部署在 Amazon Web Services 上。几天后我们的实验就上线了,总花费28美元。

无用功能

然后我们开始头脑风暴,想到任何用户会需要的功能,并将它们全部加入到 UI 中,以像按钮、链接、复选框等形式显示出来,让 UI 看上去很真实。

但重要的是,这些后来摆上去的功能都是无用的,并没有任何实际用途,我们称之为“dead end features”,又或者是“Buttons to Nowhere”。

因为我们想检验每一个功能是否合理,所以可以看到这个实验页面上布满了无用的功能。

如果用户点击了任意这些无用功能的其中一个,一个跳出框就会弹出来,提示用户申请成为我们早期服务的测试资格。

而统计这些用户的点击动作,则是我们用来分析哪些功能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数据,并且我们还得到了一批早期用户的测试申请,可谓一箭双雕。

最后我们只要将 Google Analytics 和实验页面上所有的元素对接,用以跟踪用户的动作,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希望能够搞清楚用户在我们网站上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结果

在六天的实验准备之后,我们开始了“sendwithus zero”的实战。

接下来的24个小时,我们想尽一切办法邀请用户参与进来,结果如下:

UV(独立访客):803个

Pages per visit:3.53

早期注册用户:92个

而我们的无用功能的数据统计则如下:

结论:潜在用户更想要一个直接发送的 API 和用来实现 A/B testing 的 transactional email 模板。

这样下来,我们有了92个潜在早期用户,和对 MVP 产品功能的认识。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我们以一种非常高效的方法调查了目标市场,而所花的时间不过一周,性价比非常高。

甚至到现在,一年之后的我们,已经开始专注于真正的用户增长,而我们服务,却还是这个方向,为用户验证想法和市场提供简便的工具。

所以如果你对上述的实验很好奇,可以点击这里去试试,sendwithus zero 仍然能用。

随便点吧!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都说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石油,现在还真有人把数据当成了石油生意来做。“聚合数据”就是一家经营数据石油的开放平台,该公司通过对数据的开发(由多渠道捕获数据)、精炼(整理合并、优化、排错等初步加工)、产品化(封装成API),最终销售给下游的工业企业(网站或App开发者)使用。 在开发一款产品时,我们需要用到各种数据。而如果手边没有现成的数据库可用,就需要你自己去设法搭建,这需要占用相当的精力。现在你偶然到“聚合数据”上兜了一圈,你发现这简直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超市:从车辆违章信息、航班火车查询、全国加油站实时油价,到在线试题、电影、股票,以至于百度和Google地图的全国POI都一一在列。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产品需要上线某个功能,你可以不必再自己建立和维护数据库,直接嵌入“聚合数据”的SDK即可。想想身边这样的场景还不少,比如做一款旅游行程规划App,餐饮、景点、住宿等POI必不可少,或许你还要加上交通查询和空气质量预警,甚至目的地点评等等。每一个功能点都自己搞定的话,程序猿们的头发岂不是要掉光。

2014-03-1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