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点1氪晚间版:这是你的时代?不,这是机器的时代
Death is just another path,one which we all must take.
上周末玉兔终于回家了,只不过比美国人和苏联人晚了一些,据说嫦娥在月球上已经居住了近4000年,估计这次至少不会寂寞了,因为又上去了两个小伙伴,虽然是机器做的,但至少出身正统,属于华夏子孙。我想对于嫦娥的长生不老来说,估计这个最幸福的烦恼就是寂寞,4000年,身边来来往往多少人,却没有一个,能够陪伴她永久,除了这只玉兔。
“死生亦大矣!”,可现代人面对死亡已经很诚然了,甚至有些习以为常,连网络遗嘱这样形式的善后都已经有人在做。随着虚拟财产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网络遗嘱这种形式的出现又好似必然,虽然整个生态圈并不完善,谁来核实死亡、谁来证明死者身份、甚至是当涉及钱财时该如何与现行的遗产法兼容(比如比特币遗产是否要交遗产税)等问题还有待解决,不过谁又能够想到互联网的影响会发展这么快呢?说不定过几年网络墓碑也出现了,以后拜山扫墓等祭祖事宜直接在电脑面前就能完成了。死是正常的,但我想很少人能够直面这种正常,至少我还没学会。
说回嫦娥和玉兔,这两伴一到月球就好不兴奋,立马互拍了一个,而这次相机则是由香港理工大学研发,这算是香港第一次科技研究技术的创举,至少在我印象中是的。而这次 Google 的手笔显然更大,竟然收购了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我们有读者评价说 Google 这是要变身天网的节奏。我第一次听说 Boston Dynamics 是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当时这家公司和美国国防研究署共同开发了波士顿机械狗,一个动力平衡的四足机器人,当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部队运载装备并在车辆无法到达的地形中作战。
不过从这次得收购案中能够看出 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的野心,随着 Android 系统的在智能设备占据着统治地位,Rubin 很显然更想实现《机械公敌》中的场景,智能机器人跳上 Google 的无人驾驶汽车 ... 至于最后是干什么,反正不会只是送快递那么简单。
突然想到《生活大爆炸》中有一集谢耳朵对未来自己会死很遗憾,于是为了避免死亡过早的发生,他搞了个简易远程机器人(更像是个远程PC + 电轮椅),又差点把 Leonard 逼疯。我想这其实也算是物联网吧,只不过是谢耳朵是想把自己天才大脑和机器联起来。
不过分析机构 Garnter 最近推出了一项新的物联网未来发展报告,它预测到 2020 年全球将有 260 亿物联网设备,也就是说,7年之后,平均每个人都会有差不多4个物联网设备,这是什么概念?很恐怖的概念。说不定在谢耳朵有生之年,大脑物联网还真能成功,人人都能长生不老。
生生死死讲太多了,讲点开心的。沉浸式虚拟现实游戏头盔 Oculus Rift 这次又拿到了7500万美元的融资,它已经不再是当初 Kickstarter 上的小项目了。Oculus 想要的未来不局限于一款好用的头戴虚拟眼镜,不局限游戏领域,它正在开发可独立运行在Oculus的Android系统,在电影、教育、设计、建筑行业上也有自己的大胆猜想。这就是说,如果以后相应的软件开发能够跟得上,那人类可以永远活在虚拟世界里了,就像电影里的一样,只需要一个机器配合的小房间,《阿凡达》就不再是梦。
最后在恭喜嫦娥玉兔成功“归家”的同时,我还想说一句:“治脚气?请认准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