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从蛮荒走向 IPO (上)
2010 年秋天,Twitter 还是一团乱麻。当时,这个刚刚成立了 4 年的micro-blogging网站,除了拥有 1.45 亿用户,在盈利模式上毫无进展。网站支离破碎,员工矛盾也一触即发。 混乱,是 Twitter 的家常便饭。
Twitter 的首位CEO Jack Dorsey 把公司从一个创意变为现实,但又在把一切搞得乱七八糟后被炒了鱿鱼。Twitter 的继任 CEO,Evan Williams 见证了最初用户数量的激增,却对随后的用户数量增速缓慢束手无策。董事会又开始谋划把 Williams 也辞掉,但问题是:到底谁能胜任呢?
Twitter 的原 COO Dick Costolo 成为一个备选。不过,由于他没有任何经营大公司的经验,所以他也不像是能掌控全局的人。Feedburner 是 Costolo 运营过最大的一家公司,主要提供内容整合业务——在 2007 年被 Google 收购时,还仅有不到 100 名员工。然而,此时的 Twitter 员工数早已超过 300。不仅如此,Costolo 已经 47 岁了。放眼硅谷,他真的青春不再。像 Mark Zuckerberg 和 Drew Houston 这样的著名创始人,年纪是他的一半,但成就早已翻倍。
在不知所措中,董事会重新审视手中的牌。他们可以在寻觅到合适人选前,让 Costolo 暂时出任过渡期 CEO。Twitter与高管招聘人员Paul Daversa 联手发掘潜在候选者,并已经拟定了几个不错人选。
或许,董事会可以给 Costolo 一个机会。对于 Costolo 来说,COO 的工作曾经也是一份不小的挑战,但他却出色得完成了。同时,Costolo 对公司的内部工作驾轻就熟,董事会成员也对他十分信任。
有趣的是,最终决定权握在即将被解雇的人手中。担任CEO 后, Evan Williams 仍是Twitter 最大的股东。他与 Costolo 相识十余载,上世纪 90 年代由共同好友 Eric Lunt 引见。为了让其隐退得更加自然,董事会邀请Williams 加入到筛选候选人的过程中。最开始他并没对Costolo接替自己的提议感到兴奋;不过最终,也是他促成了这项变动。
2010 年 10 月 4 日,Williams 正式辞去 Twitter CEO 一职,由 Costolo 独掌大权。
如果只聚焦Twitter即将到来的IPO,你或许会错以为Twitter发展顺遂,成功的那么理所当然。但事实并非如此。
“是谁促成了它的成功?”是归功于提出创意的 Jack Dorsey?是慧眼识珠、坚持执行,接管CEO 的 Evan Williams?还是真正将 Twitter 引入商业化的 Dick Costolo?亦或是投资人和幕后英雄?
事实上,Twitter 的成功绝非一个天才的创意,而是合作的产物。在它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人贡献出领导力、远见、以及公司需要的技能。
但这项团队合作,看上去并不太美。Costolo 接管 Twitter 后,公司还是异常混乱。虽然,当时仅有 4 年历史,但整个公司已经充满领导人宿仇、失败的产品、办公室斗争以及领导人更迭等诸多弊病。
Twitter 的早期历史为什么会如此混乱?它最终又是如何回归正轨?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下本年度科技界最吸引人眼球 IPO 公司的故事。
Part 1. 被历史遗忘的早期联合创始人
了解 Twitter 的人都清楚,创业前 5 年的公司乱的像一锅粥。根源是创始人们无止境的争吵形成的这种糟糕的文化。他们争论产品、运营人选,甚至还纠结公司的创始人到底是谁。
Twitter 的创业故事离不开三个人:Jack Dorsey, Christopher "Biz" Stone, 以及 Evan Williams。
故事是这样的:
Blogger 被卖给 Google 后,Biz Stone 和 Evan Williams 曾一同在 Google 就职。后来,他们共同创办了一家播客公司:Odeo,它迅速火了起来。Jack Dorsey 只是员工之一,他提出了 Twitter 的创意,Stone 和 Dorsey 制作了原型, Evan Williams 则成立了新公司。
这是 Stone 和 Dorsey 的版本,但与 Williams 在 2006 年 Twitter 正式成立时讲的故事略有出入:“Twitter 是我同 Noah, Jack, Florian 一起奋斗了数月打造而成的。与 Odeo 不同,它与音频和播客无关。”
那么,谁是 Noah 和 Florian? 从 Twitter 早期员工口中得知,他们是被人遗忘的创始人。尤其是 Noah Glass,早在认识 Evan Williams 之前,他独自在家中创办了 Odeo 。
一切从Odeo开始
在 Twitter 成立的 4 年前,Glass 便与 Williams 相识。当时,他们是旧金山的邻居。Glass 在 Williams 的电脑上看到了 Blogger的标识,又在杂志上发现 Williams 是Blogger的创始人,于是,他才鼓起勇气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Williams 写道:“他曾向我提出一个古怪的建议:人们拨通一个电话号码,记录一条信息,然后通过一个按钮发送到网站上。”这个古怪的创意后来变成了Odeo,又最终演变成 Twitter。
最初,Williams 是 Odeo 的投资人兼顾问,而不是创始人。随后,他发挥了联合创始人般的积极性,并最终成为公司的 CEO。而技术上来说,Christopher "Biz" Stone 也是 Odeo 的联合创始人——他将在不久后登场。
Odeo 从 Glass 家搬到了 Williams 家中。Williams 从出售Blogger 所得当中拿出来一部分,买了一所房子作为Odeo 的新办公地点。在那段时间,Glass 才是 Odeo 的领导人,而不是 Williams。前员工Ray McClure说:“我认为 Ev 只是对 Odeo 感兴趣,但大部分时间是 Noah 在做事。”
很快,Odeo 搬进了真正的办公室,并开始雇佣员工。其中一个便是时而安静、时而兴奋的 Jack Dorsey,他留着乱糟糟的头发,还戴着鼻环;另一个则是工程师 Blaine Cook。Odeo 还有一个叫 Kevin Systrom 的实习生,他后来创办了 Instagram。当年,Systrom 坐在 Dorsey 旁边,两个人聊了很多关于“图片”的想法。
2005 年 6 月,Odeo 上线了一个备受争议的播客产品。TechCrunch 创始人 Michael Arrington 曾这样描写它 :“要是下面这篇报道(指Odeo)没能让你感受到我们平常的兴奋和热情的话,那抱歉了。我们有一种奇怪的直觉,iTunes 4.9 将有可能做出一个对播客市场影响巨大的动作。”Arrington 预言成真。苹果推出iTunes 播客平台,并将其和iPod绑在一起。与此同时,Odeo 的员工发现,他们连自己都不会用公司的产品。“我们打造了 Odeo ,对它做了很多测试,但却从来不用。”工程师 Blaine Cook 回忆道。
2005 年秋天,来自 Charles River Ventures 的 Odeo 投资人 George Zachary 也对产品失望透顶。那时候,公司有 14 名全职员工, Biz Stone是其中一员。
虽然,Williams 和 Glass 手里还有 500万美元融资,但他们深知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关门大吉,要么想出新的创意。他们激励 Odeo 的员工,想出更多新点子。于是,他们开始夜以继日得投身于新产品研发。
Odeo --> Stat.us --> Twttr
Odeo 的联合创始人 Noah Glass 注意到了 Jack Dorsey,认为他是公司的“明日之星”。
Dorsey 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新点子:Stat.us,它能让用户看到朋友们在做些什么(在任何给定的时间)。这个安安静静的设计师在加入 Odeo 前,就在纸片上描绘出了 Stat.us。现在,他与 Odeo 的同事,在旧金山公司附近的操场,一边吃着墨西哥菜,一边分享自己的创意。
起初,Glass 不以为然:“他向我描述 Stat.us,而我却在艰难地寻找它吸引人的地方。”很快,Glass 领悟到其中的玄机。
2006 年 2 月,Glass, Dorsey 和一位德国合同开发商 Florian Weber 共同向公司其他员工呈现了这个创意。Glass 将 "Stat.us" 改成了 "Twttr"。用户可以在Twttr上向特定号码发送短信,该信息会同时被用户的其他朋友看到。起初,短信被限制在 160 字符内。由于短信需要附带用户名,Twttr 的文本最终被限制在 140 字以内。
Glass 促使 Odeo 的其他员工参加到 Twitter 项目中,因此,他被称为 Twitter 的精神领袖。Williams 对项目大开绿灯,让 Glass 全权负责。
“在我们的所有项目中,我最中意 Twitter。”Williams 在给 Odeo 高管的邮件中写道,其中不包括 Dorsey。Williams 经常拿不定主意,而做决定的时候也是依赖直觉。“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讨论,但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做决定的时候,直觉指引我选 Twitter。”
那时候,Dorsey 还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但却已在 Twitter 的研发团队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和 Florian Weber 负责编代码,Stone 负责设计,Glass 主管产品发展,并提出标志性功能,例如 time stamps。
曾经有一段时间,Twitter 全部的早期服务都是在 Glass 的 IBM Thinkpad 上运行,Glass 说:“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桌子上,我可以随时拿起 Twitter,带它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Glass 和 Dorsey 比公司的任何人更痴迷于 Twitter 。”投资人George Zachary 说。
2006 年,Glass 的婚姻正步履维艰。Twitter 让他填补了情感的空虚和无助。Zachary 记得 Glass 说过:“Twitter 让你感觉到你正在跟对方沟通,这是一种完整的情感冲击。” 对于 Twitter 过多的情感投资,让他愈发难以处理接下来的问题。
2006 年 3 月,Odeo 做出了 Twttr 原型。7 月,TechCrunch 第一时间对其做出报道。那时候,Odeo 的员工已经开始使用 Twttr,他们简直为之疯狂。所有的 Twitter 信息全部通过短信发布,要知道,短信是要收钱的。一个月的短信费加起来就有几百美元,不过,公司同意为员工们买单。8 月,机遇伴随一个小型地震袭击了旧金山,消息最先在 Twitter 上传开。9 月,Twitter 便有了数千用户。
从那时候起,工程师 Blaine Cook 感觉到 Odeo 内部分离出两个公司——一个是 Noah 、Florian 、Jack 和 Biz 运营的 Twitter,另一个是其他人支撑的 Odeo。
Odeo 员工 Ray McClure 说,Twitter 是你想百分百为之努力的公司。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 Twitter 抱有这么高的期待。董事会的信心不足,直接导致 Williams 做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商业决定。
回购Odeo 股份,意在补偿,还是阴谋?
2006 年 9 月,Williams 给 Odeo 的投资人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看不到 Odeo 的未来,并对此表示难过。由于太过悲伤,他希望买回股东手中的股权,以挽回他们的损失。在这封信中,还简短的提到了 Twitter。他写道,“ Twitter 是我目前看到 Odeo 最具价值的部分,但下定论还为时尚早。面世两个月,注册用户仅仅不到 5000 人,我会继续投资 Twitter,但很难说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回报。”
最终,Odeo 的股东同意了提议,将总共 500 万美元的股权全部卖给 Williams 。正因如此,他时至今日仍是 Twitter 最大的股东,拥有 12% 的股份。与之相比,Jack Dorsey 股权不足 5%,而 Biz Stone 和 Noah Glass 的股份不得而知,也许他们也变卖了自己那一部分,或许比重实在太小,不值一提。
Odeo 的投资者们仍有一个巨大的问号:
当 Williams 回购股份时,是否已经预料到它的价值?回购是不是一场阴谋?还是Williams 真的觉得 Odeo 的创意失败,想要补偿投资人?
这些问题十分合理。Williams 知道,一些 Twitter 的早期用户都十分狂热,因为他曾替员工支付每月高达 400 美元的短信账单。Glass 也称移动运营商曾表示:在 Twitter 出现前,从未见过短信会如此活跃。
人们之所以会怀疑 Williams 的动机,是因为这位 Twitter 的联合创始人一直以精明著称。甚至 Blogger 的合伙人 Meg Hourihan 也曾对纽约时报表示:“我认为 Williams 不是知恩图报的人。” 纽约时报也引了 Williams 的话:“每一个商人在成功的路上,总免不了会遇到几个敌人。”一位 Odeo 的员工也认为 Williams 早有预谋:“Ev 笃定 Twitter 会前途无限,所以他买下所有资产,让其他人出局。”
另一位员工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Odeo 工程师 Blaine Cook 回忆道:2006 年夏天的一个会议,恰恰就在股份回购的几个月前,大家还在讨论要不要关闭 Twitter。人们都不知道,6 个月后,Twitter 会一夜暴红。
同时,在回购后的几个月,Williams 以 2500 万美元的估值邀请其他投资人加入,其中包括Charles River Ventures,硅谷天使投资教父级人物Ron Conway 等。
无论怎样,2006年秋天,Williams 还是成功从投资人手中买回了Odeo全部股份,并迅速为公司改了新名字:Obvious Corp。
同时,原 Odeo 的一名重要员工将不会出现在新公司。他就是 Odeo 的创始人——Noah Glass。
“创造了这一切”的Noah Glass 出局
在 Glass 向 Odeo 董事会陈述 Twitter 的创意后没多久,Williams 邀请他一同散步。那天是2006 年 6 月26 日。他们漫步 South Park,Dorsey 就是在这里提出了 Twitter 的点子。也就是在这里,Williams 解雇了 Glass。
Glass 震惊了。Williams 提出给他 6 个月隔离期,但会为其保留 Odeo 的股份。如果 Glass 不同意,将被公开解雇。两周后,Glass 离职,所有人都为之惊讶。看到一个对 Twitter 如此痴迷的人,却要被迫离开自己的产品,着实让人心痛。
那么,Williams 为什么要解雇 Glass?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性格迥异:Glass 喧哗高调,Williams 安静低调。
“Noah 永远在高声说话,而 Ev 却始终在沉默思考。” 一位 Odeo 的员工分析, Glass 正是因为太过情绪化而被解雇。那段时间,他要同时处理一个摇摇欲坠的公司,和一段岌岌可危的婚姻。情绪波动在所难免。
Glass 则认为被辞退源于权利的争斗,他可能过多的表露了对 Twitter 的狂热。早在 Williams 和 Stone 认可 Twitter 前,Glass 便想将其独立出来,成立新公司,并担任 CEO。“当涉及权利时,往往会产生诸多分歧。”
还有一个解雇 Glass 的理由,似乎来自 Odeo 的另一位员工:Glass 心目中的朋友 Jack Dorsey。Nick Bilton 在《Hatching Twitter》一书中写道,Dorsey 曾找过 Williams ,并坦言,如果 Glass 不走,他就会离开。
起初,Glass 没有拿到任何 Twitter 的股份,离开后不久,拿到少许股份。不过份额很低,即便 Twitter 上市,也不会为他带来多少财富。另一位早期员工,Florian Weber 收获更加少得可怜。2005 年,Williams 聘请他作为 Odeo 的非全职承包商,直到今天,他都没有拿到 Twitter 半点股份。Glass 和 Weber 并不是唯二错过 Twitter 福利的人。Odeo 的质量总监 Dom Sagolla,在 2006 年 5 月被 Williams 开除。同 Weber 一样,他也没有拿到半点好处。同年夏天,Odeo 的商务拓展总监 Adam Rugel 离职;产品总监 Tim Roberts 也于秋天退出。
对于 Glass 来说,被驱逐出 Twitter 简直是致命一击。“我感觉被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公司、被身边信任过的人、和付出一切的事业背叛了。如果早知是这种结果,当初为什么要辛苦经营?我花了很长时间,自己一个人反思经历的一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Williams 解雇了 Glass,但还是在老朋友离开后,多次提到 Glass 在 Twitter 中的贡献。Glass说:“我知道 Twitter 是团队的功劳,但更清楚,没有我,也就不会有 Twitter 。 ” 至今,他的Twitter 简介还这样写道:是我创造了这一切。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