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狱20年后再接触新科技,会是什么情况?
我是1987年进的监狱。当时摩托罗拉出了一款大如砖头的灰色大哥大(人们直接就称呼它为“砖头”),功能无非就是接打电话,连短信功能都还没有。
我还有一台寻呼机(印象中是数字型的),以及一台IBM的PC,配有我理解不来的DOS操作系统,硬盘不过40M——在当时已经相当了不起了。我还为电脑配了台Epson出的针式打印机,带有打孔的纸张经常会被卡住,然后一阵折腾。
入狱25年,科技日新月异,与从前截然不同。服刑期间,我读书不断,阅读口味也杂的很。但每当读到科技类的文章,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看不真切,看不真实。不管我读了多少,在我实际上手之前,却总也不抓住科技的力量所在。比如,人们说什么“浏览器”的时候,我就一头雾水。为此我还让我妻子给我定义一下什么叫浏览器,按她的说法,浏览器就是一个能让我上网的程序。我一脸茫然。
"屏幕上方的白色小方框不是浏览器么?我在上面输入点什么,就能通过Google找到了。"
“宝贝儿,那是地址栏。”
我在监狱呆了25年有余,还要再5个月才真正出狱,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我对科技该是有多么地一窍不通。面对一大堆的基本信息,我消化的有些吃力,这点我也承认,但要了解的东西是如此之多,我担心能否掌握好必要的知识。“服务器”我不知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让我的内容被需要的人看到。
我的妻子一直以来用的都是微软的产品,而我在阅读中发现,苹果的产品要容易上手的多。出狱当天,她递给我一台iPhone 4S,之后的一个星期内,我们又入手了一台MacBook和iMac,我希望它们能无缝工作。但我妻子其实对苹果的产品不是特别感冒,坚持在上面装了一堆微软的产品,这样,我要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她也好方便出手搭救。实际情况是,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邮件、同步数据等,我都搞不定。我还记不住她给我准备的好几个帐户密码——在我看来,每人只需一个帐户和密码就足够了,但她却坚称那样会给身份盗窃大开方便之门。我知道监狱里也有不少这类人,于是就不好再和她争些什么了。
除Quora之外,我还用了其它的一些社交媒体来接触更多的人,同时我还请了一位开发者来建设网站——希望能为我的工作吸引到别人的注意(注:他的工作是帮助狱中人习得技术、实现价值、获得成功)。我希望能尽快实现我的目标,但囿于匮乏有效利用科技力量的知识,我只能亦步亦趋,谨慎行动。
via quora (Michael Santos, www.michaelsantos.com) (本文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