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去别人房子睡觉,一晚躺赚1500?
1
没想到这年头,为了房子,都卷成这样了。
只要够便宜,有“鬼”都不怕!
咋回事?
原来,最近江苏苏州的一处 凶宅公开拍卖 。
开拍前一天,进行了 连续24小时的试睡直播 。
这波操作,直接引发了超过5万名网友在线吃瓜。
毕竟直播看“鬼”,还是头一遭呀!
很快,直播收到了效果。 20天后, 这处“凶宅”以128.5万元的价格售出。
现在的人,都这么大胆了?
也不完全是。
还记得2016年,关于会不会买“凶宅”,北京晚报的记者曾在街头随机采访了13位路人。
其中12位表示,不会购买“凶宅”,哪怕它们比周边地段的房子,要便宜很多。
毕竟心理上,大家还是忌讳和抗拒的。
而唯一考虑购买的被采访者,给出的理由是,只要够便宜:
“北京房子太贵了,如果凶宅便宜不少,我会考虑买。”
明显,凶宅虽可怕,但没有房子更可怕!
凶宅再凶,也凶不过没有房子的怨念。
有房才是硬道理。
既然凶宅有人愿意买,那就会有人想着要如何卖。
于是, 凶宅试睡员 这个职业,便应运而生。
毕竟凶宅不会说话,如何“自证清白”?
所以, 找一名专业的“凶宅试睡员”,在房子内24小时无死角直播,就是证明“凶宅不凶”的最直接方法。
当然,这样一份“刺激”的工作,自然报酬不菲—— 睡一晚上,就是1500块。
当然,这工作过程也不光是睡着那么简单哈。
你要做的,不仅是展示房屋居住体验,
更重要的是, 要把自己当成一名“销售”,多角度证明凶宅“没毛病”,让买家打消顾虑,促进成单。
他们通常还会收到一份,量身定做的服务时间表。
比如,
凌晨12时不准开灯,去卫生间查看有没有什么情况,
半夜一点伸个脑袋去床底下,看看有没有异常,
半夜两点不准开灯,摸黑走遍整个房子,标记重点危险区域;
......
工作内容倒是不难,就是极度考验你的神经够不够大条,心脏够不够强大。
稍微胆小的,估计都能给吓个半死。
这样一看,1500元一晚的价格,真不算贵了。
2
既然有凶宅试睡员,那问题来了,如何证明是凶宅?
放心,凶宅都是货真价实的。
因为大多数“凶宅”都是通过公开拍卖交易的。
早在3年前,南京就有一栋发生过碎尸案的三层别墅,经过93次延时后,最后以786万元成交。
这套凶宅在当地家喻户晓,拍卖过程也备受关注,被炒成网络热点。
所以现在国内也越来越流行凶宅拍卖了。
不过,为了避免隐瞒和模糊表述等情况,凶宅一般都交由司法拍卖。
在拍卖公告中,会明确告知房产的详细情况、评估报告、周边情况和存在的瑕疵,充分保障意向购买者的知情权。
由于自身的“黑历史”,这种公开拍卖的凶宅,会比其区域的正常户型,便宜很多很多!
大多是市场价的6-7折,有的甚至能低到5折的价格。
现在一套房子,动辄就是两三百万的投资,真给打个6折,省下的钱可是足足一百万啊。
买凶宅“有利可图”,嗅到气味的,自然不仅是不信邪的小老百姓。
毕竟马克思说过:
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
利润越高,胆子越大。
放眼很多地方,凶宅买卖已经成产业了。
在日本,由于经济低迷,专卖诡异凶宅的房产中介,成了一门赚钱生意。
他们往往大量收购或租借凶宅,然后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 将凶宅租给收入偏低的人群。
等有人入住凶宅后,这个房子就被看作超渡过,已经“洗干净了”。
这时候,再转手卖出或租出,就能租出更高的价格, 赚上一道差价。
这些甘愿低价租房的人,就无意间成了第一批“凶宅试睡员”。
在香港地区,甚至出了一位 专门投资凶宅的大佬——伍冠流。
据坊间估算,香港这一弹丸之地,他就前前后后入手了数十套凶宅。
以至于被人们冠上了「鬼王」称号。
因为手里的凶宅太多,接触的买家租客太多,他甚至总结出了一套凶宅投资学:
轰动全港,太著名、太残暴的凶杀案要避开;
跳楼自杀这种,死者并没有死在家里,最多只能打7折;
他杀的,要根据惨烈和见血程度,打个4到5折
……
果然会做生意的,都是精通人性的大师。
贪婪和恐惧的边界,算是给他拿捏明白了。
虽然香港人很信风水,但在天价的房价面前,普通人也不得不低头。
写在最后
还记得有一部港产恐怖片,叫 《维多利亚壹号》 。
电影里,讲述了一个出身贫苦、居身狭小唐楼的女主角,每天自身起早贪黑地干多份活,只为买到属于一家人的房子。
当她历经辛苦,甚至偷卖公司资料才凑够了首付款,却没有料到,那年的房价飙涨。
业主临时反悔,要求提价,房子买不成了。
绝望之下,她提刀走进维多利亚壹号,当上连环杀手,将她梦寐以求的房子,变成了凶宅。
这下,她买得起那栋房子了。
真是太魔幻!
其实,不管是凶宅中介,还是凶宅试睡员,背后反映的, 都是理想和现实的悬殊差距之下成年人的妥协。
毕竟,当贫穷亦步亦趋,现实的残酷,比恐惧还要可怕百倍。
正如网友留言所说,众所周知, 穷鬼才是这世界上最凶的鬼。
只有好好挣钱,才是身处这个时代最大的底气和安全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维小维生素”(ID:Weixiaowei6),作者:维小维生素主创们,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