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核电泄露的第一道观测站 | 解码“专精特新”
长达十年的福岛核电站辐射泄露事件,引起了人们对核电站故障监测仪控产品企业的重视。
2016年仪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称“仪为科技”)在成都高新区成立,致力于提供核电仪控产品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及现场技术服务等全流程解决方案,推进核电仪控系统智能化,数据化和国产化。
仪为科技通过自研的故障传感器前置处理单元、APS1000系列信号调理平台、APS2000系列信号采集平台、APS3000系列信号处理存储单元等产品,大大提高了核电站运行设备信号提取、解码和分析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降低了核辐射泄露的风险,逐步填补了我国在核电仪控产品方面的空白。
目前,该公司拥有数十项相关知识产权,服务客户包括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专业机构,产品已在大亚湾、福清、漳州等多个区域的核电站落地应用。
仪为科技CEO陈强表示:“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做核电站的‘医生’,用数据监测它是否健康,为核电站的运行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做核电站的“医生”,打破国外垄断技术
仪控设备是保障核电站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核电站反应堆里的铀燃料纯度通常在5%以下,好比酒精浓度低的啤酒,基本不会被点燃和爆炸,发生事故的主要诱因是设备故障和控制失效等。
但我国核电仪控设备市场过去长期被外国厂商垄断。一是我国技术起步晚,二是核电站的工作环境多恶劣电磁、温湿度、辐照、噪声等干扰,仪控设备需要同时具备在复杂电磁环境、强干扰条件下365天长时间稳定可靠的运行能力,对弱小信号提取、识别和采集的能力,以及对核电运行故障特征值提取和实时分析的能力,技术门槛高。
以弱小信号探测技术为例,核电站工作人员需要用弱小信号探测单元(类似医生的听诊器)提取复杂环境下的关键故障特征信号,然后分析处理,并对设备进行实时的故障判断和维修预测。
这一过程中,弱小信号探测单元往往放置在核反应堆附近,现场辐射强,温度高,还将受到大型功率变频设备的电磁干扰,因此设备在投放前必须通过地震试验、电磁兼容试验、高低温试验、辐照试验、功能及性能型式试验等一系列严格测试,否则将无法在核电站正常运行。此前这一技术被美国等公司垄断。
为打破垄断,仪为科技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联合攻关,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研发出技术完全自主的弱小信号探测单元,不但通过了业内一系列严格测试,还在耐辐照、温漂抑制、带宽等多个关键指标领先于国外同类产品,并成功应用到我国第三代核电站产品“华龙一号”的机组中。
目前,仪为科技已形成一套包括核电原型试验台架测控系统开发(台架装置测控系统开发集成服务)、核电仪控产品研发(核电故障诊断系统、核电仪表、核电巡检仪器等)和核电现场技术服务(核电现场以及装置现场试验服务、试验数据分析服务、系统定期巡检服务等)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深耕行业十余年,坚持产品和系统创新两条腿走路
过硬的成果,来自硬核的科研团队。目前,仪为科技团队中有九成以上是研发人员,核心成员来自中科院、华中科大和军工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科研创新机构,积累了十余年的行业经验,其中,CEO陈强还曾在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仪器等国内外一流科研型机构担任过技术和销售等管理职务。
五年来,仪为科技公司规模持续增长,连续3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00%以上,这其中,成都高新区政府功不可没。陈强告诉36氪,成都高新区政府不但给予了他们大量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支持,还经常介绍资本对接和展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对于公司未来的规划,陈强说:“我们会坚持产品和系统创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针对应用场景提炼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将产品融入各个应用场景验证和提升系统性能,形成良性闭环。业务也将从核电拓展到航天航空、工业等更多领域,服务更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