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宏:数据信托赋能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丨2021兴隆湖新经济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钟宏,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数权经济研究室主任。
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荣幸为大家带来“数据赋能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分享。
01|什么是数字经济?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我觉得首先要厘清数字经济的定义是什么。
从2016年我们在G20峰会提出数字经济全球一体化思路之后,国家层面上对数字经济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统计局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将其分成了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五大类。去年我们参与工信部的研究课题,已经对数字经济的整体统计方式、核算方式,包括未来围绕数字经济产业税收征收的方式要做了一系列工作,所以先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数字经济。
如今各地都在推进数字经济城市建设,像北京在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从去年全国有6个省市拿到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的机会,四川省也在其中。像北京和广州围绕数字经济相关的规划,大体分为六方面内容。
以北京为例,提出了建设六个高地,从城市方面打造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从数据维度打造国际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从产业化方面打造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从技术维度建设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地,从治理视角打造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服务高地,从合作上打造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
我们总结一下,数字经济特别是跟城市结合在一起,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智慧城市、新基建、数据要素、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合作开放。
02|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五个维度
我们提出了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五个维度,即科技、数据、数智、产融、治理。我重点提第三和第四个。第三个就是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核心基础,如何去打造以数据驱动、智能化应用为核心的城乡一体的升级模式,我们简称数智城市的模式。四川建筑设计研究院也在推动打造基于BIM与CIM打造的数字化城市基座,来驱动新的城市建设。所以在这个维度上,成都已经走在全国前沿。
另外专家也提到,围绕“双碳”为导向的数字产业如何跟传统产业融合形成集群,我们提出了“绿数产融”的新定义,即绿色化和数字化相融合的发展模式。
在此维度上,新基建是我们未来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非常重要的内容。国家发改委从去年4月份提出新基建标准,“十四五”规划也对新基建工作做了明确要求,,我们也做了新基建竞争力指数的相应研究。算力是智能时代非常重要的三个核心要素之一,包括它的需求度跟供给度,并提供了一个测评,以了解我们整个新基建能力是否能够匹配数字产业发展的要求。
03|谷歌多伦多智慧社区为何受阻?
下面分享一个案例作为启示。大家都知道2017年谷歌成立了人行道实验室,在加拿大多伦多设置智慧街区,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谷歌作为全球互联网领先的企业,它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数字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另外,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搜索引擎,以云服务、数字化服务为核心的互联网厂商,进入到了打造智慧城市的新方向,它的思路和它的诉求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迪还是比较多,就是把数字技术、数字设备与底层网络相结合,去重构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
谷歌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想法,刚才我们讲的五个维度都有所覆盖。比如说在整个创新过程中,成立一个专门实验室来把科技和数据作为重要因素跟传统城市的规划、设计、建造融合在一起。第二个是它提到绿色能源,建筑采用更加环保的材料。另外也提到用一些创新技术,比如公共人行道、无人驾驶汽车等等。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希望把传感器嵌入到整个城市当中,能够实时统计整个城市的运行状况,包括交通、噪音、空气、能源等等元素。它虽然只是一个街区,但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好的远景图。
但是去年这个项目被叫停,有全球疫情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原因,但其实背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跟我们今天讲的数据应用相关。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遇到非常大的挑战,多伦多市很多公民自发形成一些社群组织来抗议谷歌智慧街区的畅想,他们担心广泛铺设这样人工智能采集信息的各种物联网装备和数据开发的利用,可能会影响个人隐私的保护。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谷歌也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就是要打造公民数据信托的概念。数据信托的概念今年才在国内真正热起来,它提出除政府、市场化机构之外,如何去保护这个城市真正的主人,即每一个个人的数据安全,隐私的保护和它价值的体现。
通过建立一个第三方数据信托的架构,让城市真正的主人能够参与到数据在整个全生命周期的决策,参与到数据驱动算法的监控,以及对整个城市的社区规划当中。即便使用这样的解决方案,这个项目最后也不得不停摆。
04|数据价值发现:信任机制
反过来我们在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时候,我们也关注全球、数字经济和城市这几方面的融合,这中间离不开以数据为中心的关键要素驱动,也离不开创新治理模式。
围绕着数据,我们说去年是数据要素元年,国家正式把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并列为新的生产元素,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如何培育数字要素市场。各位专家也提到了,比如以欧洲为导向的数据立法,今年围绕着国家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也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也把今年定义为数据法制化元年。
那么这些法规出台以后,能不能有效保护个人的权利呢?您去医院,医院会形成一套病历数据,您认为这个数据属于谁?属于您吗?属于医生?还是属于医院?当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大家站在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答案。
我想表达一个重要的观念,今天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与前四类生产要素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我们认为所有权的概念在数据领域可能并不适用。
我们每个人未来恐怕都不能成为数据的所有者,单个主体可能都不能成为数据的拥有者。我们认为数据的权利可能不是一维的权利,而是一个三阶的权利——因此我们数权实验室提出了“数权金字塔”的概念,金字塔数据底层的权利和上面形成的数据收益以及数据的归置使用,实际上是立体性的结构。
大家知道数据是生产要素,有人把数据比作为石油,有人把数据比作为金矿,我们认为数据更像是水。
水资源属于谁,按照中国的法律,属于国家所有。按照美国、日本的法规,其实并没有规定水资源属于谁,只是明确规定政府对水资源有管理的权力。数据资源就如同水资源,因为它的流动性,它的不可拆分性,它的生态循环性,我们恐怕没有一个人说对水拥有完全的主权。
反过来讲,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跟水的全生命周期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喝到安全的水,有价值地利用水资源,在“双碳”的大背景下还要考虑环保的因素。在数据资源类比下,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信任。
如何构建一个可信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方式,去年英国开放数据研究所正式提出了 Data Trust 的数据信托模式,今年《MIT科技评论》也把数据信托定义为十大突破性技术。所以数据信托不只是信托法上面的法律概念,还是创新技术的手段。
当然这里面从法律信托概念来讲,有一个独特的概念就是信义义务。传统的法律合同文本对受托人没有强制的法律义务,而现在一旦把数据授权委托给你开发利用的时候,你必须尽到勤勉尽职的责任,这是与传统架构的不同。
那么数据信托到底适合谁?一是城市行政管理人员,第二是非政府组织,第三是企业,第四是和机构。这里面有很多方式来平衡数据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这个事情应该如何落地呢?
我们在北京探索数据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北京推动了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政府把拥有的数据拿出来委托北京金控,成立专门的运营平台,保护数据的同时进行开发利用;同时成立了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立了面向全球的数据共享流通的交易平台。
在这个框架下,我们跟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同打造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司法保护平台,来对数据的确权和全生命周期的权益保护进行服务。今年在中国电子信息联合会的框架下,我们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围绕数字要素市场的平台——数据要素市场促进会,一起推动数据产业的发展。
数据是水,正如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数据也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让我们一起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共同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以上内容根据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数权经济研究室主任钟宏在2021成都创交会·兴隆湖新经济发展论坛的发言整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D:inedcn),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