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区域能源在碳达峰目标实现的作用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方案明确,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积极推动严寒、寒冷地区清洁取暖,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积极稳妥开展核能供热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引导夏热冬冷地区科学取暖,因地制宜采用清洁高效取暖方式。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方案强调,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到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区域能源又称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其主要优势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热电联产等先进技术以及数字化控制技术,提高系统和机组的运行效率、减少初期投资等,实现区域供冷、供热、蒸汽、热水等综合能源服务。
区域能源由于系统连接用户数量巨大,各用户冷热负荷的同时使用系数小于1,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系统整体供冷供热能力的要求,又可以使系统的工作曲线维持在较为平缓的状态,为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保证。大型区域能源站几乎可以综合应用各种能源实现制冷和制热,湖水、江水、污水、海水、废热等低品位热源都可作为热泵机组的热源侧源水使用,辅以蓄冷蓄热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电网削峰填谷,减小供冷供热系统在冬夏季冷热需求达到峰值时对其他用电企业、单位的影响和发电厂的运行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对系统总制热制冷能力的要求——在冷热负荷需求低谷期,运行热泵机组蓄存冷量或热量供高峰期使用,热泵机组仅需负担剩余冷热负荷。
区域能源可为居住小区、开发区、园区、学校、医院、城市综合体等建筑提供包括制冷、供热、热水、蒸汽等综合能源服务。能源系统包括有清洁能源供热系统、冷水系统、热电厂系统、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水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供热系统、蓄热式热泵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热能移动配送等。所用的能源也可以多样化,如燃气、太阳能光热、地下水源、地表水源、污水源、土壤源、太阳能光伏、风力、生物质能等均可作为区域能源系统的输入能源。
随着”双碳“、”能耗双控“政策的实施,能源消耗受到严格的控制。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区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保障。区域能源系统以其高效的运行效率、安全可靠的运行管理、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区域性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条件满足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情况下,城市建筑群(城市综合体、小区、学校、医院、工业园区)均应优先选择区域能源系统,既能有效降低一次投资成本和运用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二氧化碳等有害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近年来,重庆京天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实施区域能源项目近30余项,主要利用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可再生能源、蓄冷、储热、智慧管控、光储直柔、余热利用、移动热能配送等技术,建设多能互补区域能源中心,提供冷、热、电、热水、蒸汽等综合能源服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典型项目有贵州贵安云谷区域能源中心、都匀匀东酒店区域能源中心、四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区域能源中心、贵州财经大学区域能源中心、西藏某部区域能源中心、茅台宾馆能源中心、遵义迎宾馆区域能源中心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用谷电通,空调电费节省75%
“谷电通”是利用谷电时段低电价制冷或制热,并采用蓄冷和蓄热设备进行储存,峰电时段使用,可实现电力削峰填谷、帮助用户降低制冷、制热过程中用电成本。
关于我们
京天集团主要涉足智慧能源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执着于创造更低碳的产品,尊重自然,思考人性,关爱居者,一直以来我们用行动在做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