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能否成为电影工业化发酵地?
电影《战狼2》中,主演吴京有一段时长6分钟的水下一镜到底的镜头,《银河补习班》里,滂沱大雨直击屋顶,《涉过愤怒的海》一位父亲在女儿遭杀害后疯狂复仇的水下戏份,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物理空间——水下摄影棚。
10年前,国内剧组水下拍摄的载体,通常只是游泳池或者深水俱乐部,直到贾浩导演及团队在2010年搭建了国内首个专业水下摄影棚,弥补了行业空白,随后,国内越来越多的影视基地相继打造水下摄影棚,但《东极岛》《紧急救援》等影片依旧需要寻找国外水棚拍摄,导演管虎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论坛上道出原因:“影视作品需要精耕细作,海水比例、混合度、日光、海底压力等等,这些都是靠(影视)基地去深耕的,而不仅仅是有一个水棚。”
影视工业化体系搭建任重而道远
水下摄影棚硬件问题只是我国影视工业化发展不完善的一个缩影,更多方面存在于影视标准化生态链的配套上。
自1987年无锡三国影视城启用以来,各大影视基地、影视产业园在我国开花,《孙中山》的开拍带起了中山影视城的建立,《英雄》《无极》《黄金甲》《步步惊心》使横店影视城闻名遐迩,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因《情深深雨蒙蒙》《色戒》《新上海滩》等影片迅速出圈。
根据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专家团队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293个地级以上城市当中,有134个城市建有影视基地(园区);这些大大小小的基地园区总量已有近千家,其中专注发展影视产业的有221家。
但就目前我国影视基地发展现状来看,能满足高标准、高规格的大片拍摄要求的,少之又少。业内人士曾指出,我国大多数影视基地不仅规模小,技术含量较低,没有高科技影棚建设、先进拍摄设备使用和数字化后期制作成为影视工业化的突出的“短板”。
电影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业,中国电影产业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但是中国电影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影视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电影生产制作,需要打造大型电影工业生产基地或影视产业园,建成高效平稳并可快速复制的流水线生产设备,形成包括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放映、版权交易以及会展、旅游、衍生品开发等在内的全产业生态链。
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影视基地,基本通过旅游来补充营收,真正能在电影专业化拍摄、制作上为剧组提供全面服务的基地少之又少。
影视基地的“产业链不太完备”问题还体现在群演的缺乏上,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没有形成“横漂”式的群演规模,有时甚至让剧组面临“一人难求”的情况,群众演员的整体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拖了影视工业化发展的“后腿”。
随着《流浪地球》等大片的推出,国内电影市场对大制作影片的需求亦不断上升。但从目前国内影视基地的发展看来,许多影视基地在技术上仍难以达到相关标准。公开数据显示,国内300多家影视基地里,目前专注数字制作的影视基地只占9%,而具备高科技的数字化虚拟摄影棚、拥有国际先进拍摄设备和数字化后期制作硬件条件的影视基地更是稀缺。
我国的影视基地只有在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升级,才有可能发挥其在电影生产、制作、人才培养和影视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作用,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强大基石。
当青岛遇见影视工业化
在中国的影视基地中,青岛东方影都是一个标准的后辈,而就是这个“年轻”的影视基地,走出了《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以及《刺杀小说家》等在中国电影工业化历史上的一部部标志性作品。让青岛,这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的“电影之城”,上演着一部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故事。
电影是制造“梦幻”的艺术。进入工业电影时代,“梦幻”离不开视效的硬核支撑。
2018年4月,怀揣打造“东方好莱坞”的野心,总投资500亿元的青岛东方影都揭开面纱。彼时,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之路刚刚起步,带着“填补中国重工业电影产业空白”的使命,东方影都起步就是大手笔:一期竣工30个摄影棚,其中包括了当时世界最大的1万平方米摄影棚、世界唯一室内外合一的水下摄影棚。
青岛西海岸新区东方影都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的火爆让世人第一次见识到了中国科幻的力量。电影拍摄时使用了东方影都8座摄影棚,置景车间加工制作了1万多件道具,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同样科幻出身的《刺杀小说家》用棚量则更加庞大,共计启用了16座摄影棚,搭景17万平方米,《刺杀小说家》的横空出世则被业内评价为“一只脚迈进了电影数字化的门口”。
在东方影都数字科技影棚内,2000平方米的空间内配备了动作捕捉系统、HMC面部捕捉头盔系统、虚拟拍摄系统、三维扫描系统、实时渲染系统、DIT系统、Witness摄像机系统七大部分技术支持体系,具备了强大的影视特效综合服务能力,电影《独行月球》需要营造出的月球失重环境特效,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截至目前,东方影都已建成40个具备松林认证标准的国际化摄影棚,拥有杜比白金认证的混录棚以及国内功能最全的数字化虚拟摄影棚,已部分开放的藏马山外景地占地500亩,规划建设有古装拍摄区、民国老上海(老青岛)街区、欧美街区、民国老北平街区和石库门建筑区等五大功能板块。
再此基础上,青岛还拥有绝佳的外部条件包括天然的海景以及多国建筑洋楼的青岛市南区影视拍摄外景地、红岛电影、动画创作基地、即墨电影云基地等特色影视基地,青岛已初步形成内棚、外景“东西联动”,实拍、虚拟协同发展的格局。吸引了包括《父母爱情》《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以及今年热播的《巡回检查组》《一朵小红花》等影视作品的青睐,每年大约有200多个剧组驻青岛拍摄,电影工业化标准发展的背后,无疑给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带来高速发展。
不难看出,电影的科技赋能,是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别于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的重要部分,也打破了以往影视基地只收“场租钱”的桎梏。这也是中国影视基地“未来化”、能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服务重要标志。
除了“钢筋铁骨”的硬件设施,影视基地为电影拍摄提供的配套服务同样重要。青岛推出了“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全流程跟进”的拍摄制作服务,更有《关于支持影视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真金白银政策的加持。软硬实力皆备,为青岛发展电影工业化路程完成强力背书。
硬件优势和配套服务的组合模式,吸引了宁浩、乌尔善、郭帆、路阳,开心麻花的宋阳、张吃鱼等一批青年导演在青岛留下电影足迹,共同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形成青岛模式,打造青岛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