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眼|坐实“徽京”,全国首个跨省都市圈有何不同?
从合肥到南京,最少要花多少钱?答案是24元,如果选择乘坐公交车的话。
同样从南京出发,差不多的价钱,可以到四分之三的苏州亦或是二分之一的徐州。
一直以来,南京作为事实层面的江苏省会和“精神上”的安徽省会不可谓不尴尬。通常情况下,省会是一省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对周边城市及省内其他城市有辐射作用,但南京显然不能一概而论。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京位处江苏的西南部,接壤滁州、芜湖、宣城,三面环安徽,有“徽京”之名。省内自发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 “散装”大省在内斗方面从不让人失望。
从经济地位看,南京今年正式迈入“万亿俱乐部”,经济总量排名前十。但苏州早已经是“二万亿俱乐部”成员,紧随北京、上海、深圳之后。在百度搜索“江苏省会”,能看到广大网友真诚的发问,“江苏省会是南京还是苏州?”
但这个面积最小的省会,也是人口最少的副省级省会的尴尬远不止于此。在省内,经济总量比不上苏州、人均小于无锡;放眼长三角,“电商之城”杭州风头正盛;就连隔壁的合肥也在闷声发财、奋起追上。
南京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只有“鸭子”和“徽京”了吗?
70多年前,“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诗篇横空出世,多年后的今天,南京将以“都市圈”的新姿态重回时代视野,再现千年名城的风采。
谋定而后动,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为何是南京
在区域发展一体化、资源集聚加速的背景下,各大都市圈拔地而起。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基于其远上海近安徽的地理区位,从经济总量、科教资源、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具备形成大都市的条件。因此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引领的作用,与周边小城市形成产业协作、促进区域增长,建立“南京都市圈”势在必行。
南京都市圈的概念最早是在1986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建议南京组织跨省经济圈试点时提出,此后,发展“南京都市圈”的计划就被提上日程。
2000年7月,江苏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以省会南京为中心的经济联合体——南京都市圈;
2007年4月28日下午,在南京都市圈市长论坛上签署了《南京都市圈共同发展行动纲领》;
2015年3月,南京市委办公厅和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健全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2020年12月5日,江苏、安徽两省九市党政一把手齐聚镇江,审议通过了《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章程(修订稿)》;
期间,数次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南京都市圈建设论坛、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分别在各市召开,集社会各界之力,共商都市圈发展规划。
直至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发布,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都市圈规划正式诞生,至此,南京跨省发展的方向从国家层面确定。
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规划范围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0万人。
这似乎坐实了“徽京”之称,但无论是“徽京”还南京,都昭示一个结果,这个副省级省会正式“出圈”。
国家发改委复函
“轨道上”的都市圈
和上海都市圈不同,南京都市圈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支柱产业及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根据都市圈的自然地理格局、空间开发基础及适宜性,构建了“一级两区四带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秉承融合发展的精神,规划提出“都市圈外环”这一新概念。
“一极”为都市圈龙头,即南京市,强化辐射服务和引领带动功能。
“两区”为宁镇扬和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加快同城共建和先行示范。
“四带”分别为沪宁合创新服务中枢发展带,密切对接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沿江绿色智造发展带,推进资源整合和绿色转型,增强对皖江城市带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南北方向的宁淮宣和宁杭滁两条生态经济发展带,畅通南北区域大通道,联动开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多组团”为都市圈内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强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统筹规划、功能配套和共同发展。
规划中提出,南京都市圈将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共同打造“畅达都市圈”。到2025年,南京与“圈”中各城市实现1小时通达!
南京市2021年城建计划显示,年底前预计有15条线路同时开建。S6宁句城际、宁马城际(南京段)、S8宁天线南延、宁扬城际(南京段)、宁滁城际(南京段)都是城际项目。城市内部的地铁网、联通各地的城际网,南京的都市圈构建在逐步日渐步入正轨。“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在快速从 “蓝图”落地成为现实。
基础交通建设不仅在“南京都市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交通发展的速度关系到城市发展的速度。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预计实现,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宁波都市圈形成0.5~1小时通勤交通圈。
“要想富,先修路”,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拉进都市圈内城市的距离、促进产业链分工、平衡城市间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的引领作用,让都市圈的格局更加清晰。
南京夜景
南京将建成一个怎样的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显示,南京都市圈将从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促进都市圈协同创新、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快建设统一市场、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等8个方面,规划其重点发展方向和举措。
2020年,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750.78亿元,占全国比重4.1%,人均GDP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
计划到2025年,人均GDP超过15万元,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畅通省际航道,都市圈轨道交通基本成网,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到2035年,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资源配置中心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同城化机制更加健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基本形成。
未来,南京都市圈将携手圈内其他城市,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载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和区域竞争能级的提升。正如国家部委的批复中提到的,“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