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内驱力”,辽宁积极引进人才促发展
近日,由辽宁高曼教育主办,校林网与飞跃教育协办的新一届盛京之夏·国际教育论坛在沈阳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十余家相关企业,数十名教育专家、行业资深从业者针对人才,尤其是国际人才的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
大会主席、高曼教育董事长、校林网CEO王辰宇是海归青年创业者的一员,对于青年创新创业这一话题感触颇深,他在现场谈到:“创业是一条不归路,这条路上最难的就是实现从0到1,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创新。国际化人才应该是具有外交思维的、能够在国内扎根落地的,他们具有开放的视野,在国内学习期间也能够参与国际组织,有能力研究分享国外学习内容,有能力在国内将自己的项目落地的人才。”
实际上,人才是第一资源当下已然成为共识。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作机会少、劳动报酬低下等因素,曾使得辽宁一度成为人才净流出地区。
人才储备的不足以及人才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发展,为创造很多就业机会,近些年,辽宁不断发展经济,尤其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数据显示,在疫情全面爆发的2020年,辽宁民营企业1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4019.96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7.67%。
针对各地层出不穷的人才引进政策,辽宁自然也不甘落后,曾先后发布了多种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制造业大省,辽宁尤其重视对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留”,以此进一步赋能当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广纳良才方面,辽宁在全国优先实现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对于来辽工作的博士、博士后等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此外,还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千余个,通过平台建设“引智”。
在留住人才方面,今年5月,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可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并直接聘任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的高层次人才,三年内不占用单位该岗位数额,并可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或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办法,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科研性收入。此外,该文件还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顶尖高层次人才围绕企业重点项目攻关,实行“揭榜挂帅”,努力攻克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针对海归人才,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日前已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36氪辽宁从辽宁省科协官网了解到,中德园基地以中德发展(沈阳)离岸创新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分别在深圳、德国海德堡、瑞典斯德哥尔摩、日本东京设立离岸创新中心,多点位搭建创新人才柔性引进、成果项目在沈转化、跨境孵化创业和招商引资对接平台。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是辽宁省沈阳市科协提出的“一核三区”布局中的“核心区”,“三区”分别为国际软件园、锦联产业园和新松机器人创新实验室,通过积极推进沈阳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来加强沈阳市与国内国际发达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产业合作。
“东北还是出人才的。”在相关政策的加持下,中国欧盟商会沈阳分会总经理陈擎告诉36氪辽宁,人才是愿意留在东北的,中国欧盟商会和欧盟在沈阳的制造业企业也会持续关注相关发展。
辽氪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人随着产业移动的情况已经改变,资本、项目、人才集聚的地方,反而更能吸引人才的集聚。辽宁近些年改变产业结构、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丰富人们的生活场景等种种做法,其根本目的都是在加大力度“筑巢引凤”。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背景之下,如何让更多人喜欢辽宁,向往辽宁,扎根辽宁,仍需更多思考。
36氪辽宁——让辽宁看见世界,也让世界看见辽宁。
36氪辽宁专注于发掘优秀辽宁企业,深度挖掘创投底层逻辑,搭建产业对接通道,链接创业者与投资人资本生态平台。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辽宁的报道,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liaoni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联系电话:15040246895 客服微信:ln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