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极星”将走向何方?
据界面新闻报道,吉利旗下独立汽车品牌极星(Polestar)正积极寻求上市,以筹集更多资金应对竞争日益加剧的电动汽车市场。有消息称,如果极星上市,其估值可能超过100亿美元,目前,吉利汽车市值2259亿港元,折合29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四月份,极星刚刚拿到了一笔约5.5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重庆承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淄博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淄博高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韩国SK集团旗下的I Cube Capital基金。
如果成功上市,接下来极星将走向何方?
01 迷路的极星
拥有吉利和沃尔沃双重背书的极星,一面世便十分耀眼,引起业界较大关注,可惜,四年过去,星光黯淡。
公开资料显示,极星是1996年创立的瑞典汽车品牌,2015年被沃尔沃收购。由于沃尔沃在2009年被吉利汽车全资收购,所以,目前极星由沃尔沃和吉利共同拥有,吉利汽车持有50%的股份。
2017年6月极星品牌正式独立,定位为高性能豪华电动汽车品牌,竞品对标者直指特斯拉。目前极星拥有Polestar 1和Polestar 2两款电动车型,国内售价分别为145万元和29.8万元起。
有消息称,极星的主销车型Polestar2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在欧洲多地的销量都超过了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3。
但在中国市场,极星品牌却鲜有人知。虽然,极星的产品投放节奏与品牌发展路径,与特斯拉大同小异,都是先通过高端车型树立品牌形象,再推出走量车型开拓市场。
但极星的节奏却一直很拖沓,成立之初就高调亮相旗下首款车型Polestar 1,但走量的Polestar2却迟到了近两年,直到2019年4月才推出Polestar 2“首发版”并接受预定,值得注意的是交付计划却要到2020年上半年。
反观极星的挑战对象——特斯拉,却在中国跑出了“上海速度”,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从动工到第一批Model 3下线交付,仅用了不到一年的光景。
加之疫情年的不可控,极星的销售渠道甚至一度搁置,北京地区的体验店貌似只有北京芳草地极星空间一处。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极星似乎有些迷路了。
02 破局之路
对于极星而言,设计、技术都不是问题。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有沃尔沃和吉利在那戳着。
极星品牌成立至今先后拿到:
1、极星品牌标识荣获“至尊奖”“红点年度最佳品牌”
2、极星1和极星2 同时被全球著名的财经和商业新闻网站Insider评为“2020年度车型”
3、极星2设计图鉴入选“红点奖”,荣获“德国年度豪华车”,“金方向盘奖” ,“中国年度车环保车”,“瑞士年度车”,“挪威年度车”,Euro NCAP五星安全评级以及红点奖产品设计类“最佳设计奖”
技术层面,有着沃尔沃在电动汽车领域强大的技术储备加持,以及CMA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市场的认可下,极星品牌却没有在新能源市场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仅没有打开局面,甚至被竞品特斯拉以及造车新势力们甩得“连尾灯都看不到”。
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极星在中国市场累计上险数仅为365辆,而2020年特斯拉Model 3的在华销量为442511辆。
分析其原因,是在品牌认知、产品里、渠道拓展等各层面全面落后。
虽然,极星的产品投放节奏与品牌发展路径与特斯拉大致雷同,但拖沓的品牌营销和产品布局让极星错过了一次次流量红利。尤其是Polestar 1高高在上的价格没有形成市场热度,甚至一度降低消费者对Polestar 2的期待。而迟到两年的Polestar 2又陷入了Model 3的价格陷阱,高不成低不就,缺乏认知等因素自然造成了极星品牌层面的尴尬。
至于产品端,北欧的“性冷淡”赋予了极星品牌设计魅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极星似乎又对中国区的汽车消费偏好的SUV不那么重视,要知道造车新势力们都是凭借一款SUV车型而成功上位的。还好极星注意到了这一点,有消息称Polestar3将是一款电动SUV,该车外形尺寸与沃尔沃XC90相同。
渠道层面可谓是极星品牌最为确实的败笔。此前,极星方面计划于2020年底前在全国15个以上城市开设20家Polestar Space,在全球范围,极星将共开设50家Polestar Space。而目前极星在全国的体验中心寥寥无几,显然也并没有达到预定目标。
极星谋求上市是完全正确的选择,毕竟布局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大笔资金投入,而极星同时面临中国和海外市场的双重压力,对吉利这样的头部传统车企而言,也依然有着巨大的压力。目前正处于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市场前景备受资本追捧,此时上市或许是最好的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