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战略:饱和经济下的品牌破局方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厂长”(ID:LCZBranding),作者:刘厂长,36氪经授权发布。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主题来分享“品牌意义战略”:
第一,讨论饱和经济下的竞争困局;
第二,讨论意义战略的概念以及如何发生作用;
第三,讨论如何依照意义战略的视角,重新审视消费者、产品、品牌以及运营。
饱和经济下的竞争困局
现在的市场越来越饱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流行的话就是越来越”卷“了。有一天,理想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李想在一个群里感慨,著名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在2020年第二季度销量再次排行第一,销量甩开国产电动车不少。他抱怨:“一辆续航445公里的车干翻了所有人。比续航、比性价比、比智能,这三个都赢了也没改变任何结果。”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没搞明白特斯拉到底怎么赢的。在聊天记录中,李想并没有接着说下去。群里一位朋友说:说明国内的车企还没有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
那这个需求到底是什么需求?
我的结论先按下不表。先来看另外的一个例子——泡泡玛特的上市。
为什么一个“玩具”或“手办”品牌的上市,能够让整个商界为之瞩目?我认为理由如下:其一,泡泡玛特提供的是毫无功能与用处的商品服务,各种各样的手办潮玩,只是给成年人的玩具;其二,泡泡玛特在刚刚上市时估值居然达到一千个亿。
这就是基于传统商业视角的迷思。难以想象,一个常理而言没有”刚需“的产品,它的品牌居然能如此“吸金”。有人认为泡泡玛特的高关注度、高市值只是资本泡沫,也有人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并没有相应的玩具公司上市,所以泡泡玛特的上市代表了整个行业市值。
但这些说法只是在解释这一现象,而没有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
实际上,泡泡玛特上市预示着一个新的消费趋势到来——人们会越来越关注“没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能带来精神层面满足的东西。
为什么呢?
首先,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多,且一样好。看数据可以发现,工业时代至信息时代以来,社会生产能力呈爆炸性增长,饥荒和短缺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被消灭,我们进入和饱和经济;其次,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当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满足之后,就会转而对精神需要有强烈的渴望。郑也夫在《后物欲时代》中表明,在如今的消费时代意义的重要性:
“当我们进入到越来越不用担心自己生存的时代,我们只需要工作一部分时间就能活下来的时代,消费已经不是为了生存,已经没有清晰共识的目的。消费变成了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一种想象力,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非必需品消费。”
我们能够发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消费在总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少;“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些满足精神愉悦感的消费比重会越来越多。我们也不难预见,未来新品类升级的方向将会越来越偏向精神层面。
前面所说理想汽车创始人的故事里,群里的朋友说,国内的车企还没有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这个需求,就是精神需求。我的结论是:特斯拉通过品牌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极致创造主义”的意义,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如果你有留意特斯拉这个品牌,你就会知道,特斯拉不断地制造了很多让人极有共鸣的故事
比如,硅谷科技大佬抢购特斯拉跑车;特斯拉成为第一部被发射到太空中的车,车上播放着鲍勃迪伦的歌,围绕太阳系运行;特斯拉工厂是全球最先进的黑灯工厂,创始人马斯克被称为硅谷钢铁侠,而且,特斯拉这个名字本身等等,这些都这让特斯拉成为一个最具有科技感、未来感的品牌。
传统商业思维认为意义很虚,都回避这个东西。因为这个它有“三不好”:不好量化、不好确定、不好复制。但随着由数字化带来的对用户把握力的增强,我们可以站在新的视角下重新思考:在我们的时代,是否有某些东西可以为我们做出不一样的品牌。
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开端。
意义战略
在对当下的消费场景意义的重要性有了清楚认知后,我们来看看,“意义战略”到底是什么。意义战略即是:是通过提供意义来创造消费者,并与之建立紧密关系的品牌经营方法。它的推演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需要一个大家均承认的前提基石: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卓有远见地提出,企业的本质是创造消费者并留住优质的消费者。而创造和留住消费者的根本在于满足消费者需要。对于任何一位企业家或创业者而言,这个命题是真的。
其次,需要明确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处于产品过剩的时代。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提供了过剩的商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总体趋势是商品同质化越来越强,我们从短缺经济变成了饱和经济。
再者,商品同质化的背后,是意义的稀缺:从前人们的精神需要由宗教提供的意义来解决,科学带来了理性思想,也逐渐消解了宗教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绝对影响,也让寻找自我人生意义的重担压到了每个个体的身上。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意义战略的本质:意义战略的本质是让品牌提供意义给消费者。
明白了意义战略怎么来,来看一下他怎么发挥作用。意义战略作用的要点很多,鉴于时间关系,我挑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向大家说明:意义战略的作用,就是激发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的创新。
市场其实不缺乏消费者。但为什么很多企业无法找到消费者?因为消费者的需要总在升级,如果不能够真正了解消费者,就无法创造消费者,更无法与他们保持持续的关系。传统战略中对消费者的洞见大多是从“消费、商业、经济、行为、大数据”的角度来分析。由于缺少了对人的全方位解读,就会出现偏颇的、缺乏深度的结论。
而意义战略,则要求企业必须具有独到的人文视角,用大白话说,就是需要“人是目的”。 “人是目的”,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大妈”的例子。
根据数据商业调研显示,中国大妈这个群体,大多数人的印象是不顾场合大声喧哗、爱占小便宜、摆各种夸张的姿势拍照、吃垮邮轮、广场舞等等。如果基于传统的营销策略视角,能做出来的产品服务无非就是廉价便宜的衣服、更大声的广场舞喇叭,商业模式也就是一元新马泰游,然后骗他们买乳胶床垫、保健品等商业模式。相信大家也都很熟悉这种说法,也会对这样的营销策略打抱不平。因为你我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中国大妈”。
而从意义战略的视角把中国大妈“当人看”是什么样的呢?
力奋老师在他的《牛津笔记》中对中国大妈这么写道:“少年时学业荒废,年轻时经受磨难,下乡插过队,中年刚过下岗失业,承担家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她们生存力极强,甘冒风险,甚至不知风险为何物。与丈夫相比,她们霸气、强悍,将埋怨与坎坷炼成了无所畏惧,神经粗壮,超常乐观。她们文化虽低,不通一字英文,却是到处去外面看世界愿望最强烈的中国人。” 从意义战略的角度看,她们这是一群生命能量极强的,带有时代特色的一群人。
基于这个视角,你将会对中国大妈这个群体获得全新的洞见——乐观向上、让处于困难的生命看起来更具活力,那么也就将激发真正的创新:
如果你从事电子消费品行业,对中国大妈的理解与同理心或许可以让你做出同步蓝牙耳机,既消解了广场舞音响的扰民,也保证了她们的乐趣;
如果你从事服装生产,你或许就会思考做出经久耐用的,能够彰显生命活力的广场舞服;如果你是旅游公司,你或许就会更在意旅游的内容,组建具有时代印记人格印记的旅游。
因此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我们如果仅仅从物质与功能的角度思考品牌打造与产品开发,是非常狭小的视角;而如果从意义的角度去看,会有绝然不同的体会。
基于意义战略视角,重新审视消费者、产品、品牌、运营
讲完了“是什么”与“有什么用”,我们接下来讲讲相较于传统品牌营销策略,在消费者、产品、品牌、运营这四个方面有什么创新。在这一部分的最开始,我先给出意义战略视角下这四个方面的定义。
品牌:品牌是一个源源不断提供意义的系统,品牌最终会成为一种具象的榜样,从而激励人心。
产品:产品(服务)是消费意义时的实体道具,帮助消费者解决消费意义时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运营:运营是组织或企业给品牌提供意义的行为。在这个层面上,组织才需要内容编辑与品牌部门来生产意义。而企业在饱和时代跳出竞争的方法,就是提高品牌意义相关部门的占比。
生意:生意是你如何通过提供意义这件事持续获益的经营行为。
来看一下具体案例:内外(NEIWAI)内衣
品牌“内外(NEIWAI)内衣”想必大家早有耳闻。很多人认为该品牌是通过无钢圈内衣的爆品起家,但我认为不是。理由很简单,2014年已经有许多厂商推出无钢圈内衣,但为何还是内外火了起来?
传统营销思维看不到,内外内衣其实是从“女性自由”的意义基石开始发力。早期的内衣行业的普遍认为内衣应该看起来性感,应该取悦男性,而在舒适度方面进行妥协。而这一品牌与传统内衣品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试图改变人们的内衣审美以及看法。
他们早在2013年就进行产品调研,而调研的第一个内容并不是产品的试用,而是办了一场女性崛起主题的沙龙。参加活动的大多是25-35岁的知识女性。她们愿意参加活动,也愿意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随后,内外内衣从中挑选出具有成为KOL潜质的部分女性以形成社群,再根据社群的需求再来研发产品。
他们明白,无钢圈内衣品牌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技术差别,所以他们从第一天开始就为理想用户提供自由的意义,循序渐进地吸引更多女性。直到今天,成为女性主义浪潮下女性内衣榜样式品牌。“没有一种身材,是微不足道的”,他们的Slogan正是他们意义的体现。基于这一意义,他们将产品拓展到运动内衣、泳装、家居服等产品线,甚至为理想用户的男性伴侣制作内衣与居家服等。
可以说,内外内衣的爆发并不是依靠品牌规模,而是深耕许久的品牌意义。
再来看我辅导的一个品牌案例:Metgirls蜜格丝
蜜格丝是一个皮肤管理品牌,是一个专门针对中国人皮肤不同阶段与场景而提出不同皮肤管理方案的品牌。开门见山地说,蜜格丝为自己的品牌找到了完美的意义基础——成长主义。不断进步、不断学习与研发,使得企业、产品与品牌客户人群三方不断成长。
“Metgils”的“E”是一个“成长刻度”,既像代表科学的量杯上的刻度,表明自身的专业属性;也像用来记录身高的刻度。以记录每一天的成长与拼搏。
我们可以在以上案例中总结出意义战略的四大要素——意义基石、文化图腾、第一价值、关键体验。在使用过程中,这四个要素循环往复,并相互作用。
意义基石就是品牌所能寻找到最切合自身,也是最稳定的东西。它往往是某种“主义”,比如Metgirls的成长主义。
文化图腾是储存意义的容器,并累计意义提供给群体。Metgirls的刻度“E”正是文化图腾。
第一价值是企业找出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获得意义首要方式。同时企业需要并为他们完成这些任务提供独一无二的专属道具。比如内外内衣“女性主义”的意义,以及无钢圈内衣等专属道具。
关键体验指企业需要营造仪式,创造消费者,并与之建立紧密关系。比如内外的文化沙龙。
最后
意义战略是一群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的创业者,与商业世界碰撞之际,发出的思想光芒。这些思想照耀着人类商业文明的天空。而我只是发现并收集了这些思想光芒。意义战略现在还不是一个理论,只能算是战略框架,它会提醒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产品、品牌、用户与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