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智能 智能网联 解读商业航天的数字进阶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内涵做出正式解释,“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将对火箭、卫星制造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也为国内商业航天公司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12月18日,2020空天信息大会上,围绕“空天信息与未来产业”话题,四位来自空天地海多个空间领域的嘉宾采用TED+TALK形式,进行了一场多维对话。
参与环节的嘉宾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经营投资与发展部部长邵文峰、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CEO陈金培、北京康拓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立明、中国信科集团大唐高鸿智慧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杰。
空天信息产业的“底盘思维”
中国商业航天起步虽晚,取得的成就和技术进步却有目共睹,目前正处于急起直追阶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经营投资与发展部部长邵文峰结合刚刚“回家”的嫦娥五号,畅聊民营航天的未来可能性。
“在我看来,嫦娥五号的成功是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即以国家为主体,兼顾市场要素。这次嫦娥五号我们就合作了上千家企业,包括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等。”
邵文峰看好航天技术与市场需求的结合,但他同时也表示,打通技术到产品、到市场、到资本的链条是商业航天必须要面临的难题。一旦链条打通,航天商业化也就水到渠成。
另外,邵文峰强调,“国家队”与民营企业之间应达成合作共赢意识。一方面,商业航天关注投入产出比,对于传统航天企业来说是一个冲击,也为其转型提供方向。另一方面,传统航天企业打好行业基础,商业航天企业将少走很多“弯路”。
同样来自航天五院的康拓红外副总经理范立明,他在TED时表示,空天信息目前最需拥有的是底盘思维,包括传感技术、控制等。在大量央企和国企带动之下,有效推动了我国航天产业的基础性构建。
“空天信息面临的是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长期坚持系统思维,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建设。”范立明表示,这离不开包括技术、管理、协同等多层面的创新。
据了解,康拓红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两个上市公司之一,20多年前将应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红外线探测技术引入我国铁路车辆安全领域,成为国内最早进入铁路车辆安全检测领域的路外企业。
时空智能的市场化应用
商业航天想要长足发展,绕不开的话题是盈利。中国企业在商业航天上的探索,主要分为商业卫星和商业火箭。其中,商业卫星的应用场景,如通信、智能驾驶、物联网、宽带升级等将成为未来商机所在。
千寻位置成立于2015年,由阿里巴巴与中国兵器工业共同发起成立。基于北斗(兼容了GPS、Galileo、GLONASS)的定位数据,千寻位置为全国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服务,是数字时代时空智能基础设施。
“我们已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计算网(云计算)、互联网(5G)、时空网(北斗)三网交织,数字平行世界出现。数字世界背后真正的力量是产生了数据。”
会上,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数字力量已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手机导航可以到达厘米级导航能力,快递小哥可以更快地来到身边、汽车驾驶更加安全与便捷。
“我再举个例子,杭州城市大脑闻名全国,这背后依靠的不仅仅是云计算,还包括真正融合的时空计算能力。杭州是全国为数不多将北斗装入城市摄像头的城市之一,北斗定位数据可以为杭州城市治理提供更多帮助。”陈金培说道。
在生活场景之中,交通与时空数据时常结合在一起。以车联网为例,它是未来汽车智能驾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推动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技术手段。MarketWatch曾预测,2018年全球V2X市场规模为8.6亿美元。汽车被认为是下一代多媒体终端,到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60.8亿美元。
会上,大唐高鸿智慧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杰从C-V2X切入,畅谈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后续的发展。现有的车联网方案主要基于4G、5G通信制式,存在车联网建设资本开支高、覆盖率差等问题。一旦考虑卫星通讯制式,可以实现汽车在大范围内的联网,同时实现通信+导航的一体化。
“在智慧交通网络场景下,时空信息好比赛车中的‘领航员’,可帮助汽车实现厘米级空间定位。越高级的时空数据能力,帮助我们的智能网联汽车走得更远。”
不可否认,随着国内商业航天公司的涌现和发展,在国有航天事业体外,商业航天公司将是中国争夺全球商业市场的有生力量。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