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自行车销量大增,纽约会变成“自行车之城”吗?

神译局·2020年07月07日 14:57
这座国际大都市里如今“一车难求”。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尽管越来越多的纽约客陆续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但新冠病毒的阴影依旧存在。看到超级传播者频现地铁和公交车的案例,纽约市民纷纷开始抛弃公共交通、转向骑自行车。自行车行业越来越受欢迎的同时,供货不足、行政规划不利于发展的问题依旧存在,亟待解决。经过这次的疫情,纽约最终能否成为自行车友好的国际大都市?记者为你带来自行车火爆背后的机遇和隐忧。本文来自《纽约时报》,作者Sasha von Oldershausen,原文标题“Could New York Finally Become a Bike City?”.

Bellitte这家102岁的老店经历过西班牙流感、大萧条、石油危机和纽约大罢工,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是纽约客对自行车态度的转变|图片来自《纽约时报》|摄影Chang W. Lee|2020年6月24日

划重点:

  1. 新冠疫情让越来越多的纽约市民避免乘坐公共交通,改骑自行车,这一转变从4、5月开始尤为明显。

  2. 自今年4月起,美国国内自行车行业的销量翻了一番。

  3. 市政规划的临时自行车道赶不上居民出行需要,骑自行车的安全隐患仍然存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有赖于市政对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

供不应求的自行车市场

这是位于纽约皇后区的一家自行车店,时间是五月的一个周一下午,离下班还有一个小时。自行车店一次只能接待几名顾客,剩下的顾客在门口排起了长龙。记者注意到,一个戴着眼镜、大约九岁的男孩子期待地在门口观望。三名青年从店里出来,每个人都买了一辆自行车。

其中一名青年说:“我现在很讨厌坐公交车,车里很挤,而且总有人不戴口罩。”

萨尔瓦托·贝利特(Salvatore Bellitte)是这家自行车店的店主,他每次都只放一点人进店,等这批客人出去了再放进来下一批。最后,他对还在外面排队的客人说:“好了,我们的成人自行车已经卖完了。另外,你们之中如果有人想维修自行车,可能需要等三周左右。”

一位等待的顾客说:“看来我只能修一修自己的旧自行车了。我没有选择,周围也没有别的自行车店。”

在贝利特自行车店内,店里所有的新车几乎都卖光了,只有维修处有几辆自行车。另一名店主彼得·弗劳斯(Peter Frouws)开玩笑说:“看这样子我们像是要倒闭了。”

说自行车行倒闭只是个玩笑。事实上,在过去几个月中,纽约市的所有自行车店都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相比其他的自行车店,贝利特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是纽约最古老的自行车店之一。它经历过美国大萧条、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80年代的大罢工,还经历过911和桑迪飓风。

自行车行业“出圈”

如今,新冠疫情的爆发让自行车行业焕发生机。

据统计,近期全国的自行车销售量翻了一番。自行车、车子零件和配件严重短缺,大量的顾客要求维修他们的旧自行车。在纽约东区可以20人并行的自行车道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骑自行车的市民。

查尔斯·麦考克尔(Charles McCorkell)是自行车店Bicycle Habitat的老板,在纽约有三家自行车店。他表示:“自行车的生意火爆,从我记事起来从来没有这么火爆过。”4月以来,他手下的车店自行车销售量增长了50%。麦考克尔还说到,比起前几个月,6月份的销售量有所下跌,不是因为需求不足,而是因为需求过多,没有足够的自行车和零件可以售卖。

纽约客们听到太多公交车、地铁中发现超级传播者的新闻,所以纷纷转向了自行车。但是这种观念的转变会到什么程度呢?纽约最终会变成一座自行车友好型的大都市吗?

在1980年的纽约大罢工后,越来越多的纽约客开始骑自行车上下班,少部分人至今还坚持这样的习惯|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也许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乔恩·奥卡特(Jon Orcutt)是非营利组织Bike New York的负责人,也是纽约的共享自行车系统CitiBike的发起者。他认为培养骑自行车的习惯还需要时间:“哥本哈根的自行车系统也不是一天就建成的。但凡是‘系统’,总是需要时间去建立和完善。”

据观察,为了应对新冠病毒,纽约城一直在改善它自身的自行车系统,如增加100英里的自行车道(现在已经开放了67英里),而且这种改善有的是临时的,但更多是永久性的。

在纽约,自行车的推广之路很艰难

但是推广自行车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

2014年纽约推出了Vision Zero计划,旨在保护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但是2019年是近二十年来自行车事故和死亡最为频繁的一年。随后,在去年夏天,纽约又推出了Green Wave计划,旨在增加30英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在2019年年末,纽约的自行车专用道增加了21英尺。交通部发言人曾表示,疫情可能会让扩充自行车道的计划停滞下来。

在Bellitte Bicycles店里,一位顾客挑好了挑好了自行车|图片来自《纽约时报》|摄影Chang W. Lee|2020年6月24日

据了解,纽约市政府将不断扩充临时的自行车道,但是这种扩充项目非常棘手。自行车的拥护者们对市政的工作并不满意,他们表示自行车道上路障随意摆放,而且很稀疏,导致没有效果,骑自行车仍然很不安全。

纽约市的交通部表示,他们计划增加更多的地面标记(如蜡纸),使得这些临时自行车道更醒目,从而起到提醒汽车司机的作用。

但这样的回应仍然令自行车倡导者不满。他们认为纽约市的转变还是太慢了。纵观世界,从德国的柏林到哥伦比亚的亚波哥大,在疫情后都很快变成了“自行车城”。

奥卡特说:“伦敦市长在一个月前就公布了疫情后的城市新规划,但是我们(纽约)到现在还在等消息。”

纽约皇后区:自行车道的建设无法满足需求

贝利特自行车店位于皇后区,这是一个以汽车为中心的行政区。这家有上百年自行车店的存在印证了一座城市的居民想要转变出行方式的愿望。

“如今人们正从对疫情的恐慌中慢慢恢复过来,皇后区乃至全纽约市都比以前更需要自行车道。”自行车活动Transportation Alternatives的组织者胡安·雷斯特雷波(Juan Restrepo)如是评价。这个活动旨在帮助人们减少坐汽车的次数、推广自行车的使用。

他表示:“(纽约市)在资源分配上很不合理。我们看不到很多关于自行车的基础设施,无法保护骑自行车人的安全和健康。”他还强调在皇后区的东南部这一现象更加明显——东南部恰好是贝利特自行车店所在的区域。

但皇后区的自行车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

自疫情爆发以来,皇后区的里斯托利亚就建造了一条临时自行车道。同时,皇后区的一些街道被指定为自行车专用道,汽车禁止通行。

根据纽约市交通局发言人祖玛哈根(Zumhagen)的说法,皇后区早在2019年就有了一些新建的自行车道,现在有关部门还计划建造更多的、永久性的自行车道。于此同时,现有的自行车道将受到进一步的保护。祖马哈根表示,皇后区中部的自行车网络正在搭建,柯斯丘什科大桥附近的自行车道也即将完工。

现在还有一个提议,就是在皇后区和曼哈顿之间的皇后区大桥上扩展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在疫情之前,这个计划本来是市政府最有雄心、最受期待的计划。很多人认为这一计划得到推广后可以保护皇后大道上的行人,这条大道在历史上因为有超过70名行人死亡而被成为“死亡大道”。

贝利特:见证自行车在纽约的百年发展史

可以肯定的是,建立一个自行车友好型的城市可以帮助贝利特这样的百年老店生存下去。这家店在近期已经有了不错的生意,在未来将收到更多的订单。

20世纪初期,贝利特的祖父萨尔瓦托·贝利托(Salvatore Bellitto)从西西里移民到纽约,定居在皇后区的伍德赛德。因为惧怕当时针对意大利移民的种族主义歧视,他将自己的姓改为“贝利特”(Bellitte)。

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间,他搬到牙买加大街(当时的牙买加大街还只是一条土路),并且盘下现在的这家自行车店,他本人就住在店上面的公寓里。

Bellitte Bicycles在1918年刚开店时的样子|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一开始贝利特的店是一家杂货店,卖摩托车、收音机、钥匙和自行车。后来1929年经济大萧条席卷美国,很多人无法负担摩托车的价格,于是贝利特及时调整策略,从1930年开始开始卖低价自行车。

萨尔瓦托·贝利特回忆说:“那个时候没有大众运输系统,没有很多公交车,出租车或者私家车。那个时候有很多自行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原先生产自行车零件的工厂都改为生产战争物资,萨姆·贝利特(Sam Bellitte)不得不从整个纽约城寻找二手零件,并且自己制作自行车。

从1970年开始,牙买加大街的南边饱受暴力和犯罪的困扰,但是贝利特的生意一直不错。由于石油战争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自行车的销售量越来越高。贝利特说:“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的爸妈需要排很久的队才能买到汽油,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出门骑自行车。”

这张照片摄于Bellitte Bicycles店内,时间大约在大萧条和石油危机之间|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1980年,在为期12天的公交大罢工期间,整座城市迅速建立了临时自行车道,以应对骑自行车人数暴增的局面。不久后,当时的市长埃德·科赫(Ed Koch)在第六大道上划出了一个自行车专用道,尽管这个车道在一个月后就被废除了,但是它对纽约的自行车道系统还是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奥卡特说:“很多人会把1980年视为自己开始骑自行车的起点,他们之中有一些人坚持到了现在。”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911空袭过后不久,曼哈顿里骑自行车的人数增加了33%,纽约市内自行车店的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在2012年桑迪飓风过后,纽约东河桥上骑自行车的人数比以前增加了一倍以上。

“想买一辆自行车,不管花多大代价”

对贝利特自行车店的店主来说,顾客的需求忽高忽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上百年的经营让店主学会了适应周边的环境。贝利特告诉记者:“我们店里现在几乎没有可以卖的新车,地下室里摆满了要修理的二手自行车。我们现在想利用一下原来放新车的场地。这家店会不断革新,全面服务顾客。”

尽管贝利特非常欢迎皇后区的自行车道扩建计划,但是他并不乐观。“不管有什么新政策,皇后区永远是最后一个享受(政策)的。”

现在,贝利特只希望店里的进货速度可以满足客人的需求:“他们不在乎别的,他们只想买一辆自行车,不管花多大的代价都要买。”

在关店之前,那个九岁的戴眼镜的小男孩终于骑上了儿童自行车。在店门口,他骑着车子微笑着——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黑白绿相间,前面还装着灯。

他握住车把,努力保持平衡,双脚踏着脚踏板。

但是他不能骑上马路。因为这里还没有自行车道。

译者:Michiko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过去一年收入达亿元级,已服务超过300家标杆企业客户

2020-07-0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