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迅哥儿迪士尼,绍兴有个80岁的顶流,红了900年,刚刚免费

未来城不落·2025年11月17日 10:35
绍兴又火了!

这两天,因为几大省同步放秋假的缘故,江南各大景点的情况就是——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我们之前写过有迅哥儿迪士尼之称的绍兴,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这里的盛况,被本地 人形容为「迅哥儿家里挤满了人」。 

这座被鲁迅“定义”的城市,似乎永远与乌篷船、茴香豆和黄酒深度绑定。 

不过,当大家都在鲁迅故居人潮汹涌的时候, 要知道,绍兴还真不只是一个鲁迅。 

今年,是陆游诞辰第900年。 

11月14日开始,陆游故里全新免费开放。

这个86岁的顶流红了900年后,早该走进我们的视野了。 

所以今天,来聊聊绍兴的陆放翁。 

那个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的爱国诗人,在绍兴人的记忆中,也是个地道的“本地生活家”。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当年为了迎接小猫,陆游郑重地按习俗备了盐,这只叫“小狸奴”的猫,陪他度过了中年后许多寂寞时光。

资深猫奴无疑。

退隐之后,陆游又像普通农村民一样,譬如《菜羹》里的——

「老农手自辟幽圃,土如膏肪水如乳」

《幽居》里又写,「种菜三四畦,畜豚七八个」

妥妥美食生活博主实锤。

看,除了迅哥儿,

认识绍兴,绝对少不了这个生活家陆放翁。

陆游的绍兴

从三山开始

绍兴老城里,有个叫“三山”的地方。

这里之前从来不是热门景点,却是理解陆游的最佳起点。

陆游一生留下9300多首诗作,其中于鉴湖三山采写的超过6000首。

在他的《剑南诗稿》《山房》里,写到——

「扰扰人间岁月移,山房几度换茅茨。」

三山故里的三山,应该是行宫山、石堰山、韩家山,陆游一生走南闯北,足迹遍及半个中国,但居住时间最长的还是鉴湖边上的三山故居。

刚刚开放的陆游故里,正是位于此地。

陆游在此隐居了二十余年,度过了慷慨悲歌的晚年。

如今当我们在这里散步时,想到八百多年前,陆放翁也曾在这里,写下“三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就觉得心有戚戚焉。

站在行宫山上,我们能看见陆游眼中的绍兴——

鉴湖水系如网状铺开,白墙黛瓦的民居沿河而建,远处是连绵的会稽山

这片被水浸润的土地,塑造了陆游诗歌的肌理。

陆游是离不开水的绍兴人,他的九千多首诗中,有四百多首提到鉴湖

没有这片水,就没有我们认识的陆游。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写的就是湖上的,惬意。

陆游与唐琬

沈园里的情意难托

人人都知道陆游与唐琬的沈园绝唱,

这里的浪漫和名气,在于陆游数十年如初的情意。

沈园,本是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七十亩之多。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满满的江南景色,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代园林 。

绍兴人陆游,和唐婉成亲后,感情极佳,但母亲棒打鸳鸯,他被迫与唐婉分开。

数年之后,陆游在沈园与唐婉重逢,此时的唐婉已经嫁作他人妇,陆游非常伤心,走在一块墙壁边,拿来笔,一气呵成了那首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放翁的情意难托,都在这沈园的一草一木,和游园惊梦之间了。

但其实,陆游的足迹,还散落在绍兴的许多角落。

西小路河街,游客甚少,傍晚时分,是江南水乡最温柔的面貌。

不知道会不会正是陆游心中“人家多住水云乡”的理想生活。

八字桥直街,世界文化遗产的浙东运河段。

老人们坐在桥头聊天,孩子们在青石板上奔跑。这份安宁,也让人想起陆游笔下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我们在坐上乌篷船,船行至湖心,夕阳把水面染成金色。

一抬头,那片宋代的云,正飘在鉴湖的上空。

不止迅哥儿和陆游

绍兴本就是人间值得

眼下秋日万般美好,是一年当中绍兴极美的时候之一。

绍兴,之前叫会稽,后来叫越州,直到北宋末年,颠沛逃亡的宋高宗从南京一路逃到温州。

其和谈后,宋高宗改元“绍兴”,“绍”是继承、“兴”是复兴,又把当时驻跸所在的越州也改了这个名,

便是今天的绍兴。

绍兴的古街,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里,悠长的石板街上,一条条老街沿着河岸延伸。

岸上是念念有词的绍兴人,河里是推波前行的乌篷船。

这里的人家户户枕河而居,城内有着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所以绍兴又被称为“水之城”,正所谓“城在水中立,水在城中行”。

绍兴城的风情啊,大多与水相连。有水的城啊,总之是迤逦。

譬如水乡戏台,大都构筑在土地庙之类寺庙前的河上,故称“河台”,前文里说的鲁迅先生的《社戏》,就是于此。

譬如乌篷船。

来游绍兴古城的,没有不雇乌篷船的,乌篷船两头尖翘,船舱覆盖半圆形船篷。篷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桐油黑漆,绍兴方言称黑为“乌”,故称“乌篷船”。

雇上一叶乌篷,在碧波潋滟的古鉴湖上泛波,若是赶上了这烟雨蒙蒙的雨天,更有诗意。

再譬如,各式各样的桥。

有水的地方就有桥,要知道,绍兴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桥,是苏州的2倍,是威尼斯的5.5倍。

还有,那些依水而生的古镇们。

当很多江南古城已经被商业侵染的时候,唯有绍兴把古镇的文化传承做成了全国的标杆。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安昌古镇,也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是大家给安昌的美誉。

安昌镇,在古城绍兴一隅,安宁恬静,初看平淡无奇,再看却别有风味,这里没有丝毫喧嚣和浮躁,只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秀丽。

镇中墨绿河水逶迤蜿蜒,小桥千姿百态,间隔,都能见着好几个戏台。

另外,还有柯桥古镇,陆游的东浦古镇,都有着让人流连忘返的慵懒和独特的文化印记。

古街上的古民居大多是台门故居,石级台阶,黑漆大门,青砖粉墙黛瓦,绍兴老街的台门很多,素有“绍兴城里十万人,台门足有三千零”的说法。

徜徉在这样的古城街道上,时光仿佛停止。

纵横的流水给城市带来了古老而浪漫的诗意,也让我们看到了老绍兴人的生活况味。

买完菜回家的中年夫妇,河边捶打衣服的阿婆,还有放学在石桥上奔跑着追逐的孩子们,以及在河岸边抱着画板写生的外地艺术家。

千年的历史积淀,在这座古城烟火气的日常里安顿下来,不张扬不嚣张,而是静静地生长。

在绍兴,还能喝一辈子黄酒

而来到绍兴,看完水看完桥,对话完顶流们,不好好喝上一顿黄酒,是断然走不了的。

喝了第一顿,就想喝第二顿,第三顿,然后不想离开绍兴了。

绍兴人常说的是:「水是酒之血。」

鉴湖,这方从会稽山三十六溪奔涌而来的活水,是绍兴黄酒的灵魂。

自东汉太守马臻筑鉴湖,咸卤退去,稻米丰饶,一汪清冽的湖水便成了酿酒的天赐秘方。清代学者梁章钜曾断言:“他府皆仿绍兴酿酒,然水不同,味即远逊。”  

绍兴黄酒的滋味,是江南风土的浓缩,一到了冬日黄酒酿造的季节,绍兴就成了会稽。

乌篷船头一壶酒,曲水流觞一盏茶,连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也要用几粒茴香豆配一碗温酒。 

嚼一块热气腾腾的梅干菜捂肉、抿一口大闸蟹膏黄、再饮一口冰镇的黄酒,冰火两重天的口感,浓郁的刺激,正是绍兴这座城市厚重的滋味所在。

甜、酸、苦、辣、鲜、涩,六味在酒中微妙平衡,老绍兴人喝酒,讲究“咪一口”——唇齿轻触,酒液滑过舌尖,任由滋味层层绽放。

作家曹聚仁说:「吃到醺醺,陶然心境油然而生。」

雪花飞飞,老酒咪咪,王羲之的笔墨、陆游的诗句、鲁迅的乡愁,终化作寻常巷陌的一缕酒香。

当我们走进绍兴,和迅哥儿合完影,在沈园看完陆放翁的故事。

可以在黄昏时分, 等老酒馆的灯光次第亮起,和绍兴人一起端起温热的酒盅。

这一刻,千年时光皆在杯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城”,作者:Tanya,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原神》又要引领一次革命?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