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能源的加减法:120亿投资背后的转型希望
六台老旧机组即将退役,两台超超临界机组与十四处风场将拔地而起,华电能源的此次布局,既是技术设备的更迭,更是一场关于企业基因的重塑。
在华电能源的战略规划中,120.43亿元的投资数额承载着特别的意义。这家历经市场沉浮的电力企业,正通过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书写属于自己的转型篇章。
富拉尔基——这座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老电厂,即将迎来蜕变。六台总容量120万千瓦的老旧机组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并同步推进140万千瓦风电项目。
这场变革,关乎现在,更决定着未来。
01
在政策的约束与机遇间抉择
华电能源的“上大压小”决策,体现了在现行政策框架下的精准把握。
在“双碳”目标成为硬约束的当下,单纯扩建煤电项目已无可能,而“上大压小”通过淘汰低效机组,建设高效机组,既实现了容量提升,又符合能效要求,完美呼应了“先立后破”的政策导向。
更具前瞻性的是,华电能源将热电联产与新能源有机结合。
北方地区供暖的民生属性使热电联产获得政策支持,而配套风电项目则顺应清洁能源发展潮流。这种“传统保障与新兴增长”的搭配,为项目获批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大压小”已成为华电能源的标准发展模式。2024年10月,公司宣布拟投资哈三电厂66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新能源一体化项目,总投资64.95亿元,展现出清晰的转型路径。
华电能源在黑龙江区域的多家发电厂中,富拉尔基发电厂的机组容量偏小、运行效率不足问题尤为突出。此次设备更新,将显著改善公司整体运营状况。
02
市场维度:构建收益平衡的架构
煤电+新能源”的混合模式,本质上是在构建收益平衡的架构。
煤电提供稳定的基础收益和供热收入,风电则贡献绿色电力的溢价空间。这种组合有效抵御了电价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增强了企业的市场适应性。
华电能源在资金安排上展现了丰富经验。
按照公告,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24.09亿元资本金将由公司自有资金投入。这一比例既满足监管要求,又体现了财务稳健性。
充足的自有资金投入,既展示了公司信心,也为后续96.34亿元的融资创造了条件。
从华电能源的财务表现看,此时推进大规模投资,既基于行业趋势研判,也源于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面临压力,营业收入约118亿元,同比下降11.25%;净利润2.67亿元,下降约41%。在此情况下,培育新的增长点显得尤为紧迫。
03
寻求持续经营的解药良方
对华电能源而言,此次投资是保持持续经营能力的必然选择。
富拉尔基发电厂的老旧机组已难以适应电力市场改革要求。设备老化导致能耗偏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作为上市企业,华电能源需要向投资者展示发展前景。
华电能源的转变历程堪称一部奋进史。2020年、2021年,公司连续亏损,2021年净资产为负值,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也正是那时,公司启动自救计划,明确“先控成本、再谋转型”的路径。
到2024年,华电能源实现扭亏为盈。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实现了光伏发电“零的突破”。
当年4月,启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100MW光伏项目,成为公司在黑龙江区域首个规模化光伏项目。
华电能源正从传统煤电企业转变为综合能源服务商。公司的产业转型持续推进,逐步降低对煤电的依赖,减轻煤价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04
前行道路上的风险考量
华电能源在规划未来的同时,也对风险保持清醒认识。
公告中,公司明确指出了项目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燃料供应与价格、新能源消纳、项目审批进度。这种坦诚,反映了管理层的审慎态度。
对于煤电项目而言,燃料成本占据发电成本的绝大部分。富拉尔基发电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燃料运输成本较高。如何管理燃料成本,直接影响项目盈利水平。
同时,黑龙江电网位于东北电网末端,外送能力有限。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消纳能力面临考验。华电能源提前提示消纳风险,体现了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
最直接的不确定性来自项目审批。配套的风电项目需要完成各项审批程序。华电能源明确表示,“不排除因无法获得批准导致投资项目调整的可能”。
风电项目审批进度存在差异。根据公告,六个风电项目中仅马桥河项目取得核准,其他项目正在办理用地预审、环评等手续。
这种风险提示,既是对投资者负责,也为项目执行留出了弹性空间。
05
探索转型发展的路径
华电能源的实践为观察能源行业转型提供了独特视角。
与激进的“弃煤”路线不同,中国的能源转型更注重渐进式推进。华电能源的“煤电+新能源”模式,体现了这一思路——在保持传统能源保障作用的同时,逐步提升新能源比重。
这种务实态度源于中国能源结构的特殊性。在能源安全重要性突出的背景下,完全放弃煤电并不现实。如何实现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并与新能源协调发展,成为能源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华电能源的探索为同行提供了参考。在推进“上大压小”的同时,公司持续实施提质增效措施,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华电能源争取到关停机组补偿电量3.3亿千瓦时;通过提升机组出力,获得容量电费2.58亿元;通过调峰辅助服务,获得收益2.35亿元。
公司燃料成本显著下降,入炉煤折标煤单价完成842.53元/吨,降低55.90元/吨,节约支出2.28亿元。供热煤耗下降,节约燃料成本近5000万元。
此外,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财务费用同比节约0.43亿元。
华电能源的费用管控成效明显。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微增,管理费用减少0.06亿元,财务费用减少0.52亿元。三项费用合计较上年同期减少0.56亿元。
华电能源的此次投资,既标志着转型的开始,也体现了发展的必然。随着项目在2026年启动,这家老牌能源企业的革新之路将从规划走向实践。
对于同样面临转型选择的传统发电企业而言,华电能源的发展路径展示了一种务实选择:转变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在继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契合点。
这条路充满挑战,但代表着前进的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赵嘉楠,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