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爆发”,谁将是背后的“投资之王”?

第一新声·2025年11月12日 17:37
多家基金获得20倍、50倍、100倍账面回报,谁将成为“投资之王”?

2025年,具身智能赛道迎来商业化落地的爆发式增长。

人形机器人不再只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它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出实验室,涌入工厂、仓库与各类商业场景。随着多家企业接连斩获亿元级订单,一个由优必选、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智平方、星尘智能、原力无限和松延动力等组成的“亿元订单俱乐部”名单也正式浮出水面。

具身机器人,正被广泛视为继手机、汽车之后的下一代超级终端。而最早布局这一赛道的资本力量,如今已开始收获真金白银的回报。

谁将成为这场终端革命中的“投资之王”?答案正悄然浮现。

01 行业火热:从概念走向场景 

2025年最火热的人工智能细分投资市场,莫过于具身智能。

据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2300亿元,中国占比超40%,成为全球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到2050年,预计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

中国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印证着行业潜力。《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52.95亿元,占全球的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2.39亿元,占全球的约50%。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蓝海”,而资本早已开始布局。

2025年前8个月,我国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已达386.24亿元,是2024年全年的1.8倍。而目前融资规模还在持续攀升:2025年9月国内具身智能及机器人领域单月披露近30笔融资,总金额逼近40亿元,多笔10亿元级融资频现。

融资事件频发、单笔融资金额屡破记录一度成为具身智能火热的印证。

6月下旬,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银河通用官宣11亿元融资,累计融资额达到24亿元,打破行业单轮融资额和累计融资额双纪录。

7月9日,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海图官宣接连完成A4轮及A5轮战略融资,两轮合计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其中,A4轮融资由今日资本、美团龙珠联合领投,A5轮由美团龙珠、美团战投联合领投。

无独有偶,“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也宣布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前海母基金、央视融媒体基金、富浙基金、华映资本、物产中大投资等机构跟投,老股东继续加持。

另一家“杭州六小龙”企业宇树科技,近期也是融资消息不断。除了首程控股此次新宣布的融资,还有媒体报道称,宇树科技已完成C轮融资交割,规模约7亿元,融资后估值达到120亿元,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巴巴、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绝大部分老股东参与跟投。

另外,7月7日,具身智能企业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

深圳初创企业智平方在2025年9月完成新一轮A系列融资后,估值突破10亿美元,正式跻身“独角兽”阵营。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成立于2023年4月的公司,年内已连续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深创投、云启资本、普华资本等知名机构均在其投资方名单中。不到一年连续获得7轮融资,在整个机器人融资历史上来看也实属罕见。

2025年的机器人赛道融资中,达到亿元级别的占比显著高于往年,也不乏单轮融资达到数亿元的项目。其中具身智能赛道融资达到亿元级别的项目超过40个,大额融资频现,且很多都是由多家头部机构联合投资的,显示了资本对于这类项目的强烈看好。

资本市场正用一系列密集的“真金白银”,为具身智能的未来投下信任票。

02 “亿元俱乐部”诞生,商业化元年不断“爆单” 

“爆单”成为了具身智能商业化元年的决定性信号。它的价值正通过一个个亿元订单,兑现商业的承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发生在机器人领域的超千万元级别订单共有17起,优必选、智元、银河通用、智平方、星尘智能、原力无限和松延动力进入“亿元订单俱乐部”。

智平方与惠科股份全资子公司慧智物联达成近5亿元战略合作,计划三年内为惠科全球生产基地部署超1000台 AlphaBot(爱宝)系列轮式人形机器人,这是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首个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项目。此前,智平方的机器人已落地东风柳汽、晶能微等工厂,覆盖从零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的全流程业务,帮助合作工厂提升工艺一致性,降低人工依赖。

优必选业务布局聚焦汽车制造及物流领域,订单规模与合作范围持续扩大,先后拿下国内某知名企业2.5 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以及9051.15万元中标觅亿汽车采购项目。截至目前,优必选 Walker系列已进入蔚来、比亚迪、极氪等十余家车企工厂,累计中标金额超 2.46 亿元。

原力无限机器人的单笔2.6亿元签约金额创下全球具身智能领域纪录,也标志着具身智能从“验证期”正式迈入可复制、可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

除上述亿元级订单外,今年三季度,国内还涌现多笔千万元级人形机器人订单。7月份,智元机器人与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项目,总金额1.24亿元,其中宇树中标金额为4605万元。

千万级订单中,乐聚机器人今年8月以8295万元的报价中标“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二期”项目;清宝机器人也对外透露,截至9月其全年累计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

银河通用具身机器人在工业、仓储物流、城市智慧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已经规模化部署,累计出货量突破千台。在工业领域,获得宁德时代、德国博世、极氪、赛力斯等国内外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仓储物流和智慧城市服务领域,其人形机器人在全球唯一实现百台机器人7×24小时自主卖货零售店和仓库真实落地。在医疗康养领域,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华西医院集团、北大医学院系统深度合作,在医院病房、药房、康养导诊等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

大额订单的持续出现,是具身智能行业迈向商业化元年的有力信号。对于背后的投资机构而言,这不仅是企业价值的验证,更意味着投资逻辑正从“赌技术”转向“看营收”,回报路径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和可预期。

订单的出现,使得投资机构可以从依赖技术团队、专利等“故事性”指标,转向依据订单金额、客户质量、毛利率和交付能力等更扎实的财务指标来对企业进行估值,这降低了后续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优必选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7.5%),商业化进程的提速为其估值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对于早期“押注”的VC/PE而言,大额订单是企业走向成熟、最终通过并购或独立IPO实现资本退出的关键一步。

“爆单”与“投资回报希望”的结合,预示着具身智能行业已经通过了“概念验证”,正在接受更为严酷的“市场验证”。开启了从“能否造出来”到“是否卖得掉、用得爽、赚到钱”的商业化转变。

03 谁将是下一个“投资之王”? 

“爆单”之所以让投资人兴奋,是因为它点亮了通往“赚钱”之路的前几个关键路标。

而赚到钱是投资人关注的终极目标。

2023年,优必选上市时,创始人周剑、CTO熊友军、天使投资人夏佐全等作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持股51.17%,持股6.15%的腾讯是优必选最大的机构股东,持股5.67%的启明创投是第二大机构股东,其余股东加起来有50余位,股权结构错综复杂。

2013年,天使投资人夏佐全以3600万元的估值向优必选投资了800万元,在优必选后续遇到资金困难时,他还多次以个人借款的方式雪中送炭,累计投入超过1600万元。据报道,在2023年优必选上市当日,其市值最高达到约380亿港元,夏佐全持有的5.63%股份价值超过21亿港元。

这意味着,夏佐在十年前以3600万元估值对优必选的首次投资,获得了超过1000倍的账面回报。

而作为投资机构的启明创投在2015年独家投资了优必选的A轮融资,并陪伴公司至上市,作为早期机构投资方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上市后,腾讯持有6.15%的股份,则成为优必选最大的机构股东。

优必选近期在订单和交付上的突破,是其估值得以支撑并实现投资人退出、商业价值兑现的关键。

作为对照,新一代“春晚机器人”宇树科技,其融资路径与优必选有不少相似性:成立之初的2016-2018年,宇树科技在天使投资人和VC机构的扶持下完成天使轮融资,2019-2022年,Pre-A轮、A轮、B轮、B+轮融资分别由知名VC机构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顺为资本、经纬创投和敦鸿资产领投,融资金额分别为数千万元、数千万美元、数亿元。

而深创投在宇树科技估值仅数十亿时便重仓布局,随着其估值飙升至120亿元并进入IPO冲刺阶段,深创投也即将迎来丰厚回报的兑现期。

而在市场催化下,明星具身智能企业的估值在多轮融资中持续攀升,这为早期布局的投资机构带来了显著的投资回报。

据第一新声分析,按照投资市场天使轮机器人估值1-3亿人民币、单笔投资基金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估算,目前的早期投资回报似乎已出现了明显的梯队划分。

银河通用、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梅卡曼德等目前处于早期投资回报率100-200倍的第一梯队。

据第一新声推测,银河通用机器人早期投资方——经纬创投、蓝驰创投,在项目上的投资回报率已高达200倍。 

智元机器人其投资机构之一的奇绩创坛在天使轮投资一般为30万美金,按照预估占比5%-10%的比例,对应估值约为5000万-1亿元之间,目前项目估值150亿元,其投资回报率已高达150+倍

冲刺IPO的宇树科技,天使轮+重仓布局的深创投,目前的投资回报早已越过了“百倍”大山,其最终的投资回报还需等待上市后才能准确计算,但深创投在宇树科技上的投资无疑已是一笔回报极高的成功案例。

智平方、原力无限、松延动力则处于早期投资回报率为“数十倍”的第二梯队。

以智平方为例,其在天使投资轮单笔融资基金约1000万,天使轮的投资回报率也已高达70倍。

而在2024年4月作为”单笔订单创纪录“的原力无限天使轮唯一投资机构的创世伙伴创投,在短短一年半后,投资回报率已经接近20倍。

明星项目的成功是整个具身智能投资回报期望值不断拉高的缩影。

其喧闹背后,是几十家机构、几百位投资人倾注数百亿资金押注的关于未来的构想。

在这场具身智能的角逐中,互联网大厂也成为最积极的参与者,也是当前最大的赢家。

腾讯重金入场人形机器人可追溯到2017年。2017年8月拿出5000万元投资乐聚机器人,又于同年12月开启与优必选的合作及后续投资。2018年,腾讯领投优必选C轮融资,助推其以5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8.2亿美元融资,刷新当时AI领域单轮融资纪录。2023年优必选IPO时,持股6.15%的腾讯是其最大的机构股东。

随后的今年3月,腾讯领投智元机器人B轮融资,目前通过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智元机器人2.6264%,智元机器人目前已估值150亿元,投资回报也极为可观。

2022年才成立机器人研究院的美团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投入深度和战略绑定。在所有互联网大厂中,美团对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最为密集。

2024年至今,美团先后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自变量机器人。其中,美团独立投资自变量机器人A轮融资,金额为数亿元。目前,美团通过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持股宇树科技8%,仅次于创始人王兴兴,是其第二大股东;是银河通用的第五大股东。而正在冲刺IPO的宇树科技,则有望对美团带来进一步的回报收入。

在腾讯和美团比较深度布局外,其他互联网大厂各有侧重:重点发力AI大模型的阿里和百度更重视AI应用生态的拓展和大模型能力的输出,比如阿里通过投资逐际动力、星动纪元等企业,同时将通义千问大模型开放给机器人公司,百度则连续投资智元机器人和维他动力,并推动百度智能云与智元机器人的教育场景合作。

蚂蚁和京东投入较轻,更重视场景落地。去年下半年、今年年初,蚂蚁集团分别领投人形机器人公司星海图Pre-A轮、A轮融资,两轮融资金额累计5亿元;今年4月还领投了星尘智能A轮、A+轮共计数亿元的融资。

高资金门槛下,头部资本成为行业主导力量。据不完全统计,高瓴创投、启明创投、红杉资本等顶级VC/PE机构,与京东、腾讯、美团龙珠、蚂蚁集团等互联网巨头战投部,以及宁德时代、联想、TCL创投等产业资本,正高频次现身具身智能投资赛道。 

海量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具身智能赛道,一场属于投资机构的“大考”已经拉开帷幕。

有人将凭借独到的眼光,捕捉到未来的行业巨头,享受时代级的投资红利。也有人会迷失在技术的迷雾与商业的泡沫中,为错误的赌注付出高昂学费。

谁将最终加冕“投资之王”?

市场,是唯一的终极裁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第一新声”,作者:竹心,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定位于科技产业的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创新企业CXO及行业人群。

下一篇

电商与短剧的抱团自救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