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净赚49亿美元,医药巨头辉瑞,100亿美元收购Metsera
BD交易的爆发,催生了国内市场的创新药行情。
国内创新药企业得到青睐的背后,是MNC急于补充管线的无奈与现实。实际上,相比于国内的创新药行情,进入2025年之后,一众跨国药企(MNC)的市场表现并不算好。
强如辉瑞、诺和诺德、默沙东等全球头部药企,其股价近几年颓势都比较明显。尤其是“减肥药王”诺和诺德,一年多股价跌幅超过了65%。
当大单品不再成为MNC核心竞争力的保证,那么市场对于企业的定价逻辑也会发生根本的 变化。除此之外,各家MNC对于全球爆款产品的角逐也将更加的激烈,例如此前的HPV九价疫苗以及现在的减重药。
11月8日,有消息称,辉瑞已同意以100亿美元收购减肥药研发初创企业Metsera,此前该公司与诺和诺德就后者展开激烈竞购。
Metsera宣布,已与辉瑞达成修订版合并协议,辉瑞将以每股最高86.25美元收购Metsera,其中包括每股65.60美元的初始现金支付,以及达到特定里程碑时最高每股20.65美元的额外付款。双方预计将在11月13日股东大会后尽快完成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版的集采当中,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价格将从每月1350美元降至平均350美元;礼来的替尔泊肽注射液和待监管审批的口服药,将从每月1086美元降至平均346美元。若未来FDA批准口服版司美格鲁肽,或两家公司的其他口服药,定价将为每月150美元起。
而作为交换,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计划将首次为肥胖症及相关并发症患者报销减肥药。也就是说,对于礼来以及诺和诺德而言,这是一笔“以价换量”的交易。
在此背景下,诺和诺德已无法捍卫“减重药王”的宝座。加上辉瑞收购Metsera的搅局,诺和诺德未来受到的冲击将更加的明显。当然,为了应对诺和诺德式的危机,各家MNC补充管线的动作今年也尤为的激烈。
据长江证券消息,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创新药出海重磅BD交易总包累计交易金额为750亿美元,占全球36%,而2024年这一比例为18%。
例如,GSK以首付款5亿美元,交易总金额120亿美元,拿下恒瑞医药PDE3/4抑制剂HRS-9821项目海外权益和至多11个项目海外权益的独家选择权;再如,武田制药以114亿美元的授权合作,拿下信达生物的IBI343及IBI3001中国地区以外的权益。
这些巨额BD交易的背后,均折射了MNC对于未来的焦虑,因为每当竞争对手完成一次巨额的BD交易,就意味着自己的机会少了一份。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辉瑞要提价将Metsera收入麾下。当然,辉瑞之所以如此“大方”,业绩的超预期也给了该企业很大的底气。
根据此前辉瑞发布的2025年Q3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为166.5亿美元,同比下降6%,但好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165亿美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49.49亿美元,同比下降18%,也好于市场预期。
从前三季度财报来看,辉瑞前三季度营收为 450.22亿美元,同比下滑1.84%;净利润为94.19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每股现金流为1.12美元。
辉瑞表示,持续推进的成本削减措施帮助缓解了销售增长放缓带来的压力,这也为其竞购减肥药初创公司Metsera提供了资金支持。此外,辉瑞还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辉瑞还终止了11个在研项目,涵盖疫苗、代谢病、肿瘤以及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
侃见财经认为,随着此前业绩的快速下滑,辉瑞整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辉瑞股价跌幅超过了60%。近年以来,辉瑞也试图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减重市场,但是屡遭挫折。而此次交易的成功,则有可能让辉瑞在减重领域获得一席之地。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将会刺激全球医药产业重新升温,对于国内的创新药企业而言,这是一次较大的机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侃见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