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肝12小时,一轮狂刷1500篇论文,写4.2万行代码,AI科学家卷疯科研圈
半天干完6个月的活儿,AI科学家才是真卷王。
Kosmos,一款全程不用人类插手,自己查文献、写代码、出报告、写论文的AI科学家。
虽然卷,但不是无效内卷,最长能连续工作12小时,平均一次研究能读完1500篇论文,写出4.2万行分析代码,而且全程可追溯,这下告别瞎编数据了。没准儿真能投顶会了
并且,79%的研究结果都能被人类科学家复现。
不仅科研质量高吧,它还不偏科,已经在代谢组学、神经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搞出7个真发现了,其中还包含了人类未发表的成果,结论数据还都匹配上了。
博士们,你们颤抖了吗?(doge)
先来看看Kosmos的科研能力到底如何。
12小时查1500篇文献+写4.2万行代码
在神经保护代谢组学领域,Kosmos成功复现了一项还未公开的发现。
它基于小鼠大脑代谢组学数据集,围绕“低温保护大脑的代谢机制”这一研究目标展开分析。
先用通路富集分析(下图c)发现,低温组和常温组比,差异最明显的代谢通路是核苷酸代谢;再用热图(下图d)分析核苷酸的前体物质和产物变化,发现低温下前体物质减少、产物增加,这符合核苷酸补救途径(一种节省能量的代谢方式)激活的特征;
为了确认不是其他途径,它又分析了从头合成途径的物质关联(下图e),发现前体和产物没明显关联,排除了这种可能;最后用柱状图(下图b)直观展示了低温组里嘌呤、嘧啶类补救产物的含量确实升高了。
最关键的是结果验证,下图g把Kosmos分析的前15种关键代谢物变化和人类原本没发表的分析结果做了对比,两者的log10倍变化值几乎完全重合(R²=0.998)。
这相当于是Kosmos不仅自己找到了“低温通过激活核苷酸补救途径保护大脑”的结论,连具体代谢物的变化趋势都和人类研究一模一样,完美复现了这项未公开的发现。
之前确实也有AI科学家,像Transformer作者之一Llion Jones的创业公司Sakana AI,发布他们的The AI Scientist时,出场自带了自己的10篇学术论文,引起不小讨论。
但它的十篇研究都聚焦于AI模型领域,不得不说有点偏科了。
还有之前的Robin系统,只专注于药物研发,无法跨学科开展研究,而且它单次研究仅能生成约4000行代码,还在上下文衔接方面频繁出现问题。
现在,Kosmos突破了这些限制,把跨学科和续航拉到了新高度。
而秘诀呢,就是它的结构化世界模型,就相当于给负责数据分析和查文献的AI工具配了一个共享的大脑,这样,两个模块就能实时同步信息。
Kosmos的工作原理也并不复杂,本质上就是一套「循环迭代+信息共享」的全自动流程,科学家只需要给它两个核心指令:
一个开放的研究目标
对应的数据集
它就会立刻开启数据分析和文献搜索的双轨模式。直到写完论文整个过程,都完全不需要人类插手。
每一轮,数据分析AI会自动写代码处理数据、挖掘变量关系,文献搜索AI则根据分析结果精准查找相关论文验证思路,然后通过共享大脑整合信息,确定下一步方向。
这套循环最多能跑200多轮,直到Kosmos觉得研究目标完成了,就会自动把所有的发现整理成科研报告,并且每句话都标上对应的代码或文献来源,对瞎编数据say bye bye~
这套流程下来,Kosmos最长能连续工作12小时,平均一次研究能读完1500篇论文,写出4.2万行分析代码(是Robin的9.8倍)。
有人类科学家评估后发现,它20轮的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人类团队6个月的工作量,而且研究轮次越多,有价值的发现也越多,真不搞无效内卷。
除了复现人类没公开的研究,还发现了新规律,比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死亡开关(高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导致的效率快速衰减)是退火时的湿度;心肌纤维化的保护蛋白是SOD2;甚至发明了新的科研分析方法——用分段回归找阿尔茨海默病的蛋白变化临界点。
不过,Kosmos也有不足之处。一个是可能把统计显著但科学意义不大的结果作为研究重点,并且在解读数据时经常使用绝对化表述;还有就是处理超过5GB的数据集时效率下降等。
团队介绍
来自Edison Scientific的技术人员Ludovico Mitchener和Michaela Hinks主导了Kosmos项目。
Mitchener拥有帝国理工学院计算(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硕士学位,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还曾在帝国理工学院参与犯罪心理学AI项目。
作为一名偶尔参与投资的天使投资人,Mitchener还入选过福布斯科学领域30岁以下精英榜单。
Michaela Hinks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的博士学位,曾在X实习。
她在读博期间,研究出了一种能快速、批量检测的技术。用这种技术,能在细胞里直接观察到多个蛋白质是不是同时附着在同一段DNA上,以及它们具体附着的情况。之后,她还把这项技术用在了人工合成的基因上,验证人类细胞里基因转录过程背后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Edison Scientific是由FutureHouse拆分出来的一个全新的子公司,FutureHouse致力于开发AI Agent以实现生物学及其它复杂科学领域的研究自动化,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
之前,FutureHouse发布了Kosmos的前身Robin,今年5月份,Robin发现用于临床治疗青光眼的ROCK抑制剂Ripasudil,对于可以致盲的眼部疾病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dAMD)具有潜在治疗效果,获得了不少医学专家的认可。
Edison Scientific由Sam Rodriques担任CEO,他是一名物理学家和生物工程师,曾发明了用于空间和时间转录组学、脑图谱绘制、基因治疗和纳米制造的技术。
在创立FutureHous之前,他曾在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短暂运营过一个学术实验室。
Andrew White是Edison Scientific的技术负责人,他是一位在LLMs、化学、可解释AI、统计力学和化学工程领域拥有超50篇同行评审出版物、书籍的研究员,并曾获得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颁发的青年研究员奖在内的多项奖项。
Andrew White还担任超过30份期刊的同行评审以及多个国家级和私人资助机构的评审,并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化学科学圆桌会议成员。
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abs/2511.02824
参考链接:
[1]https://x.com/SGRodriques/status/1986086198004072772
[2]https://x.com/iScienceLuvr/status/198602395203741710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作者:闻乐,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