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200万造了个“烂摊子”?28年老系统被弃,结果新系统上线即“翻车”,员工怒喊:“赶紧换回旧的”
原本一次 野心勃勃 的 现代化升级, 没想到 却成了 员工 的 集体噩梦。
过去两个月,在美国檀香山市政府内部,最让员工头疼的不是积压如山的审批文件,而是他们的新工具——HNL Build。
这套耗资 73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200 万元)、基于 Salesforce 打造的建筑许可管理系统,原本被寄予厚望,号称能彻底改善积压的审批流程、提升透明度与效率。
然而,上线仅几周,它就被员工们形容为“灾难升级”、“彻底失败”,甚至有工程师公开表示:“我再也不敢进入由它审批过的任何建筑。”
耗资千万,从“效率改革”到“全员崩溃”
今年 8 月,檀香山规划与许可局(DPP)正式弃用其运行了 28 年的旧系统 POSSE,全面切换到 HNL Build。
简单介绍一下,POSSE 是一个历经二十多年持续迭代的定制系统,几乎完全按照城市规划与建筑审批流程量身打造。相比之下,HNL Build 则是一个“模板化、模块化”的通用方案,更像是一套“开箱即用”的 SaaS 产品。
据了解,HNL Build新系统由三家公司共同构建:
● Salesforce 提供基础平台;
● Clariti 负责审批流程与界面层;
● Speridian 负责系统安装与定制化开发。
整个项目总投入约 730 万美元,而 DPP 对选择这种方案,是希望后期维护更容易、成本更低——但现实却证明,这样的“标准化方案”远未准备好接管一个复杂的城市监管系统。
对于从 POSSE 切换到 HNL Build 的感受,一位工程师形象比喻道:“这不像从 Windows 换到 Mac,更像是把一个花了多年设计、说明详细的乐高模型,换成了一堆手工木棍。”
上线便陷入混乱,员工怒吼:回到旧系统!
但 8 月初 HNL Build 系统刚上线后不久,问题几乎立刻爆发。于是 8 月底DPP 对其超过 150 名员工进行了一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几乎一边倒——大多数人给出最低评分“1 分”,无人打出 5 分。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 DPP 员工认为此次转型“从根本上错误”,并呼吁恢复旧系统。一位老员工甚至感慨道:“我从未见过大家的意见这么一致。”据悉,DPP 员工们在使用 HNL Build 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 原本几分钟能完成的任务,现在要耗上几个小时;
● 曾经一键可查的资料,如今找不到任何入口;
● 系统缺乏编辑追踪机制,无法知道是谁改动了数据;
● 某些流程甚至可以被跳过,破坏了原本的审批链条。
“以前 POSSE 可以精确追踪每一次操作,”一名工程师写道,“我可以查出 2013 年 8 月 24 日那天这个许可的样子。但在 HNL Build 里,你连昨天的版本都看不到。”
据了解,在旧系统 POSSE 中,每一步操作都有永久时间戳记录,管理员可以追溯任意历史状态;而在 HNL Build 中,这种追踪能力大幅削弱,甚至可以被静默关闭再开启。
不仅如此,在此次系统升级前,檀香山市的建筑许可流程本就因积压而臭名昭著,平均审批周期往往以几个月甚至年为单位。DPP 原计划通过 HNL Build 来改善这一痛点,结果速度反而更慢了:据调查,其 8 月的发放许可数量大幅下降,直到 9 月才恢复至约 1300 份,勉强追平去年同期。
对此 DPP 负责人解释称,这是“员工熟悉阶段的短暂波动”,可员工们并不买账。一位审批员吐槽:“现在所有人都更忙了,但并没有更快。”
而当被问及“新系统有哪些优点”时,多数员工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没有。
● “它只带来了混乱,让我们的工作量和审批积压都更变得严重。”
● “我们像坐在一辆失控的巴士上,正冲向悬崖,而乘客只能无力尖叫。”
● “唯一的好处大概是,现在公众可以怪 HNL Build了,不用怪我们。”
一名结构工程师警告,这种“信息缺失的审批”可能带来长期隐患:“这些被错误审查或数据缺漏埋下的地雷,也许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被发现——那时,可能已经有人受伤或丧命。”甚至,有一位工程师还在问卷中写道:“我完全不信任这个系统(HNL Build)。如果这套流程继续运行下去,我将不会踏入任何一个在它审批下建设的建筑。”
“系统限制”成万能回复,培训也救不了结构性问题
如上文所说,作为项目实施方之一,Speridian 主要负责系统部署与定制,并承诺提供一段“强化支持期”来帮助平稳过渡。但多名DPP员工指出,Speridian似乎根本没有理解问题的严重性:大量问题反馈换来的都是一句模板化答复——“那是系统限制”。
另一方面,Clariti 公司方面则回应称,正在与檀香山市政府和 Speridian 紧密合作,确保平台“按预期运行”。公司市场副总裁 Jeremy Bosch 解释,这种“阵痛期”在北美其他 160 多个市政客户中也都存在,是“大规模技术转型的常态”。
但对目前的 DPP 员工来说,这种“正常现象”已演变为实际灾难:审批流程被拖慢、信息透明度下降、审查记录缺失——这些都不是适应期能解释的问题。此外根据官方说法,未来 HNL Build 将计划整合 AI 审图功能,用于自动审查建筑设计图纸,以进一步提升效率。但该功能尚未开放,也没有明确时间表。
随着员工抱怨持续增加,DPP 负责人 Takeuchi Apuna 也多次表示HNL Build系统正在“逐步改善”,并强调:“我们也知道升级转型很痛苦,但系统和用户体验正在持续改进。”同时,她也承认部分员工仍在适应阶段,并承诺会加强培训与技术支持。
然而,许多员工认为这并非“不会用”的问题,而是系统架构本身存在缺陷:“再多培训也没用,上线快一个月了,它还是不能正常运作”,“放弃它吧,直接换回 POSSE 不好吗?”
从“数字化改革”到“现代化灾难”
檀香山市这场名为“升级”的系统换代,本意是推动城市审批数字化,解决长期积压与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显然,如今 HNL Build 成为了其员工心中“最糟糕的软件升级事件”。
旧系统虽然老旧,却稳定、透明、可追溯;新系统昂贵、复杂,却带来混乱与风险。在技术选型上,从“为业务定制”到“套用模板”的转向,看似节省了预算,却埋下了系统性问题——当“标准化”遇上“特定场景”,当“可配置”取代了“可理解”,数字化转型就可能沦为数字化倒退。
如今,檀香山市的审批部门仍在努力修复 HNL Build,但在员工眼中,这场改革或许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意义。正如一位开发部门的工程师所说:
“如果此次系统升级的目标是让审批流程更顺畅,那我们完全偏离了方向。要让 HNL Build 追上旧系统(POSSE)的可用性,恐怕还要好几年。”
参考链接:https://www.civilbeat.org/2025/10/complete-failure-honolulu-permit-workers-say-tech-upgrade-is-a-bus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整理:郑丽媛,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