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eSIM手机来了,iPhone Air买前你需要知道的6个问题

雷科技·2025年10月14日 21:18
一款好手机,但不适合所有人。

万万没想到,库克也开始直播带货了。在昨天晚上的抖音 Apple Store 直播中,苹果 CEO 库克现场为 iPhone 17 系列直播带货,还宣布了 iPhone Air 将于本周五(10 月 17 日)接受预订,下周三(10 月 22 日)正式发售。

终于来了。作为新一代 iPhone 中的全新机型,iPhone Air 在国内尽管存在不小的争议,但极薄的机身和极具差异化的产品定义,都让它的关注度不可谓不高。但由于 eSIM 问题迟迟没有开售国行,很多人也只能在香港等地抢先上手。

而就在库克亲口宣布前,中国联通发布了一篇《eSIM 手机,来了!》,内文表示中国联通正式获得开展 eSIM 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随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先后宣布获得开展 eSIM 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全面上线 eSIM 手机办理。

图片来源: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但尽管 eSIM 的问题已经解决,iPhone Air 的开售时间也已落定,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留给苹果:国内消费者真的想要 iPhone Air 这样一款优缺点都异常鲜明的产品吗?这显然需要我们拭目以待,不过在此之前关于 eSIM、关于 iPhone Air 确实还有很多问题必须了解。

iPhone Air 购买前,你必须知道的 6 个问题

坦白讲,作为个人消费者我很乐于看到 iPhone Air 的出现,这可以说是苹果的一次全新尝试。官方数据显示,这款手机仅 5.6 毫米厚度,是历代 iPhone 中最薄的一代。同时它搭载 A19 Pro 芯片、支持 120 Hz 刷新率、搭配改进的屏幕和超瓷晶玻璃面板,并且保留了 MagSafe 设计。

当然,在我看来 iPhone Air 的核心可以归结于四个字:大屏轻薄。在塞下一块 6.5 英寸 XDR 显示屏的情况下,苹果还做到了 5.6mm 厚、165g 重,在今天这个 6.5 英寸屏幕机型大多逼近或超越 200g 的手机市场,iPhone Air 确实给了不少想要更大屏幕和更轻薄机身的人一个选择。

图片来源:苹果

但极致薄身意味着在内部设计、电池容量、散热空间等方面要做取舍,这就带来了使用体验上的边界。比如充电速度、传输效率、长时间高强度使用的续航衰减、热量控制等等。更重要的是,iPhone Air 是一款 eSIM-only 设备,是首款面向中国大陆消费者完整推行「无实体卡」的手机。

在这种变化中,用户除了要看手机本身,实际也要关注「运营体验、办理成本、后续迁移能力」这些连带问题。下面,就是你在下单之前,必须逐条看清的 8 个问题 ——这里不是要否定 iPhone Air,但只有把这些「边界」搞清楚,你才能买得更安心。

1.三大运营商都支持了,但我们都能办理吗?

10 月 13 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家都宣布获得「eSIM 手机商用试验」批复,理论上都能为 iPhone Air 开通 eSIM 服务。但「能办」和「好办」未必是一回事。目前三家运营商都处在「试商用」阶段,办理方式均为线上预约,线下实名办理。

而从覆盖范围来看,中国电信宣布在全国 31 个省市正式上线,中国移动则指出「全面上线」,中国联通虽未在公告中明确,但从预约页面来看 ,三家都支持了全国大部分线下营业厅。以小雷所在地为例。附近中国电信营业厅基本都支持 eSIM 手机业务办理。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挂着运营商牌子的线下店都能称得上真正意义的「营业厅」,但基本在各家 APP 查询到的线下营业厅都支持办理。

2.相比实体卡,办理会变复杂吗?

但老实说,这次换机可能会比以往麻烦不少。相比以前插卡、激活,几分钟就能用,国内 eSIM 不管是办理新卡还是迁移旧卡,都需要线下实名办理,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写入手机。目前还不知道的是,未来从国行 iPhone Air 再换机到其他国行 eSIM 手机,能否直接扫码迁移写入,还是依然要从线下营业厅办理。

对于熟悉数码设备的人,这个流程只是有点麻烦,普通消费者可能才真头疼,目前还不知道线下营业店有没有相应的办理引导和后续的使用指导。只能说,在国内 eSIM 生态还不完全成熟的当下,这种新尝试还是存在一定的切换成本。

3.跨国旅行,国行 eSIM 手机还好用吗?

这个问题尤其关键,eSIM 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跨国移动网络体验,正常情况下提前购买写入即可落地使用,但国行 iPhone Air 在中国大陆境内无法安装境外 eSIM——这是苹果在官网明确写出的限制。换句话说,你不能先在国内买好海外 eSIM 二维码、提前写入,必须等到落地国外、打开定位后才能安装。

这对出国旅行的移动网络体验,就有比较明显地影响了。比如很多境外流量 eSIM 平台,直接线上就能购买,但却不能在国内提前安装写入,必须要先落地境外。但实际情况下,落地再写入往往就先面临网络条件、操作流程等问题,体验成本有所提高。

常规的 eSIM 流程,图片来源:Alo eSIM

不过 eSIM 在所有功能方面都与实体卡保持一致,也在「一证五号」(一个身份证下只能有五个号码)要求内。但理论上,国行 iPhone Air 仍然支持最多同时写入的 8 个 eSIM(包括境外 eSIM),同时激活使用 2 个 eSIM(双卡双待)。

4.外版 iPhone Air,能装国内 eSIM 吗?

答案是不能,即便是港版。

虽然外版可以在境内外就能直接安装其他地方的 eSIM,但苹果在官网就指出:除了国行 iPhone Air(型号 A3518),所有其他 iPhone 机型都无法安装中国大陆运营商提供的 eSIM 描述文件,包括在中国大陆境外购买的 iPhone 机型。

图片来源:苹果

按照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全资子公司)副总经理陈丰伟的说法,国行 eSIM 手机由于国内实行严格的通信实名制、数据安全认证等管理要求,eSIM 数据下载需通过国内安全证书认证,而仅国行版本内置了相应安全证书。

而且考虑到 iPhone Air 全球版本都是 eSIM-only,全面取消了实体 SIM 卡槽,外版在国内使用价值就更低了。不过华强北的团队还是想出了其他办法,可以通过 NFC 卡贴可欺骗外版 iPhone Air 使用国内运营商的实体 SIM。

但即便如此,小雷也并不推荐,不管是苹果封堵漏洞的可能,还是日常稳定性都存在很大的风险。

5.电池容量只有 3149mAh,iPhone Air 续航真的够用吗?

先说结论:在海外用户的「中度使用场景」下,iPhone Air 的续航是够的,但国内用户大概不会满意的。

按照苹果在官网的标称,iPhone Air 支持最长 27 小时本地视频播放和 22 小时的流媒体视频播放。而在 Youtube 博主 Dave2D 的测试中,iPhone Air 在 600nit 亮度下玩《原神》大约能持续 3 小时 11 分钟,在使用 Reddit 等应用的日常场景中,续航可达 9.5 小时。

图片来源:Youtube@Dave2D

相比之下,电池大了超过 500mAh 的 iPhone 17 标准版可以在同样条件下持续运行约 5 小时《原神》,在日常场景支撑了超过 13 小时。

实话讲,考虑到厚度和电池容量,iPhone Air 的续航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在 Tom’s Guide 的测试中甚至超过了电池更大的三星 Galaxy S25 Edge。在 Tom’s Guide 日常场景测试下,iPhone Air 与 iPhone 17 标准版的差距还更小,前者为 12 小时 2 分钟,后者为 12 小时 47 分钟。

先不说海外用户和国内用户在手机日常使用习惯上的普遍差异,《原神》3 小时多的成绩放到国内市场就比较尴尬。

6.高度集成下,发热问题会影响日常使用吗?

在之前的文章,雷科技就谈论过 iPhone Air 极其惊艳的内部堆叠,但也指出了一个担忧——热量堆积。

图片来源:苹果

事实上,这个问题确实存在,Engadget 就指出 Deco 区域「容易发热」,而且由于机身极薄,热量传导和散热空间被压缩。Tom’s Guide 在实测《Asphalt》(赛车游戏)10 分钟后,也曾测出热区温度达 约 41–43 ℃。也算是超薄手机的物理宿命了。

但关键是会影响游戏性能和日常表现吗?《连线》杂志的测试表示,游戏的问题比较明显。iPhone 在《刺客信条:幻景》(PC 3A 大作移植到 iOS)1 小时测试中明显更卡一点,同时温度最高达到了约 46℃。

不过在游戏之外,iPhone Air 在日常使用中几乎感受不到性能上的受限。不只是《连线》杂志,The Verge 和 Youtube 博主也都提到了 iPhone Air 日常使用几乎没有遇到卡顿。只能说面对日常的中低负载场景,A19 Pro 确实可以信手拈来,而且能效表现的优势仍然明显。

写在最后

图片来源:苹果

如果说 iPhone Air 代表了苹果一次彻底的轻量化实验,那么它也是国内消费者第一次真正面对 eSIM-only 手机的现实考题。

iPhone Air 的吸引力毋庸置疑,极致轻薄的手感、漂亮的设计、不小的屏幕,还有几乎无可挑剔的系统流畅度,都让它成为很多人今年最期待的手机。但在购买之前,国内用户必须更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台带一些新门槛的 iPhone。

虽然三大运营商都已上线试点,但目前国内 eSIM 需要线下办理,迁移和补卡流程不算轻松。对经常换机或有副号需求的人来说,这并非「无痛升级」。其次,3149 mAh 电池在日常使用中还算够用,但在国内重度内容消费场景下,耗电会更快;而高集成带来的发热问题,仍可能在长时间游戏或拍摄时影响体验。

归根结底,iPhone Air 不是 Pro Max,并不是一台追求「万能」的手机。它更像是一台为那些追求轻薄、重视设计、愿意尝鲜 eSIM 的用户准备的实验性旗舰。对于大多数国内消费者而言,这台手机值得喜欢,但更值得理解——它的美感与限制,是一体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雷科技”,作者:雷科技AI硬件组,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目前苹果尚未有具体的修复时间表。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