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悦己」走入汽车市场,小米定制服务想要玩点不一样的

36氪品牌·2025年09月27日 21:30
用户真正想要的,再难也要创造。

一个普通消费者不愿面对的事实是,个性化是超豪华品牌的特权。

主流汽车市场,尤其是30-40万元这一竞争最为激烈的价格区间,在“效率优先”的规模法则下,走向极端。

为了成本控制和快速交付,车企恨不得只推出一款外观、内饰和配置的“固定套餐”,让工业价值和利润达到最高。

无论品牌如何宣扬个性,其展厅里停放的都只有黑白灰银的“安全色”。同时,汽车设计语言也因追逐风阻而日趋相似。

难道琳琅满目的配置和个性化装饰,只能是金字塔尖的游戏吗?小米汽车显然正试图打破这场僵局。

如果说SU7和YU7唤醒了消费者的审美追求,那么在9月25日的雷军年度演讲上,小米汽车官宣推出的“小米定制服务”,则是激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又一次跃级尝试。

首批新增26项个性化配置中,既包含大量手工精细制作工艺,也有设计和选材上的精益求精。同样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此前只能在保时捷、法拉利、劳斯莱斯等超豪品牌中找到。

小米为何瞄准定制服务?

显然,小米的目标不仅是销量数字、不仅是赢得当前市场的竞争,而是要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和产业的共同升级。

汽车定制服务,一条难但正确的路

汽车的意义,绝并非一个普通的交通工具。

社会经济发展早期,拥有汽车便是一种个性与身份的象征,但汽车工业的底色始终是规模化。

效率生产降低了车辆制造成本,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汽车动力、科技、审美和设计也在迅速实现平权。这样的生产方式,造就了福特F-150、丰田卡罗拉等经典车型。

但生产力在进步,购买力在升级。规模化商业模式下的商品,难以满足消费者日渐丰富的购车需求。

保时捷、法拉利、劳斯莱斯等研发与制造能力更加优秀的超豪华品牌,便推出了汽车定制服务。他们通过专属设计、尊贵服务,以及稀缺的售卖数量,来赢得上流用户喜爱。

在超豪品牌定制车辆,消费者通常需要在车价基础上,额外支付30-50万元甚至更高的个性化选装费用。

高昂的价格将汽车定制服务束之高阁,普通消费者可望但远不敢求。百万价位以内,定制服务仍是空白。

小米汽车迈出了整个行业的第一步,在30-40万元区间,提供原本独属超豪华品牌的定制服务。

在这条路上,小米面对的困难只多不少。

以车漆颜色为例,这首先是一本经济账。

一款汽车色漆的开发成本超200万元,以生产效率和成本优先的企业,通常只提供4-5种选择。但小米汽车量产版便提供8-9种选择,定制服务未来目标更是提供超100款色漆选择。

其次,车漆并不是简单的“调个颜色”,而是艺术审美、材料科学和工业制造的复杂工程,难度并不亚于底盘动力和智能化。

有决心也有投入的小米,在定制服务首批推出了5款车漆新色,其中的紫水晶配色,采用了双层清漆打磨抛光工艺,呈现近似水晶的光泽效果。

其中的门道有哪些?

自然界中的紫色植物有50余种,光学意义上的紫色种类理论上有无限种,小米需要找到一款令用户向往的紫色调。且汽车色漆中光泽来源材料的种类、粗细和添加量,都需反复尝试。

“紫水晶”的上车效果,还需涂装工艺配合。实际上,小米汽车的车漆种类和质感,一直让消费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得益于其对车漆原料的严苛选择,以及前处理、电泳、PVC密封、中涂、色漆、清漆、精饰七大工艺的精细处理。这款“紫水晶”为了还原水晶的顶级镜面感和通透感,在完成喷涂工艺后,更是需要5次人工打磨抛光,整个喷涂打磨工艺花费近50小时。

这一切,既取决于企业的洞察与决策,还需要研发与创造力,更考验其与制造和供应链的配合。

然而仅有车漆选择并不足以被称为定制。在定制服务的鼻祖服装行业,大到比例面料,小到纽扣与缝线颜色都需要一客一制。

小米定制服务也遵从这样的“定制原则”,首批推出了26项个性化配置,范围涵盖车漆、车标、座椅、饰板材质、轮毂配色、卡钳等。

而这些,仅仅是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过程,定制服务的难度和挑战还在于成本和管理。

与10分钟下线一台车的现代化效率生产不同,定制服务要求柔性生产模式。常规涂装色漆与手工工期不固定的定制车漆于同一条产线生产,企业需要在常规的流水线中,不定时穿插定制产品的组装与下线,这对自动化产线有着相当大的挑战。

其次,定制服务对品质追求极高,但SKU却更加零碎化、供应链条更长。因此,定制服务的流程和成本都较批量生产模式更高,企业需要保证更大数量供应商的供货节点与质量验收。

传统汽车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也许并不适用,但这正是小米的强项。在手机、智能设备及家电产品的研发制造经历中,小米已具备足够强韧的工业管理能力。

无论是研发设计,还是生产制造,定制服务的模式与难度其实都有迹可循。为何这样的商业模式未被普及?

“冒险”背后,参透新消费规则

对于企业而言,定制服务其实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冒险行动。

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强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市场充分饱和的情况下,不断有产品被淘汰、企业面临生死存亡危机。纵使认识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但许多企业的第一目标仍然只能是追求盈亏平衡。

在工业世界里,审美与个性化不是天赋,而是投入巨大精力、反复尝试、突破生产瓶颈的结果,定制服务更意味着企业必须摆脱效率哲学,进行商业模式的升级。

在求稳的时代背景下,绝大部分企业目前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更无法下达冒险的决心。

但小米汽车,本就不是那样一个寻常普通的品牌。

小米汽车的初心:为用户而生、为不平庸而生

这个时代,一个人人可感知的变化是,个性化表达成为消费力的主要支点,颜色经济开始主导流行风尚。

火遍全球的泡泡玛特,通过独特的IP宇宙,满足新世代人群的个性化表达。坚持极简设计多年的苹果,在最新的iPhone 17系列中,推出了一个与苹果风格有极大出入的明艳橙色。许多传统品牌也在寻求个性化为锚点的模式升级。

消费决策的核心已从“是否实用”转向“是否悦己”,情绪价值和个性表达,正在重塑市场的天平。

在内卷正盛的汽车行业,过去独属百万豪车的空间与配置,如今被快速平权,走进千家万户。当汽车实用属性得到普遍满足,个性化便开始成为汽车消费的主要支点。

小米的成功突围,便是参透了这条新消费规则。

当行业对轿车的想象与打造停留在行政级,产品内卷局限于后排腿部空间与品牌价值时,小米推出了主打性能和驾控体验的车型SU7。随后推出的SU7 Ultra,更是扎根纽北赛道,挑战中国品牌从未踏足的高性能领域。

在竞争对手在六座家庭SUV市场厮杀的2025年,在冰箱彩电大沙发被汽车反复提及时,小米再次站在行业对角线。没有将行业普遍追求的“大空间”作为首要卖点,而是选择为驾驶者设计一辆好看好开、又能兼顾家庭日常使用的运动型SUV。

SU7打破国外品牌在20万以上纯电轿车领域的垄断地位,而YU7更是1小时大定量就超28万单,创下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小米连续推出的三款车型,尽管从传统视角来看有些“非主流”,但销量和口碑却表明了,小米汽车,是消费者认可、喜爱、追捧的好产品。

这次,小米汽车又将目光投向在消费者需求的更前端。实际上,小米汽车同级别的汽车品牌,目前均无专门的定制中心,而超豪华品牌中也仅有法拉利在中国设有个性化定制展厅。

这是一场认知、决心与执行力的综合胜利。

小米没有迎合潮流,而是从用户出发,挖掘每一个用户对汽车的内心渴求。为消费者的个性化追求,打破行业对产品的认知与局限。

就如颜色经济。

汽车行业并非今天才诞生颜色经济。在车漆普遍只开发3-5种车身配色、经销商为了效率只卖黑白灰银的过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其实一直存在。

只不过,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被大部分忙于追求效率的汽车企业选择性地忽略。

小米非但没有忽略,反而捕捉到了消费者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悦己需求,用一款又一款不平庸的产品,点燃市场对个性化的追逐。

定制服务的确是冒险的商业行为,但小米汽车从诞生起便一直在挑战既有的游戏规则,一直在冒世俗之见,为用户提供他们一直期待的那个选择。

小米汽车模式,中国汽车的新范式

小米汽车,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也拥有全球范围内最激烈的竞争。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首发亮相及上市的新能源新车,便达到67款。全年范围看,预估将有超100款新车在中国市场上市。

高度内卷的市场环境,必定伴随着车辆价格战与产品同质化现象,对整条汽车产业链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严重考验。

这样的模式不可持续,所有企业都在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自建供应链降低成本、盲目拉高售卖价格赚取溢价,到目前为止,这些似乎都不是正确答案。

小米汽车也在努力。

小米希望在效率和性价比、高溢价和稀缺性之间,寻找第三条发展路径:挖掘新的产品价值点,重构行业竞争逻辑。

SU7、SU7 Ultra和YU7成功验证了这条逻辑,让市场发现,消费者们不仅需要实用价值,更愿意为情绪价值、审美设计、社交属性等增值部分付费。

定制服务,是小米不走寻常路的新延展,进一步打破了超豪品牌与经济品牌的分界线,将奢侈品的经营模式、材质用料和服务体验与消费品融合。

汽车的价格,归根结底由产品价值决定。用提升价值代替压低价格,小米汽车的出现,早已超越一两款“爆品”的产品范畴。

当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的内耗之时,小米通过SU7、YU7及定制服务,为中国汽车产业注入全新的思考方式,清晰地指明了一条转向“价值竞赛”的路径。

而这一切,其实源于小米汽车简单而真诚的初心:用户真正想要的,再难也要创造。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以智能化为主旋律,擘画开源鸿蒙下一个五年发展技术蓝图。

9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