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P“全球店王”争夺战
过去十年,全球奢侈品商场零售额的王冠,属于中国。而王冠上的明珠,是北京SKP。它曾多次蝉联 “全球店王”的称号,年销售额超过200亿。
然而在2024年,南京德基摘走了“全球店王”桂冠。如今,借着一家冉冉升起的中国新品牌——老铺黄金,SKP誓要夺回失去的宝座。
最近,老铺黄金在北京SKP一层的独立门店正式开业,这是它在北京SKP的第三家店铺,类似于Hermès、CHANEL,打破了国际奢侈品牌长期垄断一楼黄金位置的传统。
有投资机构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老铺黄金去年在SKP的销售额约为20亿,今年加上新店,估计能达到30-40亿,这将成为SKP争夺店王的关键选项。
北京SKP这家知名高奢商场,正试图通过重押老铺黄金来重返“店王”之位。不过,“店王”之争不仅是销售额,也有了新的内涵,它不再是签下更多国际大牌的竞赛、高奢商场招商的比拼,而是对中国消费者心理变迁的深刻洞察。
全球奢侈品市场正在加速进入一个新纪元。老铺黄金的出现,与其说是SKP的解药,不如说是递给所有高端商场的一张新考卷,而真正的考试,才刚刚开始。
1
失落王座
在过去的很多年间,坐落在北京大望路的SKP, 一直坚守中国乃至全球店王的称号。
然而在2024年,北京SKP遭遇了滑铁卢,当年销售额为220亿元,同比相比下滑17%。而在南京,坐落于秦淮河畔的另一座奢侈品商场德基广场,以245亿的销售额超越北京SKP,成为新的“店王”。
在这背后,是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激烈动荡。据贝恩公司报告,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流失了约5000万客户,超七成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前会进行跨平台比价,而在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下降约18%-20%。
国际奢侈品集体寒冬,直接体现在了奢侈品集团的财报上。
2025年上半年,LVMH集团总营收同比下跌4%至398.1亿欧元,净利润下降22%至56.9亿欧元。开云集团营业收入75.87亿欧元,同比下降16%;净利润4.74亿欧元,同比下降46%,其中GUCCI的营收同比更是下滑26%至30.27亿欧元。
这样的动荡,亦是奢侈品消费趋势的变化。
有行业人士分析,奢侈品消费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财富缩水的中产主动退出奢侈品购物大军,转向更保值的黄金等消费,从体验性转向功能性,超富裕阶层则继续展现出惊人的购买力,持续拥抱一线品牌,但这部分人群占比不高,进而奢侈品行业受到周期影响。
同时,奢侈品的消费场域,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南京的德基广场为例,其验证了多元化体验与社交空间的胜利。在2024年,德基销售额冲高至245亿元,平均每天超6693万元,每小时约售出279万元。
成功并非偶然,德基打破了传统高端商场乏味的零售模式,构建了一个高端消费的生态圈,追求多元而非单纯依赖国际大牌。
在这里,德基艺术博物馆不时举办展览。有第三方数据显示,观展人群转化为高端消费客群的转化率达38%;耗资千万打造了网红主题厕所,单厕所日均打卡超5000人次,带动周边店铺销售额提升20%。
另一方面,这也是侧重不同消费人群的结果,德基广场还精准瞄准Z世代消费群体。公开数据显示,中国Z世代的人口占比大约在两成左右,但消费规模却占到了中国整体消费的40%。
除了一众奢侈品,德基引入了CHUU、NERDY、ERDOS、UNDEFEATED等时尚潮流品牌,并配备了60余家美食店铺,涵盖了从高端餐饮到颇有性价比的小店。
这些举措增加了这家高端商场的客流和烟火气。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尽管几万或者数十万的奢侈品难以消费,但是花上千元享受一顿精致的餐饮还是可以考虑的。
就这样,在多重因素加持之下,德基广场在去年成功“登王”。
2
重押老铺
竞争压力之下,SKP必须要做出改变了。
北京SKP最初曾名新光天地,在国内奢侈品商场地位超然、气质高冷。业内曾一度流传,“若新品上市在SKP找不到,那全国都没有”,可见风光。
但光靠传统的国际大牌,已不足以支撑SKP的门面。这家商场在前几年,选择让一家黄金饰品品牌进驻了。而它,成为了搅动市场的一条鲶鱼。
今年,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涌入SKP,不是为了去某个老牌奢侈品店购入一款包,而是为了挤进老铺黄金,拿下一些心仪的黄金饰品。排队最疯狂的时候,有人调侃,“老钱们把顶奢商场挤成了菜市场。”
体现在财报上,老铺黄金春风得意,2025年上半年,老铺黄金实现总营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 251%,实现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286%。
尽管从体量来看,老铺黄金与上述奢侈品集团的营收尚不在一个数量级,但此消彼长间,也能窥探到消费者的流动。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数据显示,老铺黄金消费者与路易威登、爱马仕、卡地亚、宝格丽等国际五大奢侈品牌的消费者平均重合率接近八成。
根据财报,截至6月30日,老铺黄金入驻29家头部商业中心、拥有41家门店。今年上半年,老铺黄金在单个商场平均销售业绩4.59亿元,不仅大幅超越国内、国际珠宝品牌,更是已领先一些国际奢侈品一线巨头。
而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老铺黄金在北京SKP实现了近220%的业绩增速,在国际大牌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以一己之力,让北京SKP销售额增长约20%。
对比去年的销售额,北京SKP、南京德基广场、上海国金中心这几家排名靠前的顶奢商场,差异并不大。
也就是说,对北京SKP而言,不缺消费者的老铺黄金再开一家门店,开足马力卖一年,有望助其回归“店王”的位置。
老铺黄金已然成为高端商场竞争的关键筹码。业内甚至盛传“谁成为‘店王’,老铺说了算。”
在无锡从事数十年商业地产招商的人士徐冰(化名)是德基的常客,每一次去南京都会去逛德基,一方面是去消费,去那些无锡恒隆没有的奢侈品店逛一下,扫一些货,另一方面也是学习一下德基的运营策略。
在他看来,德基集结了江苏和安徽两个省份的优质购买力,而北京SKP、上海国金中心等,虽然均占据一线城市的优质客源,但是这两个大城市的商业体不计其数,就算是奢侈品商场,选择也很多。但在南京的德基,竞争对手有限,几乎是一家独大。
长期而言,他认为德基也并非静态、止步不前的。“老铺黄金处于扩张期,反正都要排队,不愁客流,既然可以在北京SKP再开一家,那为什么不可以在德基再开一家?”
另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商业地产人士Harry表示,“深圳首店开业我就开始在观察老铺黄金的经营逻辑了,其和传统金饰品牌的经营模式不同,在产品、工艺、营销等方面追求独特性,所以能快速成长也并不意外。”
不过他也指出,黄金这个品类有自己的局限性,要靠黄金品类撑起一个重奢商场的营业额远远不够。“目前来说主要还是要靠传统国际重奢品牌,未来还是要看老铺黄金能否成为全球一线重奢品牌”。
无论如何,老铺黄金已经成为了高端商场争夺份额的胜负手。谁拿下老铺,谁就有可能冲到第一。
当然,就整个奢侈商场而言,还是要布局多元的奢侈品牌,同时强化社交性与体验性,才能持续做大份额。
3
格局生变
老铺黄金入驻北京SKP一层,成为高端商场的竞争关键,也意味着,近30年的高端商场,从完全依赖国际奢侈大牌,到引入强势中国品牌的结构性转变。
下个月,随着上海港汇恒隆店的开业,老铺黄金也将成为唯一实现顶奢商场全覆盖的中国品牌。
在顶奢商场的营收构成中,约90%的营收来自头部30%的品牌,此前这些商场的竞争核心,基本围绕国际头部奢侈品进行。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民众消费从物质到精神、体验层面的转变,重奢商场也在改变深度依赖国际大牌的格局,老铺黄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徐冰向华尔街见闻表示,一般而言,出于成本、装修周期的损失等方面考量,商场每年有70%左右的店铺不会更换,这些品牌构成了商场稳定的基本盘,剩下30%的部分,可能会通过淘汰或者引入新店来进行更换。
而在更换时,高端商场越来越重视首店经济和独家合作,也重视能带来流量的国内网红品牌等。尤其是像老铺黄金这种有流量、销售额又高的品牌,是高端商场招商的重点。
徐冰介绍,他和同事们日常也关注新锐网红品牌们的开店趋势,关注国产品牌们的发展现状。
徐冰强调,“说网红品牌并非贬义,这是洞察消费趋势。”虽然他所在的商场未能引入老铺黄金,但引入的其他网红品牌,也为商场贡献了不少人流。
Harry则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带飞国产品牌消费,很多国内品牌都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来打造自己的一些独特符号和标志。Harry举例,除了老铺黄金,他对山下有松(Songmont)也比较看好。
不过,他也认为,从商业项目的盈利角度来看,这些品牌和传统重奢甚至轻奢品牌相比,仍未完全成熟,还需进一步观察。
从SKP排队抢购到小红书社交狂欢,黄金消费已被赋予了投资、文化身份与情绪价值的多重意义,国人对黄金保值属性的青睐与文化认同的回归,让老铺黄金成为奢侈品下滑时代的一个特例,更让它成为重奢商场争抢的香饽饽。
而这种文化消费的持续,还需要更多本土品牌的崛起来支撑。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格局,也可能会大幅改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SKP“全球店王”的争夺战,永远不会停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王小娟 周智宇,编辑:张晓玲,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