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特斯拉也要放弃了?

字母榜·2025年09月23日 17:53
有可能把电子和机械机构合二为一。

在所谓“反人类汽车设计”中,隐藏式门把手永远是名列前茅,除此以外,还有非圆形方向盘、虚拟档把等等。

与其他设计相比,隐藏式门把手有可能在事故中无法弹出,严重影响车外救援。但此前,车企出于外形、风阻、科技感等原因,大都采用了这一方案,并尽可能改进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性。

如今,将隐藏式门把手发扬光大的特斯拉,正在重新审视这一争议不断的设计。

9月17日,特斯拉设计总监Franz von Holzhausen透露,特斯拉正在重新设计其饱受安全争议的车门把手系统。

他表示,新设计旨在让乘客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更为便捷地打开车门。同时,特斯拉正在研究中国市场对车门把手的诉求,必要时或也将调整。

“把电子和机械机构合二为一,我认为很有道理。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他表示。

9月中旬,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约17.4万辆2021款特斯拉Model Y展开调查。这款车型的电动车门把手可能失灵,构成安全隐患。

NHTSA官网文件显示,在9起被上报的事故中,由于电子门把手失灵导致无法开门,孩子被困在车辆的后排。

此前,部分车企已经对隐藏式门把手提出质疑。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公开炮轰过隐藏式门把手。他表示,“隐藏把手有几个不好,重量大、密封性差、还带来了噪音。这个隐藏把手的唯一作用就是减少风阻,风阻确实有可能减少了一点,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今年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7日。

此外,工信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指出,目前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多种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

如今,特斯拉开始重新研究门把手。一度风靡的隐藏式门把手,有可能成为历史。

A

隐藏门把手这一设计概念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52年,奔驰就在300SL车型上首次推出了隐藏式门把手,但当时这种设计仅限于少数超跑或超豪华车型。

真正让隐藏门把手走向普及的是特斯拉。

2012年,特斯拉在Model S中重新启用了电控弹出式隐藏门把手,并将其与智能感应技术相结合。这种与车身齐平、依靠电子控制弹出或按压开启的设计,凭借其外观简洁、科技感强的特点,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设计的热门元素。

隐藏门把手之所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迅速流行,主要源于其声称的多重优势。

这种设计使门把手与车身融为一体,营造出更加简洁流畅的视觉效果,符合现代消费者对科技感和未来感的追求。

此外,车企普遍声称隐藏门把手能够降低风阻系数,从而提升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而增加续航里程。

但有研究报告显示,将传统门把手换成隐藏式门把手,最多可以减少约0.57%的空气阻力,换算为大约十几公里的纯电续航。

在特斯拉的示范效应下,众多汽车厂商纷纷效仿,隐藏门把手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彰显科技感和设计感的标志性元素。

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中,大量车型都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涵盖诸多国产新势力品牌,甚至传统燃油车的部分豪华品牌也将其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卖点。

然而,随着隐藏门把手的大规模应用,其安全隐患也逐渐暴露。

由于电子和手动解锁机制的分离,当车辆断电后,门把手可能完全失效。这种设计的致命缺陷在于,隐藏门把手的弹出需要依靠电子控制系统和内部电机,一旦车辆在碰撞中出现电气系统故障或断电情况,外部救援人员将无法通过常规方式打开车门。

用户在日常使用中也遭遇了诸多痛点。

采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均配备车内手动应急拉环。但这一装置的位置往往隐蔽且不统一,不同车型的应急开门方式存在差异,导致紧急情况下乘客尤其是后排乘客难以找到并正确操作。

在北方的冬季,隐藏门把手还经常出现被冻住无法弹出的情况,严重影响车主的正常出行。此外,由于增加了电机等复杂机械结构,隐藏门把手的故障率明显高于传统机械式门把手,维修成本也相应增加。

隐藏门把手的问题并非特斯拉独有,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行业内部也开始出现反思声音。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此前透露,正研发“极端情况下更好开”的门把手,重点解决低温冰冻和电路故障等场景的可靠性问题。

B

在针对隐藏式门把手的行业变革中,特斯拉效应在这一过程中再次显现,但这次的方向与之前截然不同。

过去,特斯拉引领了隐藏式门把手的风潮,众多厂商纷纷效仿;现在,特斯拉带头整改,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效仿。

这种行业转向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标志着汽车工业从形式主义向实用主义的回归。

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外观设计和科技概念的包装,而忽视了基本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隐藏门把手问题的暴露,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所有参与者必须将用户安全放在商业利益之上。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隐藏门把手的整改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进步。车企开始投入更多资源研发更安全、更可靠的门把手解决方案,包括改进的电子控制系统、更完善的机械备份机制、更直观的操作界面等。这些技术进步最终将惠及所有用户,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

消费者教育也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许多车主对隐藏门把手的应急操作方法缺乏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正确应对。

汽车厂商有责任通过用户手册、培训视频、实车演示等方式,确保每位用户都能熟练掌握应急开门的正确方法。同时,统一的应急标志和操作方式也有助于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和操作难度。

行业文化的转变可能是这一事件最深远的影响。隐藏门把手问题的暴露和解决,让整个汽车行业重新审视了创新与安全的关系。

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技术进步和用户体验提升,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科技感而忽视基本的安全要求。这种理念转变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隐藏门把手从科技潮流到安全隐患再到行业整改的完整历程,为汽车工业提供了经验教训。它提醒所有行业参与者,技术创新必须以用户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任何忽视安全的设计都是不可持续的。

C

但是说实话,隐藏门把手问题的暴露,只是现代汽车设计偏离实用主义的一个缩影。在追求科技感和差异化的浪潮中,汽车行业还诞生了众多被用户诟病为“反人类”的设计,它们同样面临着从形式主义回归实用主义的拷问。

最典型的,旋钮式换挡和电子手刹。旋钮换挡在紧急情况下操作不够直观,电子手刹则在系统故障时可能完全失效。这些看似高科技的设计,在关键时刻往往不如传统机械结构可靠。

还有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虽然在工程角度追求了效率最大化,但用户体验却饱受争议。这种将制动和加速操作耦合到一个维度的设计,不仅增加了误操作风险,强烈的动能回收减速度(可达0.2g)也让乘客频繁感受到晕眩和不适。特斯拉最终在压力下取消了强制单踏板模式。

以及为了追求轿跑造型,采用了无边框车窗设计。不仅牺牲了实用性,密封性差、风噪大、玻璃容易脱轨,维修成本也居高不下。

最后,中控屏幕取消物理按键。企为了营造极简科技感,将空调、音响等常用功能全部集成到触摸屏中,驾驶者需要多级菜单才能完成简单操作。这不仅增加了驾驶分心的风险,在颠簸路况下更是难以准确操作。今年,大众、保时捷等车企纷纷宣布“拥抱实体键”回归更人性化的设计,正是对这一激进策略的反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苗正,36氪经授权发布。

+1
2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让未来不止于大。勾搭加微taiqiuhenniu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