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爽感的超短篇网文,能再造短剧奇迹吗?

毒眸·2025年09月22日 19:11
定制性癖,预制爽点。

“隔壁那个寡夫好像在勾引你......看见你的目光,他含着羞意笑了笑,走出来帮你搬东西:我帮你搬吧。

走近了你发现他很高挑,一双修长的腿套着黑色短裤,小腿肌肉线条流畅,居家服也挡不住他肩颈下弧度优美的锁骨。”

这段带有“女凝”视角的短篇小说开头,出自小红书“乙女向小说”话题下的一则热门笔记。

在小红书,写作数百到5000字上下的女性向短篇网文,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内容创作潮流。数据为证,“乙女向小说”话题下笔记的总浏览量近亿,同类的“女主视角小说”话题量达到1.2亿,密密麻麻的细分话题下,正长出不同形态的原创女性向短篇小说。

小红书话题分类下浏览量

与之对应的是,小红书也开始鼓励长文创作。过去两个月,小红书放开了用户发文的字数限制,支持单篇长文创作,并提供了一键排版、电脑长文写作等辅助功能,进一步降低了写作者的门槛。

同样是最近,小红书发起了“小红书文学节”,并开启了“第2届身边写作大赛”的征稿和选拔,体裁不拘,字数要求低于5000字,并请来陈冲、陈嘉映、鸟鸟等人组成顾问团和终审评委团,以赛事化的方式吸引更多创作者加入创作。

小红书“第2届身边写作大赛”活动界面

虽然在小红书,这类文字创作被叫做“长文”,但以传统网文的标准来划分,它更像短篇故事,甚至是超短篇。而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平台看好短篇网文的潜力,并正在通过规则化的选拔和奖励,把它从一时的创作潮流培育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板块。

对于新人创作者而言,小红书也是一片流量丰厚的创作新阵地,在这里开启自己的创作生涯也显得更加无痛无负担。

但短篇在轻巧的同时也注定会面临在商业转化空间上的质疑,它究竟只是一道起点还是有机会成为值得驻足的终点?现在还没有结论。一场属于短文的大战,或许就在爆发前夜了。

向小红书迁徙

今年8月开始在小红书写作的予予观察到,过去两个月,越来越多同人文写作者和短篇网文创作者开始聚集在小红书。

予予之前在LOFTER“产粮”,但文章发出去后“没有太大的水花”。她告诉毒眸,之所以在一众平台选择小红书,是因为小红书的短文赛道还未饱和,选择契合作品的话题和标签,流量积累并不难。

在小红书更新完四个短篇,并持续保持账号活跃后,她的累计获赞和收藏达到了3.1万,单篇点赞量在2000上下。“最好的一篇有五万浏览,然后其余的也慢慢涨到了五位数。”作为一位新人作者,予予对小红书给她的流量反馈感到满意。

予予的迁徙并不是孤例,毒眸与多位写作者对话后发现,不少网文作者都曾有过其他兴趣社区或网文平台的创作经验,但近两个月,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小红书作为写作的新阵地。

这一趋势,与小红书的产品改进密切相关。过去两个月,小红书陆续取消了此前1000字的字数限制,开始支持单篇6000字的长文创作,并提供自动排版、满屏阅读、一键导入公众号等功能,随后平台又上线了电脑端长文编辑入口,进一步便利了创作者。

小红书提供写长文、一键排版功能

“我的猫叫小孩”在小红书为《武林外传》女性角色写同人文,她告诉毒眸,此前她一直在番茄小说写大女主重生复仇的长篇爽文,想在小红书写点落地的女性故事换换状态,赶上小红书推出长文创作,直接提升了她的创作积极性,“之前我每次都要猛猛删,放图片和评论里观感又不好。”

新模式逐渐吸引了更多创作者,写星际文的惊蛰雨也是其中一位。她曾在LOFTER连载小说,但随着同好陆续离开,两年来逐渐感到“像单机一样,没什么反馈”,最终停下了更新。今年8月,她偶然在小红书首页刷到另一位作者的文章,被评论区活跃的讨论氛围吸引,意识到这里或许才是更适合自己的写作场域,于是开了小号开始更新。

喜欢写偏严肃题材短篇小说的李维康,同样是为寻求阅读反馈而来。之前他曾多次向文学杂志投过稿,但石沉大海,今年上半年,他尝试在公众号、豆瓣阅读和小红书上同步更新作品,其中小红书的互动交流感最为突出。

李维康的短篇小说

找到合适的垂类受众后,李维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收获感——“用心写的几篇,数据都确实很好。”他意识到原来本土也有不少年轻文学创作者,“即便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圈层里,也有很多人态度认真地讨论严肃文学。”这种被回应的体验,让他觉得自己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群,甚至营造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不同作者的迁徙来到小红书对理由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小红书获得了新的写作动力——更直接的流量反馈,更活跃的互动氛围,以及不断降低的创作门槛。这种迁徙不仅改变了作者的创作状态,也逐渐塑造出小红书特有的短篇网文景观。

强化女性视角

几乎所有与毒眸交流的作者都提到,小红书短篇有更强的女性视角。这直观展现在部分短篇标题中——比如“郭芙蓉小姐说,她要自己去买花”“性转版《聊斋志异》——倒贴仙男爱上落魄的我”“恶女训狗日常”“自卑听障人夫发现你出轨后”。

也会呈现在叙事的权力结构中——女性作为叙述者和体验者,有明确的主体性,男主则更多处于被凝视一方,更多分配到自卑、内耗等性格特质。

比如“轮椅世子误以为你嫌弃他”一文中,女主被描写为优雅端庄、高高在上,男主则是“心情郁郁,狼狈地躲开你的目光”,“眼尾的绯红色”暗示着他为女主与他退婚刚刚哭了一场,几乎将过往传统女频中的男、女主身份倒错了过来。

这也自然构成了对过往虐女叙事和现实生活的集体反叛。惊蛰雨认为,这种写法能让女性在被规训和被凝视的现实框架里获得情感上的掌控感和心理补偿,“读者也会给我评论说喜欢看高位男主处于情感低位,我觉得这算是对现实社会男女不平等的一种代偿。”

“我的猫叫小孩”在小红书更新的《武林外传》同人小说

更“爱女”的创作取向,大多出自于女性作者性别自觉意识下的创作自觉,“我本身就不太能接受女主为了男主的一份爱,被虐好几百章,最后几十章来个反转,然后就大结局的故事。”

小红书粉丝过万的脆脆鲨注意到,越来越多作者对虐女叙事感到厌烦,甚至性转虐男。“女主费劲心思讨好男主,过段时间男主和女二好上了,然后女主和女二反目成仇,以前没得选,但现在大家都受够了。现在写抽血割肾,也得是男的来,开始不虐女反虐男了。”

这种转向也不仅来自于创作者自觉,更是社区受众反馈不断强化后的结果。脆脆鲨提到,她观察到的小红书用户对娇妻文学和虐女叙事都很敏感,也基本不买账,前者大概率会招致冷嘲热讽,后者则会引来口诛笔伐,最后一片差评,写不下去。

她进而向毒眸总结了在小红书写网文要避开的雷点——女主可以强悍也可以温柔,但不能是“娇妻”,女主生活不能围着男主转,不能有太矫揉造作和内心酸涩感的描写;男主不能和其他女人纠缠不清,更不能依靠冷漠和欺负来证明爱意。

围绕这样的视角,题材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流行标签几乎都指向女性欲望的不同变体——女主视角、无男主、修罗场、女尊、训狗文学、嗲夫文学,以及性别视角反转版本的先婚后爱、替身文学等。

从这个内容创作面向来看,小红书的短篇网文逐渐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女频截然不同的写作取向,通过明确的立场、倒错的权力关系和直白的欲望表达,帮助读者快速完成情绪的释放与代偿。

这种特质,也让小红书短篇网文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共振。在更宏观的层面上,网文正在经历从长篇沉浸到短篇快感的转变,而小红书则在其中走得更快、更极端。

比短更短

相比内容气质的差异,小红书网文更突出的特点,还是篇幅上的短小。这一方面源自小红书字数不超1000的限制塑造的用户表达和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全民短剧化,整体内容消费碎片化的又一侧写。

10年前,晋江模式的百万字连载仍是女频的主流,读者愿意跟随角色一起成长,在漫长的叙事中寻找沉浸感,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书多达137.5万字,《陈情令》原著《魔道祖师》字数也近70万字。

但随着免费阅读的番茄小说兴起,网文篇幅缩短到三、四十万字,节奏加快,情节起伏更密集,爽感被显著放大,但体量仍是长篇幅。这一阶段,平台也多设置了与字数挂钩的全勤奖,多数网文平台要求的日更3000、4000字,也进一步强化了长篇连载的惯性。

转折点在2019年前后,知乎体的长回答一度成为爆款,讲故事催生了更短的网文,号称“知乎三绝”的《洗铅华》《宫墙柳》《行止晚》分别只有24万、17万和14.8万字。

作品章节数量

尤其之后被改编为短剧分账爆款的《执笔》原作仅3.4万字,更是验证了短篇网文成功影视化的路径,进一步掀起了更短体量网文的持续性创作风潮。

《洗铅华》作者七月荔曾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知乎很适合小说新手创作,“不需要动辄几十万字的连载”,读者读起来也轻松,相比其他平台更不容易“扑街”。

改编自《洗铅华》的《为有暗香来》

自此,网文创作几乎进入了越来越短的时代。最近的知乎热门短篇如《画棠春》《夏日圆满》字数都在5万上下,《阿蝉》《抱歉,沈先生孩子不是你的》字数则只有1万左右。

脆脆鲨直言,长篇小说现在流量不太好,“如果写好几十章,可能开始有1000多人点赞,过段时间就变100个人了,也很打击积极性”,而短篇可以把比较爽的梗压缩在一起,把原本可以写10万字的东西,缩到1万字以内。

从内容层面来看,短篇化也是网文迭代进化的一种方式。网文研究学者邢晨曾撰文提出,由于类型范式的持续固化,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有意识地展开针对性极强的“反套路”写作尝试。

在这一转向中,短篇文本成为“反套路”创作的理想载体。其低成本、低风险的特性,为创作者提供了灵活试验的可能。利用篇幅优势,短篇可以迅速构建“套路”幻觉,再迅速实现反转效果。相比之下,长篇则需要耗费大量笔墨埋设铺垫,容易导致节奏拖沓,进而反转失效。

在毒眸看来,小红书网文是知乎短篇故事后,一次更极致的网文短篇化。不仅篇幅走向千字级别,同时文本的情绪服务能力进一步炼化,传统的网文套路、反套路、梗,与小红书基于海量内容生成的细分话题、标签,碰撞、融合,诞生了精确到定制化的网文,实现了雷点细分、癖好细分。

予予罗列了现在小红书流行的一些细分标签——占有欲男主、多男主、修罗场、训狗文学、女尊文学、嗲夫文学、自卑男、乙女向等。这些标签不光光是叙事元素的提示,更成为了一种精确的用户匹配工具,用以满足读者即时的情绪需求。

网文套路与多个小红书标签层层精确化的短篇小说

创作者们也摸索出了一套方法论,要在小红书获得高流量的短篇,内容与标签需精准契合,绝不能误导读者“吃错饭”。

具体来说,标题必须高度概括爽点,并在排版上加粗、加黑,让人第一眼就能抓住核心要素;开头几句必须立刻把读者拉进情境,不需要太多铺垫,要让读者迅速分辨这到底是不是她想要的。“风格要鲜明,强制爱就是强制爱,四爱就是四爱,吸引固定读者才能给下一篇流量打基础。”予予总结道。

图源:小红书

相比传统网文依靠长篇营造的沉浸体验,和读者对人物、情节的好奇心,小红书短篇提供的更像是一种即时的“情绪交付”。这种能力建立在平台的用户结构、分发机制和社群氛围之上。

可以说,小红书短篇的兴起,正是一次生态与内容的高度适配。

生态适配

网文整体趋短背景下,小红书之所以能在这股浪潮里格外突出,关键在于它独特的生态。平台不仅拥有庞大的女性用户基座,还通过社区的互动氛围和去中心化的分发逻辑,为短篇网文提供了一块新的生长土壤。

从直观的用户画像来看,据千瓜数据发布的2025小红书活跃用户研究报告,平台拥有3亿月活用户,内容分享者超1亿,月均搜索渗透率达70%。社区中女性用户占比约71.98%,高线城市的青年女性是最活跃的群体。

小红书活跃用户调研(图源:千瓜数据)

从女性用户规模、创作活跃度、女性向内容消费能力不论哪一个维度来看,网文行业均难以望其项背。

落到创作与阅读场域,小红书又呈现为一种更友好的互动气候。如前文所述,垂类内容一旦匹配到合适的受众,评论区往往会迅速形成同好式讨论,对同人作者和新人作者而言,这种被实时回应的体验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情绪价值。

李维康、惊蛰雨都提到,在小红书写作能持续获得正反馈与交流感——这是他们在其他平台较难得到的。

支撑这种体验的,是小红书去中心化的分发机制和高频互动的社区特质。虎嗅采访多位小红书内部人士的报道提到,小红书每天会把超过50%的流量分配给千粉以下的用户,打破“一对多”的扩音器结构。这使得小体量作者与小众喜好也能被看见、被讨论,促进兴趣社群持续生长。

在毒眸看来,横向对比来看,其他的网文平台或兴趣社区,与短篇女频网文的特征都存在一定错位。以晋江为例,虽然其用户规模庞大,截至今年8月注册用户数超7397万,但晋江整体仍依赖长篇连载与订阅体系,篇幅门槛让不少年轻读者望而却步。

内容层面上,晋江女频虽然也在不断迭代进化,但诸如传统的巧取豪夺、先婚后爱、冷面霸总,已经被网文逐步淘汰,劝退了部分创作者和读者。小红书上的“晋江现言吐槽bot”等系列帖子,将不少晋江叙事套路定性为性骚扰、拐卖妇女。

小红书吐槽贴(图源:小红书)

这也影响了站内的阅读和交流氛围,比如予予就抱怨,经常在晋江看得很开心的时候,往下一翻发现评论是在说这个文哪里哪里不好,“有点扫兴”。

而前两年被封为网文改编新贵的知乎短篇故事和豆瓣阅读,这两个内容社区本身欠缺对年轻女性读者的吸引力,其次交互性和反馈性也远不如小红书。

LOFTER作为盛产同人文的兴趣社区,如今用户活跃度远不如前。在LOFTER写作过的脆脆鲨、惊蛰雨和予予都提到了社区的衰败。脆脆鲨提到,同是3000赞的短篇创作,小红书至少有几百条评论,最不济读者也会留言“蹲蹲”或者发个表情包催更,但LOFTER最多只有不到30条评论,“大家都是无情的点赞机器,看完拉倒”。

总的来看,小红书以女性为主体的用户基座、友好而密集的互动关系,以及面向“长尾创作者”的去中心化分发,共同塑造了一个适配短篇女频网文的生态场,在这里,新人更容易被看见,小众口味更容易聚拢,创作与阅读在更短的节奏里完成一次完整的交流。

导流便是终局?

只是,当创作与讨论都顺利开展之后,如何把这些被看见转化为可持续的收入,仍然是摆在创作者与平台面前的一道难题。

综合多位作者向毒眸的总结,目前小红书网文变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开小红书商店卖“文包”;二是接广告。但这两种变现带来的收益都极为有限。

毒眸注意到,小红书单篇小说定价普遍在0到2块,集合打包了多篇同类短篇的“文包”则在5到20块不等。同时这种打包售卖的模式还滋生了盗版,不少文包被整理成合集,以更低的价格流通。

这样的低价模式不仅让创作者几乎没有利润可言,也使行业难以建立起稳定的定价体系。脆脆鲨就向毒眸提到,她之所以迟迟没有在小红书开启变现,是因为“同行把价格定得太低了”,对创作生态反而是一种伤害。

对于纯文本创作者而言,接广告同样不是理想的出路。一方面,呈现方式有限,广告产品很难与文本自然结合,即便小说流量不错,接到广告的作者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它极易破坏读者的阅读体验,造成内容与商业之间的割裂。

在当下的变现空间中,低价文包和广告都更像是权宜之计,而不是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宽阔的内容生态,局促的变现空间,引流成为更普遍的操作。小红书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不少作者的网文下,都能看到一条作者本人留下的置顶评论,隐晦地邀请读者去LOFTER、知乎、爱发电、引力圈等APP看全文或后续作品。

脆脆鲨直白地告诉毒眸,对她而言,目前小红书就是一个导流平台。她的评论区下,也有读者留言:为了看她的文,重新把LOFTER下载了回来。

但在脆脆鲨看来,这并不意味着LOFTER还有真正的市场生命力,“LOFTER还能和小红书一起活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红书目前变现这一块实在太差了,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

相比而言,LOFTER虽然社区逐渐凋敝,但仍然保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定价与打赏体系,这让它在变现环节上仍然比小红书更具功能性。比如读者要解锁进入精选专区的小说全文需开通会员,月费会员价格25元。免费小说也可以设置付费彩蛋,以充值打赏的形式获得部分回报。

LOFTER和知乎盐言故事的会员机制

小红书内部也并非没有考虑过网文变现。脆脆鲨称,今年7月,相关业务负责人曾联系她,透露平台开通网文变现功能的规划,并询问了她在LOFTER的具体变现方式。

在“我的猫叫小孩”看来,小红书更适合“为爱发电又有强烈创作欲的作者”,而她未来的写作主阵地依然会是番茄小说。她介绍,番茄不仅提供全勤奖励、打赏分成、订阅收益和完本奖励,还能通过版权出售获得额外收入,在番茄写作多年,她售出了几部作品的影视化的改编权,单部价格大约在1.5到3万之间,这些构成了她作为全职作者的主要收入来源。

有稳定主业工作的李维康则表示,虽然他目前并不考虑变现,但随着自己的小说越写越长,他会考虑将中长篇发布在豆瓣阅读上。

分裂式的多栖式生存状态,暴露出网文产业在短篇化过程中的平台缺口——目前市场上的一众兴趣社区和网文平台中,还没有一个能够同时承接超短篇小说的创作,又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变现机制。

对小红书而言,变现也不是可以贸然推进的事。平台的网文生态仍处在相对早期阶段,虽然超短篇的写作潮流正在浮现,但站内至今还没有出现真正标杆性的爆款作品。与此同时,文本形态差异过大,篇幅长短不一、题材纷繁复杂,还有大量剑走偏锋的反套路文本。这些都让常规化的付费机制难以直接落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红书选择通过征文比赛来试水。一方面以相对统一的话题和字数圈定范围,另一方面借助流程化的选拔机制,为创作者提供赛事激励和流量曝光。这既是对创作生态的扶持,也是平台在探索付费和规范化路径之前的一种过渡安排。

小红书第二届身边写作大赛的相关激励

网文短篇化的风还会继续吹,小红书明确的内容生态优势,和同样明确的商业化欠缺之间的缺口谁能补上,如何补上,或许是能影响未来网文格局和走向的关键。

或许最终答案不会来自单一平台,而是整个行业的合力调整。但至少可以肯定,就像短剧一样,短篇网文已经不再只是边角料,而是正在走向内容舞台的中央。

(注:惊蛰雨、李维康、“我的猫叫小孩”为平台实名,予予、脆脆鲨为化名。)

参考资料

1.《光明日报》,网文“短篇化”突破“套路化”创作惯性。

https://news.cctv.com/2025/09/13/ARTI30R851BGkEhgKiFAehK8250913.shtml

2.十点人物志,网文作者生存现状:顶流年入百万,底层月入3元

https://m.huxiu.com/article/3193128.html

3.澎湃新闻,《宫墙柳》《洗铅华》……在知乎上写网文是种什么体验?

https://m.thepaper.cn/yidian_promDetail.jspcontid=7476357&from=yidian

4.刺猬公社,2025年,小说去哪里接“泼天流量”?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122A07NWI00

5.虎嗅网,从生活指南到生活兴趣,小红书在想什么?

https://m.huxiu.com/article/4556146.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胡毓靖,编辑:刘南豆,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