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版法拉利」,被中产疯抢?
办公室的小k,最近宣布要换车了。
小k说她倾心于一家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不仅车机屏幕酷炫,OTA升级勤快,辅助驾驶还十分智能。
我们正思考到底是蔚小理还是特斯拉,就听小k说:
“而且车机大屏还防水,下雨天完全不用担心!”
一番震惊后,我们才意识到小k要换的这台新能源座驾,不但没有车顶,而且用来操纵的也不是方向盘——
她看中了九号最近推出的两轮电动车。
两轮的电车,四轮的科技?
如果你对电动车的印象,还停留在电机+两轮,那显然是有些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如今的电动车,堪称“丐版法拉利”。
个中翘楚九号,更是被坊间称为是“电动车界特斯拉”。
不仅启动方式,如特斯拉一般NFC刷黑卡解锁。
跟国产电车一样有豪华中控大屏。
九号最近推出的一些新车型,更是要把当下四轮电车所具备的科技功能,一个接一个的迁移到两轮电动车上。
譬如智能驾驶。
在一些试驾的视频里,你可以通过绑定的手机给某款九号的电动车规划终点,制定路线,然后该车就能在无人操纵的状态下,自动驶向目的地。
不仅能自主停车:
还能下楼:
奔跑,跳跃:
对于汽车来说,智能驾驶的难题在于识别路况;
而对于两轮电动车来说,智能驾驶最大的难度在于保持平衡。
介绍里说,九号在车里塞了两个电控的陀螺仪,从而实现了如不倒翁一般的两轮车自平衡。
不止如此。
部分九号车型还搭载了四轮电车同款“动能回收系统”,据称能大大提高续航能力。
但针对这套未来感十足的设计,办公室资深电动车用户,甚至在午休时送过众包的老G对此的评价是:
“这有什么用呢?”
先不提这里所谓的“智驾”能否与四轮车的辅助驾驶相提并论,能否适应极度复杂的电动车路况,单是琢磨它具体的使用场景,老G就一个劲地挠头:
“难道是我上班后给他开‘自驾’,让它帮我送外卖赚钱?”
不仅如此,九号的许多科技功能,在将电动车纯粹视作快速移动工具的老G看来,都十分鸡肋。
一键倒车功能说是能提高泊车效率,但用老G的话,就是:
“电动车后座下边都有一个把手,你抓住后往上一抬,后轮就起来了,想怎么泊就怎么泊,这才是真正的随心泊。”
再比如防水的智慧大屏中控,不但能显示仪表盘,还能显示导航地图,播放音乐,接打电话,在老G看来,则是:
“一个车载手机防抖支架就能完美平替。”
除此之外,还有黑卡+蓝牙的开锁反而不如钥匙拧让人放心;坐垫感应功能总让车辆因识别不到驾驶者,而总在路口起步时“慢人一步”;一年60多块钱的智能服务系统,花着总略觉不值......
不过,虽然以老G为代表的原教旨骑手,觉得九号的这一系列功能花里胡哨。
但在年轻的追风少年们看来,九号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有口皆碑——
商业上,九号这两年销量尤其好;
而在文化上,它更是成了00后、10后心中的“平替超跑”。
青春的“顶点”:拥有一辆九号
常看社会新闻的朋友应该知道,和其他友商相比,九号电动车的车标很容易被偷。
尽管九号电动车,有着行业顶尖的定位和防盗系统,但该系统只保车,不保标,拦不住钟爱抠车标的精神小伙儿。
而小伙儿们偷车标,与其说是为了钱,倒不如说是为了获取某种社交货币,一种能证明“我很酷”的身份认同。
毕竟刷刷社交媒体你就会意识到,对于不少十几岁的,甚至还不可以上路骑行的少年而言,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九号电动车,其所产生的成就感,完全不逊于“不到30就开上了兰博基尼”。
在那些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抒情文案里,九号被少男少女们冠以了各种与青春有关的矫情前缀:
“破碎的梦”,“抢对象的”,“骑100公里去找她”,“买给当年那个不成熟的自己”.......
哪怕不能拥有,有些孩子也将自己的自行车也冠以九号之名,以此来彰显心中对于追风的渴望。
而把视角切到父母,九号则成了孩子每天心心念念的贵价时尚单品。
“爸爸/妈妈,我要买九号!”这句话如同一句魔咒,成为了不少视频和文字描述里两代人的主要矛盾来源:
固执的孩童撒泼打滚,缠着父母非要搞一台九号骑骑。
而头痛的爸妈则将之视作是孩子们攀比之心的作祟——
尽管不少小孩根本就没到骑行年龄,一台几千块钱的两轮电瓶对很多家庭都不是一笔小开销,但既然我同学有了,所以我也一定要拥有。
当然,有一些短视频的台词比较戏剧性,看着摆拍感比较强烈。但相对于其他电动车品牌,九号在00、10后的心中确实更富影响力。
而这种影响力,也确实有销量来作为托底。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九号的电动两轮车销量增速高达99.5%,差不多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
从出货量从700万台到800万台,九号更是仅花了60多天。
给两轮电车赋予四轮电车的科技感,成了这家年轻企业的的“财富密码”。
九号,凭什么成“顶流”?
在踏入两轮电动车赛道前,九号的主营业务是平衡车和机器人,一度是小米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
在2020年上创业板时,两位创始人还特意把敲钟的机会,让给了自家的“方糖”机器人,以此来彰显企业的科技基因。
所以九号做两轮电动车,一来是有平衡车产业链的技术积累,二来是有一以贯之的研发传统,缺的只是一个入局的契机。
2019年4月,两轮电动车新国标的实施,让全国将近2亿辆“非标车”有了迭代需求,九号看上了这片可能的蓝海,便于当年年末,强势踏入了两轮电动车的战场。
根据当年东吴证券的研报,九号最初赚钱的思路可以概括为:
用公司智能技术给两轮电动车赋能,在这个渗透率只有1.5%的利基市场做出差异化,然后靠每年OTA的升级费用,来拉高自家产品整体利润率。
而作为以智能为卖点之一的“新玩家”,这家企业当时最大的对手,便是比自己入局整整早5年的小牛。
在当年电动两轮车新品发布会上,九号用苹果和特斯拉来明志,在PPT上全面对标小牛的产品,在网络上还引发了两家企业之间的口水战。
在一开始,九号和小牛高度相似:
在两轮电动车的外观设计上,二者都试图去摆脱其“买菜代步”的刻板印象,转而给与了购买者相当大的零件改装自由。
所以在颜值和速度上,小牛和九号都迅速与老牌两轮电车品牌做出了差异化。
当然,这里面的一些违规改装,也在某些城市给当地的交通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而在智能领域,尽管2025年上半年,九号公司研发投入高达5.22亿元,而小牛电动的研发支出仅为7351.85万元,远远落后于前者。
但从在当下的体感看,这两家在车载智能上依然算打得有来有回,小牛有巡航和远程启动,九号便拿出自动启动和车辆感应;九号搞出了所谓的“辅助驾驶”,小牛便与高德地图合作推出了AI骑行导航动态预警.....
然而,早在2022年,九号电动车就在销量上,首次将小牛超越。
造成后来者居上的原因有很多:
九号在不少车型的价格上,都要比小牛的对标竞品便宜一点;九号比小牛更重视线下,门店开得更快,经销链路做得更规范化,让门店老板更乐意于卖他家的车......
但更关键的转折,可能是小牛在2021年实在按捺不住两轮变四轮的心,以NIUTRON之名正式进军电动汽车赛道。
可因为与造车的企业合作出了问题,致使该品牌的首款车型在2万预订的不错开局下,最终因无法交车而草草收场。
这边小牛四轮造车梦碎,那边九号则加紧在两轮领域攻城略地,一边扩渠道,一边与王者荣耀、英雄联盟和蛋仔派对搞联动,剑指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
而在调研中,该群体占据了两轮电车车主的六成以上——拿捏住他们,就相当于拿捏住了未来的市场。
不过,不论是现在处于领先地位的九号,还是正在调整经营策略试图卷土重来的小牛,它们的存在,确实深刻改变了当下两轮电车市场的格局,重演了已经在四轮电车世界里发生过一次的迭代。
下沉的“科技平权”
平心而论,如今中国两轮电车世界里的巨头,依然是爱玛、雅迪这样的传统玩家。
同样还是在2022年,小牛和九号加起来的销量,也不到雅迪1400万总销量的五分之一。
但新势力的智能与个性化,显然让它们有着更强劲的增长,更丰厚的毛利率与更大的潜能,确实也迫使这些大玩家被迫跟着做出改变。
在2019年之前,小牛确实就像“两轮版的特斯拉”一样,销售着市面上为数不多的,能算得上构成机车互联的两轮电动。
而如今,蓝牙解锁和APP绑定定位,几乎已经成了所有电动车的出场标配。
比拼谁的座驾更智能,这不仅是车圈各大新势力的主战场,是他们所进行的一场针对“炫酷”的定义权争夺战。
其战火,也扩散和下放到了两轮车的世界:
虽然一台电动车或电摩托的价格,可能只是一台电车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但四轮是用来承载事业家庭的,两轮才是用来托举年少轻狂的——
没拿驾照,没钱买车的半大小子,甚至比那些握方向盘的,更加渴望科技的乐趣和出行的自由。
而九号和小牛便瞄准了这个群体的需求,并以他们为起点,打开了两轮电车的新市场,就如同当年特斯拉强势出现,搅动了四轮车的格局一样。
而在2025年这个节点来看,九号又显然走得相对更远,更能唤起年轻群体对于速度的渴望。
所以,它的产品,便成了青春版的座驾、丐版的超跑,成了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下沉的“科技平权”。
而只要四轮世界对于智能的追求不停歇,那九号和小牛的故事也就能继续讲。
参考资料
两个学霸联手,干出两轮电动车界的扛把子,最华人
九号机器人总裁王野:没把握超越特斯拉前不碰电动汽车,雷军多次告诫过,动点科技
2020年盈利7347万,九号公司靠电动车摆脱“小米依赖症”,有牛财经
九号公司(689009)从国内到海外,深度透析公司电动两轮车业 务成长逻辑,东吴证券
雅迪、绿源们的渠道与品牌壁垒,仍是九号突围的阻碍,节点财经
半年挣了66亿的九号电动车,惨遭3C认证除名,锌财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ID:phoenixweekly),作者:凯斯,编辑:闫如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