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招回归钉钉145天,想用表格卷「死」对手

硅基研究室·2025年08月26日 18:25
协同办公大战的另一面

重回钉钉的四个多月,创始人无招(陈航)这样回忆起自己的两段创业史:

一段是富二代,一段是真创业。

“10年前进驻湖畔花园,当时来往做不下去了,在湖畔启动创业是大公司创业,我们只要埋头把产品做好,各种行政、财务、人事、法务全都不用担心,钱更加不用担心,反正是富二代。”

与「云钉一体」相悖,「富二代」选择出走,无招创办了一家名为两氢一氧的公司,四个月前,阿里以收购的形式将无招召回,钉钉迎来了它的「初始团队」——除无招外,还有任卿(花名「易统」)和朱鸿(花名「一栗」)。

无招将这段四年半的「独立创业」称为是「穿着棉袄上班的创业」、「白手起家的创业」。

在两氢一氧,无招三部电梯只开一部,他规定开空调的制度「30摄氏度以上、零摄氏度以下」。

两段创业经历后,回归钉钉的四个月,无招试图让十岁的钉钉重回创业时刻,这可以视作他的第三次创业——从钉钉8.0发布口号设定为「蕨地重生」就能看出来。

钉钉十年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访客中心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甚至走廊也站满了人,人们对无招和钉钉的质疑和期待都很多。

一周前,无招本人陷入一场争议中,与之相对应的是阿里正式结束「1+6+N」的组织架构,电商、云和AI成为集团核心方向,钉钉和夸克等诸多创新应用被划分为其他类别。

如果将电商和云比做是阿里整体增长的航母,那么代表阿里AI to B的钉钉To C的夸克则是两艘轻舰,他们必须执行阿里在AI上的「又快又好」的任务。

大公司总有惯性,十年的钉钉也一样。

重回「创业时刻」,显然并不容易。更关键还有眼前协同办公赛道竞争的日益激烈——钉钉、飞书和企微人们惯常将三家出自大厂的企业称为「协同办公三杰」,后者也相继发布了新的AI办公产品和相似的野心:

在AI时代,创造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竞争的硝烟也在几家公司里弥漫,特别是钉钉和飞书——7月飞书的发布会上,飞书CEO谢欣在采访中多次提到无招和钉钉,一个月后,无招也在发布会里主动提及友商,双方的公关甚至围绕一张表格展开了pr战。

「商战」既是对增长的焦虑,也释放出新的信号,至少在AI化上,协同办公企业找到了统一确定性的共识方向。

无招回归145天,钉钉从大变小

十周年现场,钉钉给前来参加的媒体邀请函是一盆「蕨」。

「蕨」被视为一种高等植物,在不少钉钉人眼里,这是一个象征:随着创始人无招的回归,钉钉开始自内重构,向外进攻。

去年8月钉钉举办的生态大会上,就发生极具戏剧性的一幕:独自创业的无招受邀登台,进行了开场演讲,他提出了对钉钉发展的三个思考:

做小钉钉、做好钉钉、做酷钉钉。

新钉钉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无招的判断,这当然也是阿里整体对AI战略的变化,以及对无招的重视。钉钉十周年发布现场,这是一场很无招的发布会。

钉钉在会场的一角设置了十周年的创业回顾,几乎都是无招的金句,团队穿回了印有「BE CRAZY」(保持疯狂)的T恤,一位来自广东的制造企业IT负责人向「硅基研究室」形容她的感受,“一个更狠的钉钉回来了”。

钉钉创业瞬间 图源:作者拍摄

这种「狠劲」既源自无招本人,也是集团整体AI战略对钉钉的押注。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此前曾在财报会说,钉钉是阿里面向企业端最重要的AI应用资产,“未来在企业端会有非常多用AI重塑企业内协作、协同的场景和机会。”

回归的145天,钉钉内部经历了一场「自上而下、从大变小」的激进改革。

一是在产品端,重新梳理场景,优化产品体验。

无招回归后,对钉钉做了一次全面的用户反馈,集中拜访了一批客户,具体举措包括但不限于:梳理N个最小的MVP场景、砍掉付费墙、全面对标竞对等。

据无招现场公布的数据,四个月内总计对1850项需求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对5704项问题、20多个产品进行了修复和优化,这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

优化原有产品的同时,无招也在新产品端展现出进攻之态,这之中包括本次发布会端出的钉钉One、企业AI搜索引擎「AI搜问」、AI表格、AI听记、智能硬件DingTalk A1等5个新AI产品。

二是在生态端,双管齐下,做高收入和做厚生态。

一方面,在生态服务商,据媒体报道,钉钉收紧了合作伙伴分佣政策,6月底取消服务商在客户续费三年后的提成。

换言之,服务商为钉钉引入的客户,续费三年后的再次续费收入,将全部归属钉钉。另一方面,聚焦新的客户增量,如一人公司(小微企业)和出海企业。

三是在组织侧,从大变小,加快创新的节奏和速度,挑选具备AI信仰的人。

「硅基研究室」了解,近期钉钉内部也发生了一系列人员变动,其中钉钉早期员工炎冰也已于上月离职。

有人离开的同时,无招开始将钉钉「变小」——内部设立十余个创新小组,实现封闭开发,尝试解决创新力低下等问题,例如钉钉Oneo团队代号为「西游记」。

“四个月以来,我就想钉钉再做一次怎么做?别人说我工作狂,实际上我每一天都是挺兴奋的”。无招在发布会这样现场表示。

一位四年的钉钉服务商看完发布会的感觉是「既期待、又冷静」,他告诉「硅基研究室」,无招回来四个月,改变还需要时间,但不管怎样还是让他们看到了一种新方法,“不是为了抄作业”。

「表格大战」的另一面

在外界看来,这场协同办公新竞争的赛点落在了一个具像化的产品上——表格。

今年7月,钉钉将发布AI表格的时间点定为飞书未来无限大会的前一天,当天飞书宣布多维表格月活用户即将突破1000万大关,新一代飞书多维表格数据库容量提升至支持1000万热行。

8月25日钉钉AI格的分论坛现场,原定两点的会议下午一点半就已挤满了人,钉钉员工不得不加椅子,现场员工说:“没想到有这么多人”。

钉钉AI表格现场挤满了人 图源:作者拍摄

「硅基研究室」了解到,钉钉AI表格团队从原有的二三十个人团队扩容至100多个人团队,且和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团队合作,目前已能实现单表100万热行的实时计算。

钉钉AI表格的负责人也现场提及到了飞书,他们展示了相同业务场景下,100万单表数据全量计算速度对比。钉钉同时计划在年底,对标飞书的单表容量,支持1000万热行。

在飞书、钉钉紧咬表格之时,8月20日微信在5.0版企业微信中也推出了智能表格。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硅基研究室」,企微推出表格类产品并不意外,但从发布的功能来看还是延续了其防御性竞争的思路:“更多还是强调表格和企微的连接,眼下在表格上投入更多精力的还是钉钉和飞书”。

AI表格成为竞争热点的原因也并不难理解:因为表格建立在企业的数据、实际业务场景和决策的人。

在各家比拼「表格字段更多」、「AI功能更炫」的背后,表格大战的另一面是协同办公巨头们更大的野心:让表格成为协同办公AI时代的新入口。

首先,表格更轻量,可以直接面向企业业务一线员工而非技术人员。飞书CEO谢欣在接受晚点采访时也提到:“企业客户对这种轻量业务系统的需求是长期存在、且极其庞大的。”

其次,表格可以协同办公巨头内部串联其他业务的「插件」。表格可以集成飞书钉钉内部的其他应用功能,如IM、文档、会议、知识库等,加速企业融入平台。

更为关键的是,协同办公巨头可以借表格,进入更重更深的协同办公业务——如IPD、ERP、CRM等,这些占据了中国企业IT核心资产投入的大头。

包括飞书、钉钉已经开始深入这些企业软件核心业务,比如钉钉的Teambition、飞书的IPD项目。

上述来自广东的制造企业IT负责人告诉「硅基研究室」,他们此前尝试了诸多IPD产品,但由于企业数字化底子不好,IPD太重,没有办法落在实际业务中,考虑AI表格则是希望以更轻量化的方式带领团队把一些基础任务先管起来。

换言之,协同办公巨头表面上争的是表格,其实争的是把重点业务做深的入口。

短期来看,钉钉和飞书的表格大战还会继续,双方正在互相优化体验。

以数据源为例,钉钉此前只能获取体系内的数据,飞书的数据源更多。

但「硅基研究室」也了解到,发布会现场,钉钉AI表格负责人提到,内部也已准备了2000多个外部数据的连接器,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做升级。

无招在接受「硅星人」采访时提到和飞书多维表格的对比:“很多点上(我们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可能对方依然有非常多优秀的东西供我们借鉴学习,但都是为了打造优秀产品,不是谁抄谁的东西,要说抄,那起点就是我们。”

但有AI表格玩家告诉「硅基研究室」,当下双方更深的竞争还在于「能否打动业务老板」。

“表格的门槛其实并不低,一方面企业自己内部要有人愿意花精力梳理业务SOP,打通数据,让数据流动起来;另一方面,还要能灵活运营飞书钉钉生态内的能力,这必须要业务一把手拍板”。

也就是说,除了深化AI表格的功能外,推广AI表格的渗透也需要不小的成本。

在推广上,飞书和钉钉都推出了独立版应用,同时,飞书多维表格也在直播间售卖「百元电商行业模版」,从熟悉的行业开始,直接卖轻量化的模版解决方案。

飞书多维表格直播间  图源:视频号截图

某种程度上,这场新的协同办公战,无论是飞书,还是钉钉,都在摸着对方过河。

飞书在2024年年初,在自我革命里,通过精简组织,在大刀阔斧中摸到了创业的手感。一年后的钉钉同样在无招的带领下,开始重回创业时刻。

在双方的企业案例里,我们看到了对方的影子——比如飞书开始具备钉钉常强调的乙方思维,开始深度理解客户;钉钉也在AI表格里强调起了字节常说的OKR。

表格大战不是终点,而是AI时代新一轮协同办公竞赛的起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基研究室”,作者:kiki,36氪经授权发布。

+1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