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0美元之后,黄金这把火还能烧多久
处于高位的国际金价再次掉头向上。
8月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黄金期价收于每盎司3399.80美元,涨幅为1.53%,触及一周高点;次日,伦敦现货金飙至3362.09美元,单日涨幅2.25%,创半年最大单日纪录;国内柜台价随即跟进,最近几日,十家主要品牌金店报价全线突破千元整数位。
01
金价高位再现“涨声”
今年以来,关于黄金的新闻只有两个:“金价大涨”和“金价大跌”。从总体趋势上看,金价仍呈上扬形态,盘中的跌宕回调,则更加剧了投资者的炒金热情。
回顾本轮行情,起点可追溯至2024年四季度。彼时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指数回落,黄金ETF持仓止跌回升;进入2025年,特朗普政府关税清单再度加码,全球贸易前景急转直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在3月攀至2000年以来新高。
避险资金涌向金市,仅2月至4月全球黄金ETF流入规模已与疫情初期、俄乌冲突时等量齐观。央行购金则提供了另一股“慢火”——2024年全球官方部门连续第三年净增持逾千吨,中国央行亦在四季度低调增持44吨至2279.6吨,黄金储备排名升至全球第六。
需求结构上,央行、ETF与零售出现“三足鼎立”。
全球黄金ETF投资二季度流入170.5吨,去年同期为流出7.1吨。在一季度创纪录的流入量支持下,上半年全球黄金ETF需求总量达397.1吨,创下自2020年以来的最高上半年纪录。
与此同时,年轻消费群体加入购金大军,“90后”“00后”成为金饰消费主力,轻克重、设计感强的SKU取代传统大克重金镯,既满足装饰,也兼顾“微投资”属性。 强劲的黄金投资需求成为推动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走高的主要动力。
世界黄金协会(WGC)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在季度平均金价达3280.35美元/盎司的情况下,二季度的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1249吨,同比增长3%。黄金需求总量是指金饰制造、科技制造、投资、央行净买入以及场外交易(OTC)的总和。
8月5日,现货黄金向上触及3380美元/盎司,日内涨0.19%。
消息面上,影响金价的两大关键变量接连落地:一是美联储宣布连续第五次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市场对年内降息的预期逐渐升温;二是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双方达成共识。
02
未来走势存不确定性
展望短期金价走势,市场观点普遍谨慎。国际金价的走势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若美联储继续加息,金价可能面临进一步下跌的风险。然而,若全球经济形势再度恶化,市场避险情绪回升,金价也有可能上涨。
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金价的支撑位和阻力位将对未来走势产生影响。若金价跌破某一重要支撑位,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抛售。而市场情绪的变化,也会在短期内对金价产生影响。
尽管金价出现大幅波动,但众多分析人士认为,黄金牛市并未终结,中长期来看,黄金价格依然具备上涨潜力。随着贸易缓和利好逐渐消化,黄金的避险和抗通胀属性将再次凸显。同时,尽管美联储降息节奏可能放缓,但全球主要央行仍处于宽松周期,长期来看实际利率下行将提升黄金的持有价值。此外,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以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等因素,都将为黄金价格提供了长期支撑。
不过,价格越高,分歧越大。中金公司据此将年内金价波动区间上调至3000-3300美元,认为“不确定性环境中的确定性溢价”仍将持续;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长和与关税相关的通胀担忧将在今年下半年继续加剧,加上美元走软,花旗银行将未来三个月的金价预期从每盎司3300美元调高至3500美元。
从央行的动作来看,全球央行购金态势延续但节奏有所放缓。上述报告显示,2025年二季度共增储166吨。尽管购金增速放缓,但在持续的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条件下,全球央行购金量仍处于显著高位水平。
硬币的另一面是,黄金“超买”信号也在累积。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持仓已升至2020年9月以来高位。更关键的是,金价与美元实际利率的负相关关系自6月起弱化,黄金或面临“利多出尽”的技术修正。
站在当下,金价的每一次新高都在改写估值坐标。机构建议回归配置本源——把黄金视为组合中的“波动减震器”而非单边押注工具。
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认为,出于多元化考虑,主要经济体的财政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仍将持续支持金价走势。“我们预计年内美联储仍会有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降息有利于减少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因此此举利好金价。不过短期内,金价走势可能与美元走势的相关性更大。”
世界黄金协会分析师Louise Street表示,上半年美元金价涨幅高达26%,跑赢多数主流资产类别。如此强势的开局,意味着今年下半年金价可能会在相对窄幅的区间内震荡。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前景仍高度不明朗,这或许将为黄金提供进一步支撑。若全球经济或地缘政治局势出现任何实质性恶化,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都可能被进一步放大,推动金价再度走高。
历史数据显示,在美元贬值、通胀高企、地缘冲突三大场景叠加的年份,黄金年化回报可达15%—20%;但在美元走强、实际利率回升阶段,黄金亦可能回吐半数涨幅。
因此,高位“涨声”并非冲锋号,而更像一次压力测试:测试投资者的风险预算是否充足,测试全球央行的购金节奏能否持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者网-思维财经”,作者:夏莹,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