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今天大扫货
没有最火,只有更火。
投资界今日(7月21日)拿到三笔具身智能融资:
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逐际动力同样获新一轮融资;众擎机器人也宣布近10亿元Pre-A++轮和A1轮融资。当中浮现着一个共同的身影——京东。
悄然间,刘强东带领着京东成为中国具身智能赛道最活跃的捕手之一。
这段时间里,具身智能高潮不断,一边是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掀起上市热潮,一边是创业公司你追我赶的融资竞赛。格局将定,时不我待,留给大家厮杀的时间不多了。
京东扫货
刚刚领投三笔融资
具身智能融资彻底杀疯了。
首先是千寻智能(Spirit AI),今天宣布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中网投、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复星锐正等知名机构跟投。同时,Prosperity 7 Ventures(P7)、顺为资本、华控基金、华发集团、千乘资本、靖亚资本、弘晖基金等老股东纷纷超额追加投资。
公司身后是两位大牛——创始人兼CEO韩峰涛是机器人行业老兵,他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后来到浙江大学攻读神经网络方向的研究生,曾参与创办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高阳,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具身智能领域泰斗Pieter Abbeel,专注于机器人跨模态交互研究。今年6月,千寻智能正式发布搭载自研VLA模型的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
再看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宣布新一轮融资获京东战略领投。至此,逐际动力身后集结阿里巴巴集团、招商局创投、尚颀资本、蔚来资本、联想创投、彼岸时代、纳爱斯集团,绿洲资本、明势创投、峰瑞资本、高捷资本、南山战新投等。
公司坐落在深圳南山区,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博士毕业于普渡大学。公司旗下双足机器人TRON 1自去年10月发布以来,客户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智能设备企业和科技公司等,TRON 1双轮足更以其极简的形态和多地形移动能力,在巡检、安防、配送等场景与开发者一起开展了规模化应用的探索。
距离逐际动力不远的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曾创立小鹏旗下机器人团队“鹏行智能”的赵同阳在2023年10月创办众擎机器人,成立仅10个月就推出了第一款全开源全尺寸双足机器人产品。
同样在今天,众擎机器人宣布今年7月完成两轮融资,其中Pre-A++轮由小鹏汽车作为基石出资人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投资;A1轮融资由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投,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旗下国晨基金、黄浦江资本等财投参投。同时,中东资本、国香资本、弘晖基金、浔商创投、包河创投等老股东也参与了这两轮的连续增资。
纵观下来,今天三笔具身智能融资都是京东领投,令人惊讶。
刘强东的决心
如此一幕,京东具身智能版图悄然浮现。
其实早在去年7月,京东就曾向橡鹿科技战略投资了2亿人民币。这是一家生活服务机器人研发商,产品涵盖酒店自助终端、配送服务机器人等品类,打造了鲸小住酒店自助终端、酒店配送机器人鲸小远H2和H9等多款产品。
2025年,京东加快具身智能战略步伐,不仅成立“智能机器人业务”部门——全面布局智能机器人这一战略新兴产业,还开始扫货具身智能创业公司。
当中,智元机器人最为典型。今年5月,智元机器人透露完成新一轮融资,京东成为新晋股东之一。最近智元要约收购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有望成为京东投出的第一个机器人IPO。
此间,刘强东的亲自行动正是京东战略意志的集中体现。
犹记得今年3月,久未在公共场合露面的刘强东现身香港科技大学,参观了该校讲座教授贾佳亚团队的多模态模型Mini-Gemini等人工智能项目。另外,刘强东还参观了郑家纯机器人实验室和无人机的噪声测试平台等。
此前2024第四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曾表示考虑到京东的业务模式特点,京东在供应链方面会更加深入应用AI。例如,在物流方面,AI算法在供应链管理和履约环节上可以提升需求和供给匹配的精准度,并且提升物流的自动化水平。
同时在核心零售场景中,京东通过AI重塑了搜索和推荐体系,提高搜索满意度和流量分发效率;此外还推出AI导购助手、精研以及AI数字人,如在去年4月刘强东“采销东哥AI数字人”在京东超市采销直播间开启自己的直播首秀。
“未来AGI(通用人工智能)必须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伴随具身智能驶入深水区,京东正在搭建一个从底层硬件到场景落地的闭环生态。
今年7月,京东推出了面向机器人领域的“JoyInside平台”,旨在构建人形机器人在零售、物流场景的落地生态,整合了京东大模型在客服、数字人、导购等场景多年沉淀的智能交互经验。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多家机器人厂商产品,如MagicDog Pro四足机器人、众擎PM01等等。与此同时,京东还与地平线机器人、科沃斯、九号公司、新时达、埃夫特、上海鲸鱼机器人等确立深度合作关系。
如此来看,京东此番出手并非只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行为,而是在押注一个能重构其物流、零售等核心业务的未来产业,抓住下一时代的船票:具身智能。
正如京东今日表示,目前公司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未来将聚焦供应链场景,持续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来构建技术创新生态。
厮杀背后
只有订单,才能活下去
目之所及,中国具身智能正迎来一场爆发。
7月份还没结束,就已有一连串融资诞生:跨维智能完成A1&A2轮数亿元融资;几乎同一时间,星海图完成A4、A5两轮超1亿美元融资;它石智航也宣布获得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星动纪元和云深处科技也纷纷官宣,各自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久前,银河通用完成新一轮超11亿元融资,汇聚了宁德时代上市公司战投、溥泉资本(CATL Capital)、国家开发银行国开科创、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纪源资本等机构,并获得多家老股东追加投资。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目前为止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单笔最大融资。
风向标一幕也来了——稚晖君和王兴兴,这两个具身领域的标志性创始人,不约而同开始IPO征程。先是智元要约收购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一夜之间闯入科创板;紧随其后,上周五证监会披露宇树科技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开始冲刺A股。
赛道空前激烈,大家都在比拼谁的“子弹”储备更充足。然而现实挑战也摆在眼前,大多数具身智能企业都还处于早期阶段,对于商业化也只称得上是在摸索,尚未完全形成规模化落地。
亦有不少投资人表示,对具身智能未来的估值承压持谨慎态度,担忧行业火爆过度推高估值,缺乏真实商业收入支撑。
正如大家普遍的共识,商业化是摆在具身智能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我们看到,最近具身智能融资里面,诸如京东、美团这样的产业资本比以往的财务投资机构更为积极。因为,他们不止带来资金,还有订单。
最近,订单成为具身赛道的试金石。7月,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在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中标。其中,智元机器人中标订单预算为7800万元(含税);宇树科技中标订单预算为4605万元(含税)。
而刚刚过去的周末,优必选宣布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再次刷新纪录。
这里终将会经历一番残酷洗牌。比拼到最后,往往会回归最朴素的商业本质——只有源源不断拿到订单的公司才能活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周佳丽 刘博,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