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教授虞将苗出席ISTIF 2025香港会议接受访谈 创新构建“聪明的路” 赋能道路建养新格局

36氪广东的朋友们·2025年06月09日 14:22
中国的道路基建正在向高性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需求转变,注重道路建设的绿色化和高效化。

6月6日至7日,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会议在香港成功举办。大会汇聚全球创新力量,以“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转型”主题共商可持续发展路径。会议期间,华运通达科技集团董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虞将苗接受媒体访谈,系统阐述华运通达在国家道路建养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和发展理念。

虞将苗表示,传统的道路养护资源消耗大、寿命不长且降碳效率低。而中国的道路基建正在向高性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需求转变,注重道路建设的绿色化和高效化。其多年的创新成果“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体系”结合国际先进的同步摊铺工艺,完美解决了传统厚度磨耗层原材料消耗大、施工效率低、环保效益差、功能衰减快等痛点问题,在提升道路品质、节约优质稀缺资源、降低建设成本方面,具有革命性的领先优势。

谈及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工程等超级工程攻坚,虞将苗强调三地融合创新。他表示,超级工程的建设突破主要体现在设计、材料研发、高性能材料应用以及建造水平提升等方面,使其能在各种极端气候环境中具有更强韧性、更长使用寿命和更高品质。在抗风抗震、低碳设计等领域,粤港澳三地团队通过成熟的交流机制和产业互动,可在标准建设及创新技术应用方面合作打造更高、更完善的标准体系,共同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智慧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

展望智慧交通新生态,虞将苗生动比喻“既要有智慧的车,也要有聪明的路。”虞将苗表示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始终与载运工具变革同步,而智能道路则是为适应智慧车辆的发展需求而兴起的概念。通过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道路建设成能主动提供信息交换和支持的“聪明”的基础设施,从而实现车与路的协同运行。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良好的条件来共同绘制智能道路的发展蓝图,并有望成为全球范围内智能道路行业领先的研发与应用中心。

近年来,华运通达以卓越技术,让世界见证绿色基建的磅礴力量。从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走出的华运通达,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手握专利80余项,近四年产值连破亿元,依托佛山总部将“毫米级”技术输向全球。作为湾区高新技术企业,虞将苗表示,华运通达将紧抓时代机遇,投身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浪潮,深耕“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等新一代韧性路面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研究,为推动国家道路建养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从实验室的研发试验到跨海大桥的万吨承载,从珠江口的暴雨冲击到喀什的烈日考验,这条由湾区智慧淬炼的科技之路,正延伸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方。

创新缤纷,星耀维港。在本次博鳌科创论坛大会展区,华运通达科技集团展出的的高韧超薄磨耗层样本令人惊叹——这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以极限6毫米的厚度承载港珠澳大桥万吨车流的骄人表现,引起众多围观嘉宾的啧啧称赞,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孙东表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加速重构,呈现多极化态势,亚洲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创新增长角色。

2025-06-0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