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pe大中华区商务总监Ella Yuan:出海浪潮中的“支付”暗礁
出海,正在成为勇敢者们的商业探险。
当下国内市场的企业们,正在面临着新大航海时代。每一个商业个体,都在寻找内需之外增长新可能。东南亚,几乎是每个出海企业的必经之路。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被视为未来极具潜力的市场蓝海。而机遇永远与风险并存,迥异的商业环境,仿佛航海路上的暗礁与风浪,稍有不慎,便是船毁人亡的折戟。
6月6日,“全球品牌大会·新加坡站”于新加坡莱福士城会展中心圆满落幕,围绕产品、服务与投资等各方面话题,众多出海领军人物与产业链一线代表等共同出席,共同探讨2024“下南洋”的叙事新逻辑。
以下为Stripe大中华区商务总监Ella Yuan的演讲实录: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可以代表Stripe与大家见面。我们也在一直探索如何去助力中国企业的出海业务,来帮助他们获得海外的高速成长。
Stripe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从广义概念来说,我们的主要业务是海外支付收单。更具像化的理解,就是海外消费者与企业业务的“付款动作”。
简单来说,你的业务有独特优势,但是你是否能够将消费者的“钱包里的钱”迅速转化成实际“订单”,这就是我们专业能力要发挥的地方。而我是服务大中华区大客户团队,许多大客户在落地海外支付、拓展海外业务的时候,会有许多关心的话题。
总的来讲可能无外乎三点。
第一,合规性。中国金融环境、支付环境和海外是非常不一样的。国内基本Alipay(支付宝)与WechatPay(微信支付)量大支付方式覆盖了90%以上的支付场景。而海外的支付环境在众多国家中截然不同,我们应该如何保证,在拓展海外业务和市场时的合规性?
这需要遵守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避免因为不正当或者可能操作上的一些失误而导致的一些法律风险。
第二,资金安全。在海外需要验证商业模型可行,或者产生收益时,需要从“账面”可靠且迅速地转移到“落袋为安”。Stripe在这一点会对客户的资金严格保护。
第三,消费者体验。海外支付渠道其实很多元化,包括银行转账、银行借记、信用卡等等,不同支付方式是跨国界常见的难题,如何用到当地消费者喜欢一个支付渠道,更快地完成支付。我们尝试着在全球范围内纳入不同的支付方式,希望在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时,支付不会成为一个阻碍。
而Stripe在收单、线下支付、资金收集等功能之外,我们还有两大块业务。
比如SaaS服务,我们和银行与其他金融体系有良好关系,可以将这些关系与生态,以及一些SaaS化的功能和工具,作为支付能力变现给企业的客户服务能力。
再比如计税。海外运营的一大难题就是税务,像美国市场的计税就非常复杂,Stripe有专门产品来帮助本地消费计税。
就目前而言,我们可以支持超过135种币种的交易、40多个国家的本地收单。简单理解,就是你可以通过Stripe,就能链接到大部分国家的本地业务收单,来降低业务可行性的探索成本。
我们的系统性也得到了权威认可。比如Forrester Wave™每年都会对支付行业不同支付公司的评估,Stripe连续三年拿到了最高评分。我们也希望与大家一起成长。
Stripe已经服务了全球众多企业,我们的合作模式更接近于企业专注在自己的业务、产品上,而金融支付端的具体业务,则由Stripe解决。而在服务大客户时,我们会提供一对一服务,针对业务模型、资金链路、消费者体验来给出定制化解决方案。
而解决方案核心要考虑的三个点,一是完成收入增长,二是快速上线Stripe最简单的接入方式(只用7行代码),只需要通过这些代码就能接入海外支付,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上线支付渠道,来拓展新兴市场。
三是客户满意度,一个是企业对于某个国际市场的满意度,一个是消费者对于产品支付链路的满意度。当然,支付链路的无感,反而是最大的满意,这代表着消费者不会再支付链路上流失。
除了已经覆盖的45个国家,我们每年都在进行拓展。这其实和大家一样,在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我们也会考虑全球化的拓展。这也是可以讨论的点——什么是最符合本地的支付方式。
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支付方式。在过去的十年里,和中国不同的是,国际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新兴支付方式。比如新兴的“先买后付”,比如部分“钱包”应用。越来越多的支付方式,对我们出海的企业意味收单难度的上升,因为每多出一个支付渠道就代表着消费者被稀释。
这也是Stripe在尝试解决的:将本地广泛的各种支付方式一站式接通。消费者也可以在对你支付的时候,更快地选择到自己想要使用的支付方式进行支付。因为支付和金融的底层数据相对复杂,我们选择以整合API的方式,来帮助企业减少欺诈消费,节省支付损失,甚至直接带来了销售提升。
我们的支付优化方向,主要是三个点。
其一,更好的基础建设。这主要围绕Stripe的技术开发、底层搭建。因为我们全球布局的办公室,所以技术开发团队约等于是24小时运行,保障支付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二,更好的数据。Stripe除了收单能力之外,也有发卡的能力。这决定了我们拥有更高的视角,我们会知道金融体系与银行体系会更关注什么数据。而在消费端,全球我们超过10亿个数据节点,可以提供更为更高效更完整的数据。
其三,更好的技术。我们会持续进行模型与产品的开发和改进。这包括支付链路的“陷阱”,我们提供了API和开发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开发成本和人员投入。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20年内的电商发展,但在新加坡,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市场线下交易非常繁荣,甚至将近有80%的商业行为还是通过线下面对面来完成的支付。
这是许多出海企业必须要注意的点:要面对这样日益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除了电商、线下店之外,还有移动端订阅服务,甚至一些社交平台的交易,这些都可以被“收单”。而这些数据被统一收纳后,可以成为商业反应的调整基础,因为这代表着更全面、及时、准确的洞察。
另一方面,是本地计税。对比新加坡或者一些欧洲地区的固定税,美国税务系统是相对比较复杂。通过实时系统对接,我们可以在消费者发生的每一笔订单,实时计算这笔订单产生的消费税,并沉淀在系统中,以便在年度/月度财务总结或者申报中查看。
当然,我们除了计税工作之外,也在尝试探索代缴的动作。我们已经在美国开始探索,也希望开始陆陆续续推广到更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