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夸爆她,才是害了她
又是一年三八妇女节,值得欣慰的是,致敬劳动妇女的标语已经随处可见。
但在对劳动妇女的定义中,有一种劳动仍然被很多忽视:隐形家务劳动。
“沙发底的灰尘要时常清扫、洗手液和厕纸需及时更新、家人换季衣物要洗净晾晒并收纳……”
不同于洗衣做饭等常规家务,隐形家务往往叫不上名字、却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不得不做。
动画《蜡笔小新》中提到的隐形家务概括为:没有名字的家事
尽管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格局的演变,女性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长久以来的性别分工习惯,往往仍要求她们穿梭于工作和家庭,在“职场女性”和“消费主妇”的角色间来回切换。
一方面,智能时代的到来,如网购买菜、智能扫地机等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现代人的家务负担,可也营造出了一种“数字技术解放女性”的氛围。
“女性似乎成了数字时代的田螺姑娘,劳作与付出越发不可见了。”
“没有名字的家事,为什么都变成我的工作?”
另一方面,包括隐形家务在内的各种家务,长期由女性承担。
因此也让女性“收获”了无数所谓天生爱干净、天生适合做家务的“夸奖”。
这样的倒果为因,进一步加重了家务劳动上分配的不平等。
关于隐形家务,有人评价“小题大做”,也有人表示“它的价值该被正视”。
现代男女对于隐形家务的态度如何?在承担隐形家务过程中,TA们的态度有什么转变?
我们发起的《现代人隐形家务调查》中,5210位成年男女的态度,或许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01 认为家务“做不完”女性是男性近3倍
“要做多长时间家务,才能有个干净完整的家”,社交平台 上,关于家务的讨论十分流行。
调查中我们发现,现代男女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差异十分明显。
近6成 男性认为:一个家庭的家务量每天需要“2小时或更少”做完;
女性对此则不太赞同:认为 每天“2小时或更少”能做完家务的女性,仅有不到4成。
对于家务耗时问题,女性们的普遍态度什么样?
答案揭晓: “感觉家务根本做不完” 的女性最多,达到了24.82%,是男性(8.37%)的近3倍。
独居男女外,“已婚和伴侣子女同住女性”干活最多,超一半人表示“家务几乎都是自己做”。
一个有趣的现象,男性朋友们往往并不适用这一规则——
“从来不做家务”的人中,“未婚和家人同住男性”占比最高,“已婚和家人同住男性”紧随其后。
“已婚女性”比“未婚女性”承担了更多家务,“已婚男性”则比“未婚男性”承担了更少家务。
这一情况,在家务承担者关键词中也有端倪。
除了“自己/我”之外,最多人提到了 妈妈、婆婆 等女性长辈。
持“家里人承担家务情况差不多”观点的男性比例为35.07%,有同样想法的女性仅有22.43%。
此外选择 “不知情或没有注意过”的男性是女性的1.6倍。
整体来看,家庭单位中,女性仍承担了更多家务,类似现象并非偶然。
据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在业女性工作日平均总劳动时间为649分钟,其中有酬劳动时间为495分钟。
同时女性照料家庭成员和做饭/清洁/日常采购等家务时间为154分钟,约为男性的2倍。
不仅如此,如网友@青山分享的:许多职场女性忙完工作后,下班还有家务需要打理——
调查显示,0~17岁孩子日常生活照料、辅导作业和接送主要由母亲承担的中国家庭,分别占到76.1%、67.5%和63.6%。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组成家庭,TA们的家务观念趋于达成共识:
家务不决,就找保洁。
02 现代人做家务拼“忍”,扫地机最受欢迎
对现代人而言,做家务这件事,更像是“被动触发技能”——
超8成人选择做家务的契机是“忍不下去”,5成人是“无可奈何”。
传说中的“谁干活多,取决于谁看不下去”,的确适用。
虽然我们总吐槽“谁会愿意做家务”,但调查中还是有2成朋友表示:我喜欢!
TA们享受做家务的状态,感觉解压,喜欢恢复洁净和秩序的感觉。
当然“不想做不愿做”才符合更多人的心声, 在“最喜欢的家务”评选中,最高票答案简明扼要: 没有,无。
在最讨厌和最喜欢的家务PK中,做饭都有上榜。 00后小伙伴 的心声: 吃饭,可以;洗碗,不太行。
生活、工作压力大,比起忍受痛苦,想方设法“解放双手”才是正解——
超7成人表示,自己或家人曾购买过相关电器。
其中最多人推荐和使用的是: 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和吸尘器。
网友@peanut激情安利: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电动升降晾衣机及空气清新机,隐形家务的四大伟大发明。
不过也有 许多朋友和我们分享了使用心得:电器不意味着解救双手,不费力气。
有时还可能会带来新问题。
“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本身也需要清理”“洗碗机洗碗,我洗洗碗机” 都是吐槽重灾区,另一些困扰可能也随之而来 ——
“越买越多,家里反而乱了。”
“家人觉得没啥用,认为多花钱不值当。”
“有了工具以后,做家务更变成理所当然。”
02 这届成年人:家务千千万,“孩子”占一半
尽管人们对男女平等、家务分配问题愈发关注,但如今多数中国家庭在家务分配方面,仍较为传统。
女性在洗刷/熨烫/收纳/晾晒衣物、买菜、做饭、照顾小孩等方面做了更多工作;
男性则在洗碗、扫地/吸地面/拖地、倒垃圾、修理电器/家具、照顾伴侣/老人方面承担较多。
“收纳衣物”一项尤其差距明显:做过该项家务的男性占比为6.5成,女性则达到了9成。
男女性常做隐形家务,相差最大的是 “换季整理衣柜”,差距高达34.25%。
大多数家庭里,负责回答“去年冬天的羽绒服放哪了”“我去年夏天那件短袖呢”的人,是女性。
“隐形家务千千万,三天三夜说不完”,是成年人的共同想法。
所有人补充的“看不见的家务”中,最常被提到的关键词是:
孩子、洗澡和宠物。
为了孩子和毛孩子的一切,或许可以用来概括多数成年人的生活。
“洗澡”相关家务,是大家补充“意想不到的细节”最多的一项。
网友@哈基米解释:它可能涉及帮孩子、老人洗澡,转移和归位洗漱用品、除霉刮水、刷地等等。
孩子相关家务,则是“水面下隐藏的冰山”。
孩子小时要 洗奶瓶、洗玩具、做辅食、哄睡;孩子大了要检查辅导作业、准备各种课程衣服……
新手妈妈@Lynn提到:“都说‘孩子睡了你就休息啊’,却不会关心,即使孩子休息了,妈妈也很难停下来。”
04 隐形家务对女性影响大,“付出不被认可”最抓狂
受孩子、家务等原因影响,超3成女性收入有所降低。
升职、进修、晋升、其他福利等同样“损失惨重”。
而不论男女,家务带来的最情感大困扰是:付出时间精力与获得感不对等。
感觉被家务挤压时间、耗费精力的人有近8成;
家人不配合、不认可、甚至破坏,更让人感到无奈、愤怒、崩溃。
“想尽办法但没改变“ “答应做却总潦草应付”“TA们做完我还要返工”……
做家务的人怕的不只“白天不懂夜的黑”,还有“从始至终只有自己想改变”。
“家务事太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曾有人提议“付给做家务的人一定报酬”, 我们也征集了大家的意见——
在选择“应该”的近7成人中, 女性占比达到了72.15%,男性朋友则仅有34.16%。
观念和态度的差异带来了争吵,7成人透露: 曾因家务问题有过争执、讨论;
同时近6成人表示:吵架没有解决问题。
争执、冷战、分手、离婚,尝试各种方案后,网友@刺猬的夏天一般只能无奈感叹: 家务,才是隐藏的爱情杀手。
而在“没有因家务吵过架”的人中,最常提到原因是:有人默默承担、雇保姆/保洁、大家均摊。
05 关于“隐形家务”的建议
一个家庭中,到底谁该做家务?
有人说“男性大大咧咧的,女性细心适合做家务” (这一说法我们也发起了调查,并最终得到了一些优美但不适合展现的词汇) ;
也有人说“一家人不必分那么清楚,谁做不是做”。
但长此以往,家务难免变成某个人的“义务”: 一方因个人付出长期得不到正视委屈、愤怒;另一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进一步激化矛盾。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TA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对于大家的回答,我们也总结了以下关键信息——
1.避免长辈干涉替代
@甜甜番薯仔:我和丈夫孩子三人住时,丈夫下班还能做很大一部分家务。自从婆婆来带孩子后,她会默默代劳或禁止他做家务,破坏规则比建立规则容易。
2.拒绝以爱之名将家务美化为“义务”
@蓉:夫妻俩一起做、谁有空就谁做,生活已经够辛苦了,不要内耗。
3.家务问题也要讲原则、坚定立场
@洋洋洋:争吵后一个仍积极主动完成家务,一个自然理所当然,长此以往,问题会更严重。
4.不要回避探讨和争论
@ōóǒò:不要因为争吵无果、成果难保持就放弃,争吵/讨论本质上是一场沟通,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
5.养成日常习惯,从“小”抓起
@Fay:上一代女性没有深思过,这一代女性开始深思;我能做的,就是教育男孩开始承担家务,当然,这又是一项新的家务劳动。
06 写在最后
感谢所有参与调查的朋友,为我们提供的真实数据与感受。
生活总难免一地鸡毛,可它总有不同捡起来的方式。
《蜡笔小新》无名家事一章的后半段,爸爸广志知道美伢的困扰后反问自己: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呢,为什么?
如何彻底解决家务问题,和家务问题带来的烦恼? 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日常生活中家务问题的确避不开,也逃不掉。
对于所有人而言,我们能做的或许是,首先更改掉被默认的 “家务属于看不下去的人”“家务属于眼里有活的人”“我来‘帮’你做” 的潜意识。
有了家务,就有了家;
而不是“有了家,就有了做不完的家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作者:槽值小妹,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