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陈启宗隐退,香港这个豪门迎来第三代掌门人
1月30日,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联合宣布,陈启宗先生将退任集团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执行委员会主席职位,由其子陈文博接任。该任命于2024年4月26日举行的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各自股东周年大会完结后生效。
目前,中国超富家族一代年龄渐长,二代陆续成熟,逐渐步入交接班的高峰期,传承已经成为创一代企业家必须直面的议题。恒隆集团的逆境接班有哪些启示?本文,家办新智点试图梳理这些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是时候交棒了”
1月30日,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宣布重磅人事变动。据公告,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联合宣布,陈启宗将退任集团董事长、执董及执行委员会主席职位,由其子陈文博接任。
对于交棒予儿子陈文博,陈启宗称,集团准备接班人已长达12年,于是决定在今年4月股东会后正式退任所有董事会职务。“是时候交棒了,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也是由董事会指导、公司多年精心规划的继任过程之成果。”陈启宗表示。
陈氏家族祖籍广东顺德,曾祖辈在很早便移居香港,经商致富,活跃于珠三角、香港、澳门、湛江以至海外的南洋。被视为带领家族扬名立万的关键人物陈曾熙,战前曾留学日本,修读土木工程。
1960年9月,陈曾熙于在香港创立恒隆集团,主营地产开发。1972年恒隆地产上市,吸纳公众资本进一步开拓业务。此后,陈氏恒隆集团与李嘉诚长江实业、郭得胜新鸿基地产、郭应湘合和实业和陈德泰大昌地产等急速壮大华资地产巨贾齐名。80年代,陈曾熙的资产已经高达40亿港元,名列香港十大财团之列。
1986年,陈曾熙去世,恒隆的业务交给陈曾熙的弟弟陈曾焘负责。恒隆集团在陈曾焘执掌的五年时间中风格保守,致使恒隆集团跌出香港公司实力榜的前十名。
陈启宗于1972年加入集团,自1991年起担任董事长,正式掌舵恒隆并开启了“二次创业”。
陈启宗在掌舵恒隆之后,凭借两项战略决策带领恒隆集团再次崛起:
一、1992年,恒隆进入大陆市场。在陈启宗带领下,恒隆先后拿下上海徐家汇和南京西路的两块大型土地。
其中南京西路地块彼时的总投资额达3亿美元,是当年上海静安区大规模改造总标价最高的项目。对此,当时业界一片质疑。最终,恒隆在上海先后建成恒隆广场和港汇广场,成为上海的商业地标。
陈启宗打造了以上海恒隆广场为代表的恒隆广场系列,恒隆广场在上海、沈阳、济南、无锡、天津、大连、杭州等各地拔地而起,纷纷成为当地地标式建筑。
二、成功避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90年代初,香港的地产市场低迷,但陈启宗相信市场早晚会转暖,因此在香港大量买入土地。此后几年,随着市场热度的持续增加后,陈启宗在1997年前开始抛售一些物业,换取大量的资金。陈启宗对于市场的敏锐洞察让恒隆成功地避开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当危机爆发后,楼市下跌、土地价格大幅贬值时,陈启宗在1999-2000年之间,购买了大量价格极为便宜的土地。仅其中一个项目“君临天下”后来就为他赚了200多亿港元。
面对投资,陈启宗坚信“做人不能太聪明,要准备吃一些苦,花一些功夫用乌龟的心态做兔子的事业。”
据恒隆集团披露的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隆地产的总收入约103.16亿港元,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约41.37亿港元,同比减少1%。恒隆集团的总收入约108.81亿港元,同比减少1%;归母净利润约29.31亿港元,同比减少2%。
陈启宗在业绩会上称,对儿子没有更多锦囊可授。“世界是一直在改变,过去几年世界变化特别快,且变化的方向并不是令人鼓舞的。目前大家应秉承的策略是‘保命保本’,而非寻求大发展。”
“我提倡拥抱熊市,但是「此熊非彼熊」。这次不是循环的周期性熊市,而是系统性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大发展时期,投资一定会赚大钱,现在则要反过来,保持冷静。”陈启宗在一次分享会上说道。
2 恒隆集团迎来第三代“掌舵手”
当前,恒隆集团即将迎来由家族第三代成员陈文博掌控的新时代。
陈启宗透露,恒隆挑选接班人是一步一步走过来所形成的结果,陈文博的接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集团内部长期的观察。
资料显示,陈文博现年41岁,为陈启宗之子,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并持有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颁授的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国际关系文学士学位。在加入集团前,陈启宗从事过金融、审计及风险管理工作。
2010年,陈启宗邀请陈文博回到恒隆。与此同时,陈启宗也强调,以后不会把资产留给陈文博,在公司也不会给陈文博“开绿灯”。
陈文博加入恒隆集团后即从基层做起,最初在租务管理部门任职,负责集团位于内地的在建项目工程,后逐年升迁为行政助理、高级经理、助理董事等。陈文博曾对媒体表示,初进恒隆的两年,前后左右的同事都不知道他和陈启宗的关系,彼时他每天骑自行车上班。
2016年,陈文博获委任加入董事会成为执行董事,正式进入恒隆的核心管理层。2020年9月,陈文博再升任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副董事长,与行政总裁卢韦柏一起组成集团中坚管理层力量,并独立管理集团位于内地的重要业务。陈文博还担任集团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主席,以及集团多家附属公司董事。
“2014年之前,我也有想过,是不是一定要由陈家人接班。”陈启宗称,不过,当时自己和公司董事会已经观察了文博4年,都觉得他有接班的可能性,才最终有把握下决定。于是在2016年委任他入局,并一步一步过渡至今。
对于交捧时机,正值市况不明朗,陈启宗认为,无人知晓未来环境会变得更好或更差,“择日不如今日”,故有此决定。
接棒的儿子陈文博表示,父亲陈启宗多年来给予他很大空间,经济前景虽然有些挑战,但认为此时接班是好事,对集团发展前景仍审慎乐观。“大环境有挑战,但我欢迎这个挑战。如果是在‘晴天’接班,我反而没有这么多机会学东西。”
对于恒隆在中国内地发展最高端的商业项目这一商业方针,陈文博认为是一个很清晰很稳定的方向。他相信:“未来这几年,公司不会发生策略上的大变化。”据悉,2024年恒隆集团在内地有很多工程要跟进,大概要建设36.5万平方米的物业。
3 家族企业步入交接班高峰期
目前,中国超富家族一代年龄渐长,二代陆续成熟,逐渐步入交接班的高峰期,传承已经成为创一代企业家必须直面的议题。
根据BCG对福布斯中国百强家族企业创始人年龄的分析,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出生年份在1950年代末,有超过1/4的创始人年龄在70岁或以上,且当前仍在企业担任董事长或CEO重要职位的创始人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即将面临退休。
近年来,很多民营企业已经成功完成了“新老交替”,如碧桂园的杨惠妍、娃哈哈的宗馥莉、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安踏中国总裁丁志忠等“企二代”群体都从其各自的父亲手中正式接过了权杖,顺利完成了传承。
值得注意的是,接班人的选择和权力继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传什么”“传给谁”“如何传”等问题的处理,是家族企业在交接班过程中能否实现平稳过渡的关键。
由于部分家族企业业务过于传统等因素,不少企二代接班家族企业的意愿较低,一些企业也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制度。
起家于顺德,且为中国最大家电制造商的美的集团,则在创始人何享健的带领下在2012年将美的集团掌舵人位置交给了非家族成员方洪波,其三个子女则各自拥有自己的企业。
不论家族最终能否将其目前拥有的控制权及/或领导权交予下一代,财富所有者均将面临将他们创造的财富以有效方式传承给下一代的挑战。
4 传承工具必不可少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不论是欧美还是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和制度背景下都普遍存在。
在家族传承过程中,结构化运用传承工具必不可少。在财富管理行业中,位居金融产业链顶端的家族办公室一直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家办新智点认为,作为家族财富管理的最高形态,家办可以理解为一个为超高净值人士或家族提供:投资、税务、法律、健康、教育、医疗、艺术、慈善等服务的360度财富管理公司,使家族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海外,家族办公室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业态,成为超富人群普遍采用的财富管理载体。
近年来,家族办公室在专业化财富管理和代际传承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家办愈加受到中国超富家族的认可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超富家族选择成立家办以帮助自身在“动荡的水域”中顺利航行,中国家办的数量及资产管理规模均出现强劲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超富家族而言,除了财富传承外,家族精神传承等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同样尤为重要。对于家族办公室而言,除了除了为家族进行多元的资产配置外,家族治理亦是关键职能之一。
多年前,陈启宗就曾在公开表示,“有钱的儿子不成材,没钱的儿子成材。”陈启宗认为家族给孩子三样东西就够了,一个有爱的家庭,好的家教,好的学业教育。其中最难的就是家教,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就很难让孩子成为那样的人。
在陈启宗看来,香港很多大家族企业都有一个问题,热衷于把物质财富留给下一代子女继承,他们忽视了对子女的精神教育的培养,过多的物质财富往往不是带给下一代幸福和繁荣,而是事与愿违。
(《家办新智点》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