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四季常“新” 施耐德电气携创新生态伙伴加速迈向未来工业
20世纪90年代,世界形势复杂多变,“VUCA”的概念被提出,即Volatile(易变)、Uncertain(不确定)、Complex(复杂)和Ambiguous(模糊)的集合。
这两年“VUCA”一词频被提及,特别是用于形容行业环境,市场失去确定性的承诺,随之而来的便是乌卡时代。
回望2023年,从AI、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到全球市场的动荡不安,企业的成长再添挑战。以工业场景为例,正在进行数字化、低碳化转型的工业企业,必须去适应最新的节奏与趋势,谋求可持续发展。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与施耐德电气联合主办的“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举行第四季结营仪式,一批优秀企业以及联创方案集中亮相,为乌卡时代呈现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范例。
恰如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所强调的:“在诸多不确定中,创新驱动和生态共赢成为工业发展最确定的事。”
历经8个多月的技术探索、场景探访与联合开发,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第四季交上了“531”成绩单:5大联创方案,3大行业套件以及1份未来工业技术融合创新报告。
辞旧迎新之际,透过这张来自2023年的成绩单,我们清晰地看到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创新生态的再次刷新,这实质上也为2024年以及中国未来工业的技术融合创新做了精彩预告。
技术融入场景,助力关键一跃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将企业发展视作一场闯关,由无到有、由大及强,每一次成长都须经历“关键一跃”。
例如从前沿技术到实际场景的验证、应用,再到把解决方案产品化,以及后续的市场化推广,分别对应中小企业从0到1,从1到规模化的必经之路。
结合真实需求,提供针对性助力,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采取双营模式:以加速营为集结阵地,带动企业联合探索新兴技术,解决工业场景中的实际问题。以成长营为深化阵地,聚焦联创方案的优化迭代,推进创新成果的快速落地及在全行业中的复制推广。
第四季开营以来,200多家专注高新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积极报名,其中6家入选加速营的企业顺利完成初步方案验证。以荣获加速营金奖的维美德(中国)有限公司为例,施耐德电气深入实际需求场景,围绕“垃圾焚烧电厂燃烧参数优化”与维美德团队进行联创,依托施耐德电气技术优势以及工业数字化的丰富经验,成功解决了垃圾焚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等痛点,完成了降本提效目标。
“无论是AI视觉识别技术、还是无人值守等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都有非常好的成功案例”,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7月份完成了现场调研和需求描述,8月底施耐德电气和维美德完成技术方案并作了临时部署,11月实现技术方案融合,12月将技术方案部署到现场,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数据显示,通过燃烧优化解决方案的部署实施,操作数量和报警数量目前已经减少90%,主要工艺系统已实现全自动运行,耗材已经减少20%。
其他入选加速营的企业也在结营仪式上做了成果展示,包括工业零信任探索、水处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场景的联创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与企业一起围绕AI、数字孪生、网络安全等前沿技术进行了融合创新的探索。施耐德电气也与入围的6家加速营企业签署了联创方案合作协议,推动优质联创方案的规模化复制。
而且,对一线工业场景进行深入了解,更利于施耐德电气从加速营中优中选优,具备应用前景和落地潜能的联创方案将进一步成为成长营的“种子选手”。
基于场景需求与深度实践,今年成长营的4家企业围绕行车调度及库管专家、污水处理优化控制、工业变频设备MR检修协助系统等场景持续迭代优化联创方案。其中,从上一季加速营中脱颖而出的上海境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凭借在“工业变频设备MR检修协助系统”的出色表现,荣获第四季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成长营金奖。
综上,企业的实际需求复杂且多样化,技术创新须以需求为导向,针对企业实际痛点,施耐德电气输出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优势能力和资源,与入营企业进行联创,并在应用过程中反复磨合、优化。
熊宜认为,前沿探索和真实场景是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显著特征。正是得益于这份务实,施耐德电气成功推动了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走深向实,加速营和成长营企业均完成了成长路上的“关键一跃”,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拥抱确定性。
搭平台建生态,创新价值充分释放
数据显示,55%以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无疑是国民经济以及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脆弱性也非常明显。
施耐德电气工业创新生态中国区负责人蔡婷婷对此感触颇深,“实际接触过程中,除了人才、资金方面,中小企业更细化的困难是在业务层面”,她具体列举了五个痛点:
第一,企业产品定位;第二,企业工业领域客户资源;第三,供应商入围的资质问题;第四,销售渠道及市场宣传资源;第五,企业组织管理能力。
如何顺利习得上述成长必修技能?这就不得不提平台与生态的价值。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李东红认为,平台化创新和生态化创新是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保障。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搭建了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的平台,依托这一平台,施耐德电气联合产、学、研、用,构建创新生态圈,持续推动技术融合创新。
生态圈内,中小企业可获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赋能。并且,施耐德电气也在通过把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整合输出,将创新价值向生态圈之外辐射,为行业内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成长范例和创新底座。
依托188年的历史积淀,施耐德电气一直在进行相应的赋能实践。在全球总部,施耐德电气发起了“Exchange”活动,助力中小企业成长,面向中国市场的“创赢计划”亦是如此。
“创赢计划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其目的在于建立技术创新与落地的多方合作机制,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行业技术融合创新方案,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部负责人古月如是说道。
所以,以技术引领的同时,施耐德电气搭建的创新生态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价值远不止技术赋能的单一维度,而是研发、市场、渠道、管理等全方位的生态赋能。
古月举了一个例子:“施耐德电气有技术优势也有一定的人员和区域覆盖优势,比如在中国至少能覆盖三百个城市,这是任何一个中小型企业都做不到的,一旦有了一些从0到1的成果,施耐德电气可以帮助进行比较好的复制推广。”
由施耐德电气、亚马逊云科技、中科创达的专家组成的“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创新专家委员会”,也是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核心支柱。作为“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智囊团,专家团队为入营企业提供从概念验证到市场化的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规划与支持。
视野向行业延伸,施耐德电气基于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四季的实践,推动创新技术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的成果持续涌现,其覆盖的场景范围不断拓宽。截至目前,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联创方案已经覆盖25个工业场景。
而对于广大工业企业而言,上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联合创新的成功样本,能够在信心和实操层面给到双重支持。
一方面,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挑战时,不少中小企业会在求变创新与求稳发展之间犹豫徘徊,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入营企业的示范作用,能够有效激起中小企业创新激情,坚定创新信心。
另一方面,施耐德电气坚持开放式创新,将创新成果对外共享,第三季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发布了4大行业套件,今年第四季施耐德电气携手成长营企业,围绕行车调度及库管专家、污水处理优化控制、工业变频设备MR检修协助系统等场景发布了3大行业套件。
创新离不开“朋友圈”,如同一位行业“大施兄”,施耐德电气发挥自身优势能力搭平台、建生态,以技术引领,以场景驱动,与行业各界伙伴共创共赢。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道路跑通之后,施耐德电气则积极扩大创新成果的覆盖范围,力求与产业整体共享数字化、低碳化发展的新机遇。
志在未来工业,创赢计划的常新密码
在技术融合创新的平台之上,入营企业打开发展新局面。而复盘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四年历程,助力绿色智能制造的初心未改,平台的创新能力及背后的创新生态实际上在不断刷“新”。
2020年,第一季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开启,施耐德电气集生态圈之力开始探索面向未来的创新解决方案;
2021年,更多伙伴加入、更多联创方案落地,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助力;
2022年,在加速营的基础之上推出成长营,双营模式确定,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规模化提上日程;
2023年,技术与应用场景的融合愈发紧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之路进一步跑通,一系列实践及成果证明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已成工业领域创新孵化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之一。
为什么能做到常办常新?伴随第四季结营仪式,答案清晰起来:在为更多生态伙伴提供创新支持的同时,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刷“新”离不开施耐德电气的创新技术引领,以及其对于未来工业的思考与探索。
蔡婷婷提到,在选择创新场景时施耐德电气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客户真实痛点,二是涉及新技术融合,三是内部团队的有效支撑。其中技术融合就对前沿技术有着硬性要求,比如AI、大数据、区块链和5G等。
而且,应对复杂的工业场景需求,当下最新的趋势是多项创新技术的融合。例如施耐德电气与维美德(中国)有限公司在垃圾焚烧场景的联创方案,不仅涉及AI视觉算法、数据分析,很多环节还要两者融合应用。
围绕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信息安全等新兴技术,第四季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推出包括市政、电力、零信任架构、物流等在内的5大全新应用场景,并新添了“绿色智慧供应链”的全新赛道。
量变,促成质变,未来工业的神秘面纱得以掀开。
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走过四季,超650家专注高新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参与,近50家企业成功入营,通过技术与场景融合创新的实践沉淀,施耐德电气及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创新专家委员会对工业场景的数字化、低碳化转型升级具备了深刻理解,对未来工业思考也愈发成熟。
结营仪式现场发布的《2024未来工业技术融合创新报告》就是最直观的体现。作为一本“未来工业发展指南”,报告围绕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有色行业、动力电池、氢能储能、集成电路六个垂直领域,推出27个技术融合创新场景,呈现创新技术与产业场景融合的参考样本。
该报告还深入阐述了智能制造五个阶段的演化路线,并给出具体的路线规划:以信息技术(IT)、运营技术(OT)、通信技术(CT)、数字技术(DT)、能源技术(ET)深度融合,驱动未来工业化发展,构建未来工业新范式。
结合近年来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及工业互联网建设的进展来看,上述对未来工业的描绘恰好与实际升级趋势相契合。
近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总结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效时提到了“四个新”,新基建、新突破、新空间和新生态。其中,技术融合、应用赋能、共赢生态等关键词,正是施耐德电气及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一直以来的行动落点。
这也就解释了蔡婷婷为何把创赢计划称作“一个‘很土’的项目”: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扎根中国本土,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真实需求,深入一线工业场景,助力中国市场的工业数字化、低碳化。
以“创”驱“赢”,以“赢”强“创”,中国未来工业华丽转身之际,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也将开出一路繁花。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详情:https://go.schneider-electric.cn/CN_202401_IAC-Innovation-Camp-Combo-WP.SF.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