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双碳大事:COP28达成“阿联酋共识”;六大光伏巨头发布联合倡议;宁德时代被曝出竞业限制企业达百家
整理 | 薛昱婷
编辑 | 雪小顽
生态环境部:大气污染治理带动GDP增长5万亿元
1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全国直接间接拉动投资大约4万亿元,带动GDP增长5万亿元,环境治理促进了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因为改善空气质量,国家自主开发的很多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促进环保装备制造、综合技术服务、锅炉改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累计4亿多吨粗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改造还拉动投资2000多亿元,这是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完成了1500万户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建设并改造电网、天然气管网设施改造拉动了2000多亿元投资,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协同。(央视新闻)
陈吉宁会见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首席科学家朱棣文
12月15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了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首席科学家朱棣文一行。
陈吉宁介绍了上海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相关情况。他说,前不久,上海与美国加州签署了关于气候与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双方合作基础良好、空间更加广阔。希望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加强高效对接,围绕清洁能源、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绿色建筑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等,加强经验互鉴和成果共享,携手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创新突破和落地应用,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朱棣文介绍了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交流了下一步合作方向及领域。他表示,愿围绕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绿色建筑等分享经验、深化合作,拿出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能源利用方案,携手创造美好未来。(澎湃新闻)
COP28落幕:“阿联酋共识”达成
当地时间12月13日,COP28在阿联酋迪拜闭幕。大会原定于12月12日结束,但在谈判截止期到来前,与会各国代表未能就化石燃料的未来达成协议。当晚,各国代表就案文是否包括“逐步减少”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展开激烈谈判,使得大会被迫“延期”。
最终,各国代表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一致,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而对于“逐步淘汰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这一长期呼吁,协议中未能直接提及。(联合国微信公众号)
宁德时代被曝出竞业限制企业达百家,索赔百万元起
近日,宁德时代被爆出竞业限制企业达百家,如员工离职因竞业限制被索赔,至少赔偿100万元。
报道称,拿到宁德时代offer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十分担忧,不签竞业协议不给入职。在其展示的一份长达13页的竞业协议中,宁德时代列出了50家竞业限制企业的名单,其中包括:力神、比亚迪、亿纬锂能、中航锂电、长城汽车、威马、理想、小鹏、蔚来等多家知名企业。而业内知情人士称,这个名单是去年版本,今年已经增加到了100家,而且范围不限于这个名单。
另外,竞业协议中指出,违约金为离职前12个月税前总收入的5倍或100万元,两者取金额高者。这意味着,只要从宁德时代离职,因为竞业限制被索赔的话,至少是100万元起。(新浪科技)
六家光伏企业联合倡议推动700W+光伏组件标准设计和应用
12月11日,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东方日升、TCL中环、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发布联合倡议,推动700W+光伏组件标准设计和应用:各单位700W+光伏组件设计延续既有标准的外形尺寸及安装孔技术规范(组件外形尺寸2384mm×1303mm,长边安装孔距400mm和1400mm),增加790mm孔位。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探索更高效、更领先的技术与应用方案,共促光伏行业健康发展。
联合倡议指出,伴随n型高效电池技术(TOPCon、HJT等)与G12大尺寸硅片技术的发展应用,光伏组件产品已从600W+升级到700W+。全面推动光伏组件产品的标准化与超高功率、超高效率组件的产业化,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能得到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实现最好的规模化效应,优化供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业链成本,更大程度地释放产业价值、降低度电成本,推动应用端价值最大化,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光伏力量。(第一财经)
三一重能拟出售两家新能源公司,预计增加利润合计7.24亿元
12月14日晚间,三一重能披露关于全资子公司出售资产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拟将通榆通昭新能源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吉林吉电绿色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转让对价暂定2.63亿元;同时拟将全资子公司持有的吉林省湘榆新能源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吉电绿色能源,转让对价暂定2.03亿元。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而筹划上述交易。公司对电站运营业务采取“滚动开发”的整体战略,即新增电站资产不断投建过程中,持续对成熟电站项目择机出让,总体控制存量资产规模。上述交易完成后,预计将分别增加公司利润总额约3.05亿元、4.19亿元,合计7.24亿元。(财联社)
11月动力和储能电池月度数据发布
12月11日消息,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3年11月动力和储能电池月度数据。11月,中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销量为84.2GWh,环比增长12.3%。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68.1GWh,占比80.9%,环比增长11.6%,同比增长22.6%;储能电池销量为16.0GWh,占比19.1%,环比增长15.1%。储能电池销量增速略快于动力电池。
11月,中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出口17.9GWh,环比增长23.3%,占当月销量21.3%。其中动力电池出口13.0GWh,占比72.6%,环比增长13.5%,同比增长37.8%。储能电池出口4.9GWh,占比27.4%,环比增长59.7%。(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我国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正式组建
12月15日消息,中国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近日落户广州,这也是新型储能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将助力广东打造新型储能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创新中心由广东省政府和南方电网牵头,联合13家新型储能材料、芯片、电池等上下游龙头企业共同组建。目前,创新中心已牵头成立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覆盖了新型储能领域超85%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并建立了10位院士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央视新闻)
爱康科技:拟21亿元新建4.6GW HJT电池生产项目
爱康科技12月14日公告,截至目前,公司HJT组件在手订单约为2.95GW,公司HJT电池自有产能无法满足订单需求。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全资孙公司赣州爱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4.6GW HJT电池生产项目,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21亿元(除主设备外,土地、土建及机电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已全部完成),新上1条600MW和5条800MW HJT电池产线。
本次投产计划为以销扩产,结合市场和客户需求预测、在手订单情况,分批次逐条线按订单增加产能,完成时间具体与市场增加订单保持一致。公司计划于2024年1月完成第一条HJT电池产线主设备进场。(中国证券网)
保碧新能源完成A3、A4轮融资
12月11日消息,保碧新能源宣布近日完成A3、A4轮融资,由普洛斯和芯联集成领投、奥牛资本跟投,老股东华美投资集团、蔚来资本、钟鼎资本持续超额加注。自此,保碧新能源集齐包括光伏产业链、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以及全球化不动产管理平台等领域的多家头部企业和产业资本股东。自今年起,公司先后通过4轮融资累计获得约1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支持。
公司目前主攻三大方向:分布式光储充资产的开发以及投资是有着优质回报率的投资赛道,也是切入综合能源管理服务的重要抓手;光储充资产的运维服务和设备节能改造也是核心可拓展业务;基于以上衍生出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虚拟电厂和配售电服务、碳数据和碳资产管理等。(保碧新能源微信公众号)
绿证核发工作启动,首批约1191万个
1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绿证核发工作启动会,首批核发绿证约1191万个,涉及项目1168个、发电企业755家。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不断攀升,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证供应市场。
自2017年中国试行绿证制度以来,绿证市场总体向好,初步推动全社会形成了较好的绿色电力消费意识。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对我国绿证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明确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绿证相关管理工作,对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