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双碳大事:阳光电源“A拆A”,拟剥离电站业务;毅达新募25亿元绿色基金;安徽证监局对国轩高科出具警示函
整理 | 薛昱婷
编辑 | 雪小顽
阳光电源:筹划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分拆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
12月8日晚,阳光电源公告,根据公司整体战略布局,结合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拟启动分拆阳光新能源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这一计划旨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拓宽子公司融资渠道,加速其发展并提升经营及财务表现。此外,进一步优化其在新能源电站开发领域的布局、强化新能源电站开发业务的市场优势等。
上述分拆上市尚处于前期筹划阶段,后续分拆上市事项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取得拟分拆上市地交易所、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批准、核准或注册等。本次分拆上市事项不会导致阳光电源丧失对阳光新能源的控制权,不会对其他业务板块经营等构成实质性影响。
12月6日晚,阳光电源曾宣布,为优化阳光新能源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其融资能力,向其增资10亿元,阳光新能源注册资本增至14.99亿元。目前,阳光新能源的估值已达到180亿元。(界面新闻)
安徽证监局对国轩高科出具警示函,董事长李缜被约谈
12月7日下午,安徽证监局披露信息称:由于未及时披露在美投资设厂并获得美国当地政府补贴等事宜,安徽证监局对国内第五大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出具警示函,对公司董事长李缜、副总裁潘旺进行了监管谈话。
公告称,2023年9月7日,国轩高科与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签署了当地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协议。对于该重大交易事项,公司未及时披露,直至2023年10月12日才进行披露,相隔了23个交易日,违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要求,不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警示函称,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直接参与了与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签署协议的相关工作,董事会秘书潘旺作为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的具体负责人,二人未能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四条的规定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对公司相关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安徽商报)
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12月7日公布,按照《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工作安排,经有关地区城市和园区自愿申报、省级发展改革委推荐、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确定张家口市等25个城市、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激发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进试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政策机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光明日报)
今年前10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1.1%,市占率全球居首
12月6日,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3年1至10月,全球市场的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552.2GWh,较去年同期增长44%。
排名方面,中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1.1%,为203.8GWh,以36.9%的市占率稳居全球首位。比亚迪装车量同比增加66.5%,为87.5GWh,排名全球第二。LG新能源、松下、SK On分列三至五位。前十位中还包括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四家中国厂商。(福布斯中国)
毅达新募25亿元绿色基金,重点投资四大方向
12月8日,江苏高投毅达绿色转型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官宣在江苏宜兴启航,总规模25亿元,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宜兴新动能产业基金、宜兴陶都科技新城、南京交通产业基金、浙江长三合集团等多位重量级出资人共同出资组建。该基金未来将重点投向清洁能源、智慧交通、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等双碳产业,且重点聚焦和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升级。
毅达绿色基金主要围绕四个投资方向:一是清洁能源,包括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二是节能环保,重点关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餐厨垃圾处置等领域;三是新能源汽车,涵盖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等方向;四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包括数字化赋能新基建能效提升、传统产业智慧升级等。(证券时报)
国务院: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
12月7日消息,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持续增加天然气生产供应,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中国政府网)
宁德时代发布首个电船充换电综合补能方案
12月6日,在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宁德时代发布了行业首个新能源船舶全生命周期协同运营云平台,以及宁德时代首个零碳充换电综合补能解决方案。
宁德时代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船舶全生命周期协同运营云平台,是电动船舶行业首个云生态平台。该平台依托于宁德时代的电池大数据和AI决策平台,既包括船用动力电池云-边-端的协同安全预警平台,也可实现船舶充换电的智能推荐和实时处理,具有一站式服务、数智化、高扩展性等优势,可解决各类船舶应用场景的数字化需求。
此外,宁德时代发布的首个零碳充换电综合补能解决方案,由箱式电源、高压大功率充电系统、云平台三大产品组成,在船电分离模式下,可实现箱式电源标准化、共享化和智能化应用,同为电动船舶快速补电。(澎湃新闻)
三一氢能发布3000标方方形电解槽
12月8日,三一氢能在长沙举办GW级氢能解决方案暨大标方电解槽发布会,发布了三一氢能S系列3000标方方形电解槽。
据悉,这是目前全球最大单体制氢电解槽。该电解槽具有占地面积小、预装插片式模块化、高电密、方形槽带压运行、大标方、功率波动范围10%-120%、采用高适应性电源、集成立式分离器、SIEMS三一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等九大核心优势。(索比氢能网)
国内首个能源企业ESG团体标准发布
12月8日,在2023智慧能源大会上,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协鑫能科等机构共同编制的国内首个能源企业ESG团体标准发布。
据了解,《能源企业ESG披露指南》和《能源企业ESG评价指南》两项重要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能源领域在ESG标准制定上的细分空白,将为能源企业规范发展、指导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指导,也为能源企业ESG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界面新闻)
COP28日程过半,阶段性成果盘点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半程结束。大会前五天内已筹集超过830亿美元,其中最受关注的“损失与损害”基金在开幕首日就达成一致,迄今为止已募集到7.26亿美元。东道主阿联酋宣布捐款300亿美元,成立一个新的气候基金,其中250亿美元将用于气候战略投资,另外50亿美元专门用于激励投资流入全球南方国家(即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等低收入国家)。
COP28第一周还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文件,包括首次通过关于粮食系统转型和健康的宣言,关于三倍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效的宣言,以及重排放行业脱碳的举措、全球制冷承诺等。
关于COP28上半程的更多内容,详见36碳从前方发回的报道:《36碳直击COP28|气候大会日程过半,喜忧也参半》。下周是COP28的关键阶段,大会按计划将在12月12日落幕,但有专家预测,COP28大概率会延期闭幕。36碳将继续深入大会现场,发回更多一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