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还有什么“以终为始/自我指向/反复调取/循环使用”的思路?

经纬创投·2023年12月08日 15:11
最终,我们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今年,我想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周期的力量,《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涛动周期论》等等讲周期的书也越来越热。我们的一生中,都会历经数次经济增长、停滞、衰退和危机,我们对于未来的看法,也经常在乐观的高峰和悲观的深渊之间徘徊,又在某种契机下重燃希望。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新上线“周期系列”,不去计算M1、M2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等等复杂议题,而是希望可以从一些具体产业中(消费、新能源等),去体会周期的轮动,以求见微知著,Enjoy~

最近,有一个现象越来越明显,很多统计数据中的消费者数量在增加,但花费的金额却减少了,无论是十一黄金周,还是“双十一”,都呈现了这样的趋势。

知乎上甚至有个热门话题:2023年哪一瞬间发现你的消费降级了

这一条有82万浏览量,下面的回答也很有意思:

从9块9的luckin coffee到8块8的库迪咖啡,看似我只省下1块1毛钱,但其实我的消费已经同比下降了11.11%。而最近,感觉6块钱的蜜雪冰城口感也没有那么差了。

从我今年开始频繁使用pdd,消费降级具体落地。今年之前,我对pdd可以说是厌恶至极。

比起炫耀新买的东西,各种省钱大法在社交媒体上更受欢迎,哪怕是小红书。

各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也佐证了这个趋势,奢侈品彻底涨不动了,行业龙头LVMH发布了一份不及预期的Q3财报,开云集团销售额大跌13%,其中Gucci和Bottega Veneta大跌7%、Saint Laurent大跌12%、包含Balenciaga的其它部门大跌15%。化妆品牌雅诗兰黛,则在最近一期财报交出了总收入大跌10%、净利润大跌94%的答卷……当然,这些衰退是全球性的,只是以往的增长主要依靠中国等新兴市场拉动。

反过来,“平价消费股”却涨势猛烈,除了拼多多之外,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股价比年初上涨了56%;还有人均只有50元的平价西餐连锁店萨莉亚,股价比年初上涨了100%,净利润上涨了297%,总收入上涨了372%……

相比于始祖鸟、迪桑特的高定价,迪卡侬作为高性价比的平价户外品牌,在近期变得非常火爆。迪卡侬性价比超高的“三幻神”,成为了“必买系列”。

这样巨大的反差,反映了经济周期中消费降级的现象,而日本90年代(平成时代)那场消费降级,也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发。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经济周期中的消费行业:那些正在快速崛起的平价消费,与日本历史经验所带来的借鉴

“平价消费”崛起:“意大利的沙县小吃”、“西餐中的蜜雪冰城”

在西餐界,有一家仿佛拼多多般存在的神奇餐厅——萨莉亚,在最近交出了利润大涨的财务报表,在消费惨淡的今天,这样的业绩可谓鹤立鸡群。

更有意思的是,萨莉亚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怎么涨价,味道也没有偷工减料,仿佛餐饮界的一股清流。

在大众点评上,萨莉亚的人均消费在50元左右,但西餐中的经典菜式都有,一份奶油蘑菇汤10元,肉酱意面16元,金枪鱼沙拉13元,意式培根披萨13元,芝士烤玉米9元,甚至还有法餐中的焗蜗牛,只要18元。从前菜、正餐到饭后甜点,多达100道,其中有72道的价格在20元以下

萨莉亚北京蓝港店在大众点评上的推荐菜及价格

虽然便宜,并不等于难吃,在大众点评上,萨莉亚的评分基本在4.0以上,有时还能冲到4.5,而且拥有上千条评论,被称为西餐界的“蜜雪冰城”、“意大利的沙县小吃”。

虽然卖的是意大利式西餐,但萨莉亚其实是一个日本品牌,诞生于1973年,2003年进入中国,在上海开设了首店。目前,萨莉亚在日本有1069家门店,中国有444家,新加坡29家。在2022财年,萨莉亚在日本反而是亏损的,主要靠以中国为主力的市场,实现了1亿多人民币的营业利润。

与一众成长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平价品牌类似,萨莉亚对成本的控制,以及对供应链效率的追求,可谓是做到了极限

在《萨利亚革命:世界独一无二的餐饮连锁诞生秘话》一书中,萨莉亚创始人正垣泰彦表达了自己对餐饮连锁本质的思考:“连锁的本质并不是要做出生意多么兴隆的店铺,而是要做出销售额平平、但仍可以产出足够多利润的店铺”,正垣泰彦希望做到“我也不需要大家觉得有多好吃,只要让顾客觉得有再去的价值就好了”。

萨莉亚位于香港的门店

第一大成本控制是在上游供应链,萨莉亚很早就采取了食材直采和“中央厨房”模式。萨莉亚在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地,都有自己的农场和加工厂,生菜是日本本地直采,肉类来自于自有的澳大利亚牧场,红酒则来自意大利的自有酒庄。

在食材的选择上,萨莉亚也很务实,选取的不是有名的特产猪肉、鸡肉,而是日常普通的食材,比如生菜顶多是需要比市面上卖的更大颗、更柔软一些即可。

然后就进入“中央厨房”,果蔬等等在中央厨房切好,意面在中央厨房煮熟,门店不需要进行过多烹调,主要负责加热和装盘,萨莉亚烹饪时间最长的一道菜不过8分钟。

第二大成本控制是在人工。萨莉亚实行全职+兼职的用人模式,很多“小时工”也面向学生、家庭主妇等无经验人群招募兼职,很多区域的全职:兼职的比例,接近1:2。标准化管理,员工操作,食材规格都有详细的指导手册。

第三大成本控制是在房租。萨莉亚并没有为了降租金而去低线城市或者郊区,而是依然选在一二线城市交通方便、人流量密集的商场,只是寻找其中偏僻的租金洼地,因为这样才能更接近工薪阶层和学生这样的目标消费群体。且在这些地方,萨莉亚才更能和中高端餐饮形成鲜明的价格对比,带来“超预期的低价冲击”。

萨莉亚也在店铺装修上颇为节约,正垣泰彦对此想得很清楚,“我认为很多情况下可以把内部装修费、厨房器具费、押金等开新店所需的成本削去一半。有人认为不注重内部装修,就不会有顾客来,这是不对的。顾客生气不再光临,是因为在卫生方面存在问题。”

正垣泰彦习惯于用制造业的思维,去审视餐饮服务业,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工程学”,把效率提升到极致。他曾说:“相比制造业,餐饮业的生产力太弱了,简言之就是单人单位时间的产值过低。”

正垣泰彦以第一性原理思考餐饮服务业:

  • 做什么,取决于市场增长在哪里。
  • 做生意的要旨,是要让其他人受益或感到喜悦。
  • ROI至少要达到银行利息的三倍。只要能实现10%的经常利润率和20%的ROI,店铺大小、位置和形状都无关紧要。
  • 连锁的本质是要做出哪怕业绩平平,也能产出足够利润的店铺。业绩过高的店要作为特殊案例来管理,比如在附近多开新店来分散客流。
  • 店开多了,就要大幅降低建店成本,才能维持利润。
  • 产业化+经营工程学+标准化,是经营的三件法宝。
  • 员工必须对数字敏感,并足够灵机应变,倾向于招有理科背景的人。

萨莉亚能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其根基是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在“低欲望社会”中奠定的。同一时间还诞生了很多“平价消费”品牌,比如永旺、堂吉诃德等综合性折扣零售应运而生,餐饮、服装、家居垂类的平价零售,例如食其家、宜得利、优衣库,都是用价格和品质打造性价比护城河。

下面我们来复盘一下90年代日本消费领域的变迁,其中“消费平替”成为了核心逻辑,同为亚洲文化圈的日本,很多历史经验值得借鉴与思考。

日本90年代的“消费降级”告诉了我们什么?

曾经有日本作家从新闻和书刊中,拼凑出泡沫时代的生活片段:

当时的东京是一个镀金的城市,餐馆出售镶嵌有金片的寿司,商场里售卖金包装的巧克力,价格高昂到不可想象。在东京,每个行人都穿着名牌服装,名牌鞋子,名牌包包。上班族穿着约翰·罗布的皮鞋,家庭主妇带着名贵的梵克雅宝首饰,追随潮流的青年追逐着价格不菲的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设计师品牌,价格昂贵是唯一的代名词。

刚毕业的大学生,立马会被五家以上的公司录取,大公司为了争夺新生血液,一旦内定,便以培训为名把这些大学生关在豪华温泉酒店中,免得被其他公司抢走。如果是顶级大学毕业,公司就会安排高级公寓,再送一整套阿玛尼的行头。

东京湾北岸刚刚落成了东京迪士尼,这曾是作家新井小时候全家每年一起去找蛤子的浅滩,现在这种淳朴的体验被美式梦幻代替了。一个东京普通白领,下班的娱乐是去泡吧蹦迪和洋酒,周末的活动不是打高尔夫就是滑雪,这些都可以让人轻而易举地花掉上千美元。结婚动辄购买价值过万美元的婚纱礼服,蜜月则要飞到夏威夷或巴厘岛,一个婚礼花费数十万美元实属正常。

但到了平成时代(1989年-2019年),日本经济整体低迷由于日本在90年产业转型升级遭遇贸易限制,与自身科技创新滞缓,原有的优势产业逐步被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追赶,创新精神在社会情绪低迷环境下部分消逝,仅有少数行业能维持高增长。

对于消费产业来说,在这一阶段消费平替成为了核心逻辑。安信证券梳理了日本90年代主要类别消费股的涨跌:在1990-1999的十年间,涨得好的基本都是平价、高性价比国牌,如平价服饰(迅销,优衣库母公司)、平价餐饮(泉盛、萨莉亚、松屋)、平价美护(花王、FANCL)。相比之下,高端消费类遇冷。

1996-1999年,无印良品业绩增速始终保持在15%以上,其中1998年增速达23%。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在上市之后,股价快速上行,截至1999年年末涨幅达到1551%,成为90年代十倍股之一。

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20年间,百元店及折扣店业态也出现井喷。根据ABP数据,1995年日本百元店市场规模约为800亿日元,而2004年仅是主要企业的规模就已超过5000亿日元。

如果要总结在日本消费降级周期里,哪些公司成长性好?结合安信证券的分析,核心可以归为:消费平替、产业容量大、国内价格战已经卷完、走向海外

第一个关键词是:消费平替。这不完全是消费降级的概念,消费平替的核心是,在不明显牺牲幸福感的前提下,追求高性价比的理性消费。这与消费心理的变化也有关系。在第一消费社会中,中产初起,人们以西方化消费为风格;然后到了第二消费社会,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和中产阶层扩容而来,工业化、标准化的产品开始销售,广告营销下“大就是好”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人们通过买更大、更贵的东西获得愉悦感。此后的第三消费社会,则是经济进入低增长阶段,从小在物质丰富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进入社会,这群消费者依然崇尚欧美生活方式,但也重视个性化发展。最后,当经济长期停滞,社会进入少子老龄化时,第四消费社会到来,消费更加理性,追求个性化和性价比。

90年代的日本,恰好处于由第三消费社会向第四消费社会转变的阶段。第三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为个性化、品牌倾向、大城市倾向、欧式倾向等,而进入90年代后,日本消费开始逐渐出现无品牌倾向、朴素倾向、本土倾向等特点,这些都是第四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比如LOGO服饰、平价服饰、平价餐饮、日式餐食、折扣店等等,但这绝不是粗制滥造的廉价品。

日本所经历的四个消费社会;安信证券

第二个关键词是:产业容量大。百亿以上的市场空间,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值,它将带来更长的定价持续性。在日本90年代的居民消费结构中,服饰和食饮是重要的两项,该领域相关的消费平替代表性公司,出现了显著的高成长性。无论是迅销(优衣库)还是萨莉亚,都是那时的明星公司。

在美妆领域,则是由于消费态度的转变,从追求艳丽向实用主义过渡,舒适自然的妆容和穿搭受到广泛追捧,这一块市场也发生了变迁,品质可靠的国产药妆产品有更多人喜爱。

国货替代带来了进一步的市场空间扩容,从历史经验看,替代率在40%-50%期间,为消费加速替代阶段,相关产业的核心公司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第三和第四个关键词是:国内价格战已经卷完、走向海外,这两者有相关性。在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价格战很容易发生,只有最终在国内市场卷出来的企业,才能走向海外并取得成功。

首先来看看价格战。在21世纪初,日本连锁餐饮就出现了价格战现象,食其家、松屋、吉野家先后调低售价开始价格战,导致业内企业利润增速显著放缓,毛利率下行。比如吉野家在2002年出现利润增速显著下滑,利润同比增速由46.34%降至4.62%,之后在2003年再跌至-2.96%。

但在价格战中存活下来的公司,则会获得更大的机遇。不仅仅是行业集中度提升,更重要的是厮杀过后,出海将成为更有利可图的市场,而在出海的过程中不打价格战,是很重要的行业成功因素

日本服饰的国货平替红利期,在21世纪初就接近了尾声,本土店面扩张速度放缓,国内业务也开始乏力。优衣库在2000年以来,国内店铺数量增速持续边际下滑,这也带来了优衣库的营收开始下滑。

2001年优衣库正式布局海外业务,将英国选作首个海外业务拓展地,但一开始并不是太成功,随后很快将海外策略调整为,专注于每家店铺的盈利能力,而非扩张速度。2002年,优衣库在中国上海开设了两家店铺。2003年3月优衣库股价开始回升,2003-2004年最大涨幅达209.31%。之后支持其涨幅的核心动力,就是海外业务的成功。

但出海成功,其中一个要点是国内价格战最惨烈的部分已经打完了,不然在出海的过程中,仍然会产生很大变数

这方面有一个经典案例,来自于中国的摩托车行业。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国的摩托车在向越南出海,但由于在国内没有打完价格战,导致大量企业在出海后,在海外发生了恶性价格战,最终使得全行业都走了下坡路,海外市场份额不升反降。

总结来说,复盘日本经济泡沫后消费领域的变迁,消费平替是第一阶段的核心逻辑,平价及高性价比为重要助推因素,不能与消费降级完全画等号。在涌现出很多明星公司后,出海又开始接力

研究平成时代的日本作家中岛孝志曾总结:“虽然经济有过10多年的低迷期,但日本的各项制度、国民素质、科技进步没有动摇(诞生了18位诺贝尔奖)。即使经济二流、政治三流、但国民一流的国家一定会繁荣。经济下滑和消费降级不能画等号,日本通过国际分工,价格是下降了,但品质没有下降

结语

《廉价时尚》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当该有的东西大家都有了之后,谁比谁拥有更多一点的比较不再有意义,商品终究要回归使用本质。

我们无疑也正在经历这个阶段,从一种超前、过度、透支的状态,进入常规化消费时代。孙立平教授说:不要期待过去那种消费热潮可以重来,那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我们经历的持续几十年的大规模集中消费过程,是匮乏和技术进步两个因素耦合的产物。现在的消费略低,但与经济状况大体相符,需要改善的是收入和就业。

与日本历史类似,第四消费社会正在来临,性价比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变得异常重要,而不是为过高的品牌溢价买单。

也许拿日本平成时代来对比有点极端,但最终我们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References

1. 安信证券:基于日本经济与产业变迁深度思考和股市定价借鉴:今生是前世的日本?

2. 国金证券:迎接消费新常态——从杠杆率趋势看消费周期如何演绎

3. 华创证券:日本调研观察暨中日对比研究系列一:再较中日辨异同,拨云见日鉴未来

4. 回眸1991:镀金国度

5. 新商业有道:萨莉亚的经营哲学:业绩平平却能创造足够的利润才是做连锁的真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纬创投”(ID:matrixpartnerschina),作者:经纬创投主页君,36氪经授权发布。

+1
4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他们本身缺乏自信,优柔寡断,又喜欢事无巨细地进行管理……

2023-12-0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