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一条鱼、一头猪,万州的“万”种可能
编者按:提到重庆,最绕不开的是火锅、小面、江湖菜。殊不知,重庆区县遍地是宝,梁平张鸭子、万州烤鱼、武隆羊角豆干、綦江老四川牛肉干、三峡柑橘、涪陵榨菜、荣昌猪、城口腊肉、合川桃片、丰都麻辣鸡、巫山脆李、潼南柠檬等等。
重庆有太多优秀的食品及农产品,是中国美食高地;重庆还是制造强市,工业门类齐全,41个工业门类重庆占了39个;重庆也是网红旅游圣地,海量游客自发为重庆代言。无论是B端还是C端,重庆有条件做成中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富士康”,未来也有望长出中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苹果”。
11月20日,重庆将举办2023 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专场。围绕本次专题会,我们将对重庆各区县食品及农产品产业展开研究。本期带来的是万州。
万州是一个比重庆更重庆的地方。万州依山而建,作为川东北、湘鄂西、陕南、黔西北物资集散之地,上束巴蜀,下扼夔巫,壮阔的长江穿城而过,环抱着充满烟火气息的街巷,烤鱼、杂酱面、格格(万州俗语,意即蒸笼)、诗仙太白酒、鱼泉榨菜等特色美食香飘四方。因此,万州素有“万川毕汇”“万商云集”之称。
近年来,万州全面构建“7+5”现代化农业体系,做强精品粮油、优质蔬菜、特色水果、高山茶叶、道地药材、生态畜禽、珍优渔业7个高效产业链,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三峡贡米原产区、特色产业链优势区、农产品加工聚集区、乡村旅游近郊体验区5个先行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 7个高效产业链总产值力争达到650亿元。
从一粒米,到一条鱼,再到一头猪,万州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地图徐徐展开……
一粒米:从“粮”到“食”布局粮油加工产业链
今年5月,万州新田港一期码头,一艘装载着3000多吨稻谷的船舶靠岸,送至港区新建成的中储粮万州直属库内存放。这批稻谷的顺利到港,标志着拥有24万吨粮食仓储能力的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项目一期正式建成投用,也标志着万州拥有了粮油加工产业链的头部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
中储粮每年都会以粮食储存品质为依据,以储存年限为参考制定中央储备粮的轮换计划,每年的轮换数量一般是储存总量的20%-30%。中储粮每年轮换粮食对下游粮油加工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和集聚作用。
此外,对于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产业来说,万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捷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枢纽港口,为构建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创造了物流成本优势。同时万州区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东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产业发展要素不断汇集,为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川渝地区粮食的主要集散地,每年从万州过境的粮食达400多万吨,同时在“一带一路”粮食合作框架下可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优质粮食,这为粮油加工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因此在万州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对周边地区有着极强的辐射能力、带动力。同时,万州被定位为国家粮食进境指定口岸,拥有综合保税区的开放优势,未来可为粮油食品贸易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以“粮”为本,从食物和饲料两个市场着手,一条贯穿粮食加工、油料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的产业链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粮油加工优质企业将目光锁定万州,重庆澳斯卡粮油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重庆澳斯卡粮油有限公司是广西防城港澳加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21年落户万州建设年加工15万吨菜籽生产线,同时建设年加工18万吨小包装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项目投产后,可年产浓香菜籽油5万吨、精炼植物油15万吨、包装油18万吨,不仅让品牌菜油贴上“万州造”标签,还将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
饲料市场,万州也紧紧握住。德康公司50万吨饲料加工厂、三峡农业集团35万吨生物饲料和益生菌加工厂、杜若公司50万吨饲料厂,为区养殖业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万州将继续强化原料保障,建设粮油储备基地。加快推进中储粮100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建设,持续跟进新增100万吨粮食、20万吨油脂仓储物流项目,扩大粮食储备能力。依托新田港物流运输优势,打造区域性粮油交易分销中心、粮油物流中心、粮油配送中心,为粮油本地加工夯实原料基础。同时,建设粮油加工基地。以中储粮储备粮轮换为抓手,布局本地油料压榨基地,为下游发展饲料加工产业补齐链条;以粮油交易为依托,吸引其他油料作物、毛油入境,实现本地加工、精炼,打造临港粮油加工产业集群。
一条鱼:串起20多个农业生产加工基地
2018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万州“中国烤鱼之乡”,万州围绕烤鱼做文章,完善基地、打造产业链,制定烤鱼产业标准,用烤鱼把万州大大小小的农业产业基地串起来。
围绕烤鱼,万州大力实施“烤鱼产业链条延伸计划”,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河川水库大力发展生态和休闲渔业。2022年万州区鱼类总产量达到2.2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75.47万亩、产量131.02万吨,其中榨菜、辣椒、花椒、山胡椒、生姜、葱、蒜等调味品蔬菜种植面积31.5万亩,产量59.6万吨;着力培育烤鱼调味品加工企业,培育花椒油、烤鱼调料、麻辣鲜、泡辣椒、泡青菜、泡萝卜、泡豇豆、泡藠头、泡生姜、榨菜、调味品等加工龙头企业15家,年产值达14.1亿元。
万州还把烤鱼做成了礼品,推出了万州烤鱼伴手礼。江来好(重庆)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江来好”礼品烤鱼,常温保存时间可达6个月,方便快捷,开盒即食。
为支持烤鱼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万州分行联合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建立金融支持万州烤鱼产业创新发展联动机制,联合摸排万州烤鱼产业发展情况,创新建立“1+2+N”农业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协作支持模式,全面做好烤鱼产业链生态养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会文化等上下游金融保障。截至2023年7月末,已经引导银行机构为烤鱼产业链上319户主体提供资金支持1.35亿元。
一头猪:构建种植、养殖生态循环全产业链
走进万州区长岭镇安溪村万州牧润养殖场生猪生态养殖基地,一排排低架钢网床上,一头头生猪正在酣睡,自动喂食管道、步履式刮粪机、降温水帘等先进的养殖方式让人眼前一亮。生猪排到网床下的粪便不用水冲,而是通过自动刮粪器统一收纳到圈舍外,与秸秆、益生菌等深度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用于村里的经果林施肥,实现了种养循环,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这是万州农业的大工程,即围绕百万亩经果林、百万头生态猪,着力构建种植、养殖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在全国率先整区推广“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生态养殖技术,实行源头节水减量,每头猪可节约用水2吨以上,每万头猪场能节约人工10人,省料5%左右,每头育肥猪比传统养殖增加效益100~200元。生产的有机肥销往周边的茶园、柑橘基地,使产业链条得到了延伸。
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落实10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的龙头企业。万州德康通过与当地的家庭农场合作,共同推进生猪养殖业发展。德康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生猪养殖模式,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培训指导、统一物料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回收的“五统一”方式,与万州区家庭农场签约,并提供专业技术团队进行定向扶持,家庭农场负责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生猪饲养,获取代养收入,共同推进生猪养殖业发展。
围绕德康集团100万头生猪产能释放,万州还将积极布局引入养殖及肉制品精深加工一体化核心龙头企业,推动万州生猪养殖规模向200万头迈进,并利用好生猪养殖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相关优质猪饲料、禽饲料、浓缩饲料、饲料添加剂,以及产业链下游生鲜肉制品、低温肉制品、预制肉制品等。
万州的“万”种可能
在万州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地图中,还有他们的身影……
一颗果——万州玫瑰香橙、万州古红桔、万州柠檬等特色水果。其中,古红桔是我国最古老的柑橘品种,被誉为“百里长江守护神”、“库区柑桔活化石”、“世界红桔基因库”。 玫瑰香橙享有“橙中皇后”之美誉,是水果中的新贵。
一味药——全区中药材资源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1.4万吨,主要有佛手、枳壳、石菖蒲等30多个品种,产地初加工厂达到27座,年商品化处理能一万吨以上。
一只鸡——芦花鸡。万州辐射带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发展芦花鸡产业,形成繁育鸡苗500万只、林下散养10万只、年屠宰 120万只、深加工50万只芦花鸡能力,建成 1000平方米的芦花鸡产品精深加工厂,全产业链年总产值上亿元。
万州不止“万”种可能。“我们看好万州的资源、物流、市场和成本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重庆龙娃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荷花表示,“我们将利用万州及周边丰富的农产品,做成健康休闲食品销住市场,并计划吸引印刷、包装、设计、物流、快递等10余家配套企业集聚,在万州形成上下游要素齐全的产业链条。”
未来,万州将围绕粮油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特色食品加工3个大类,谷物、油脂、肉制品、饲料、宠物食品、健康食品、预制菜、调味品、饮品等生产加工9个子类的产业发展重点,实现粮油产业招大做强、特色食品产业多点开花。
一是希望与全国知名粮油加工企业对接落户粮油精深加工项目;二是希望与全国知名肉制品加工企业对接生猪屠宰及肉类精深加工项目;三是希望引进一批健康食品、休闲食品、宠物食品等加工企业,推动本地特色食品产业链不断完善。
万州招商推介
万州招商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