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三国鼎立,跨越速运以实力加速增长
“大件也能发顺丰,跨省最快7小时”。这是顺丰在第88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打出的宣传标语,但同时出现的还有隔壁展台的跨越速运,“货急找跨越,跨省最快8小时”12个大字的紫色标语异常醒目。不免让行业惊讶,顺丰话术里这依稀可见这两位竞争“强敌”跨越速运和德邦的影子。
如此看来,作为行业老二的跨越速运和老三的德邦,似乎有股赶超零担行业第一位顺丰的势头,物流行业是否即将迎来新的变革?
跨越速运蝉联行业第二 增速领跑三甲企业
物流行业这个万亿元级市场,从不缺挑战者和竞争者。跨越速运如何走到如今的强势地位?
这或许要从跨越速运“冒险”入局物流行业,到高手林立的市场立足,再到一步步站稳脚跟的故事说起。
跨越速运成立于2007年,彼时的物流业尽管受电商、商贸的增长红利带动规模不断攀升,但由于参与者众多,这一领域已成为厮杀激烈的“红海”。新入局者必须寻找新的增量“蓝海”。面对不太“友好”的市场环境,跨越速运选择冒险入局。
为了突出重围,跨越速运开启“错位竞争”策略,并不断夯实、拓宽自己的“护城河”。一方面,跨越速运选择限时达这一高端产品为切入,在其服务半径内,“当天达、次日达”等高时效产品的占比和达成率,均在同行中处于靠前甚至领先水平,而“跨省最快8小时”这个深入人心的“超级IP”更是让其从一堆巨头中崭露锋芒。另一方面,跨越速运将目光瞄准B端市场,聚焦并满足中小制造企业在时效寄递、限时寄递等方面的个性化、多元化诉求。这一“差异化”竞争策略,不仅有效避开顺丰、京东、通达系的锋芒,也为自己的后续发展赢得了时间和机会。
只有在发展中审时度势,方能在时代大局中抢占先机,顶风开船。复盘跨越速运的成长史,一路“狂飙”或是最好的诠释:2007年,率先推出当天达、次日达、隔日达等三大跨省时效产品;2009年,实现“夜发晨至”的服务时效;2015年,举全公司之力All in“跨省最快8小时门到门送达”;2017年,将国内跨省速运服务从“跨省8小时”提速到“跨省6小时”;2018年,进行首轮融资,融资规模达数亿元,红杉资本、普洛斯、钟鼎创投等顶级机构和产业巨头集体加持,当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第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跨越速运作为唯一一家物流服务企业“上榜”;2020年,战略签约东航、南航、国航、深航,引入“客改货”、“客包机”等模式;2021年开展国际业务,持续探索航空、国际协同发展,如今国际件全货机亮相可期;2023年,“跨越号”全新货机入列,以19架全货机为核心的航空物流网络构建完成。
经过16年的沉淀,跨越速运塑造起时效、安全与服务三大价值优势,并成为行业“后来居上”的代名词。2023年8月9日,运联智库颁布2023中国零担30强收入榜,跨越以139.7亿元总营收蝉联榜单第二名,营收增速逆势提升到23.6%,相比于同列三甲的顺丰和德邦,跨越速运展示出更强劲的发展潜力。
就是因为自带“与众不同”的“基因”,跨越速运从物流黑马成功跻身一线物流品牌,以实力在行业得到认证,让一众竞争对手开始警惕。
德邦“双网融合”进行时 业绩走上“回升之路”
如果说行业老二跨越速运的逆势进击、实现后来者居上,那么“重新出发”的行业老三德邦所取得的业绩,更让人眼前一亮。
“大件快递发德邦”这句标语,大家并不陌生。随着去年京东物流高管全面接掌德邦,这家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和彼时在业绩和战略方向上摇摆不定相比,加入京东集团这步棋对德邦来说似乎迎来了对自身资源的盘活,对应到业绩上则为走上“回升之路”。
10月30日晚间,德邦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德邦实现营业收入97.50亿元,同比增长21.64%,相比上半年增速明显提升(2023年上半年,德邦收入同比增速6.03%)。从今年以来的营收状况来看,德邦似乎也已经开始发力,前三季度业绩整体处于增长势态,实现营业收入254.43亿元,同比增长11.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44.47%;扣非后净利为2.82亿元,同比增长183.52%。
事实上,京东的导流在为其持续加码。在披露业绩的同时,德邦股份还发布了《关于增加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公告》,根据公告,德邦与京东“双方间预计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将从此前的30.44亿元提升至50.43亿元”。
融入京东“生态圈”,对德邦而言确实在诸多方面开始显现出运转的良性循环。目前,京东物流合计共持有德邦71.93%的股权,今年8月份德邦更是接手了京东物流83个转运中心的部分资产,双方协同路径更为清晰。接手京东物流转运中心资产,不仅将为德邦带来业务增量,有利于其收入端的增长,还有利于德邦减少分拨次数,拉直线路,从而在缩短时效的同时降低成本,提质增效可期。
顺丰史上最好三季报中有隐忧 净利大增营收下滑
而作为行业老大的顺丰,虽回归聚焦快递直营业务,但盈利能力还有待提高。
10月30日晚,顺丰交出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顺丰归母净利润为62.64亿元,同比增长40.0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5.46亿元,同比增长43.55%,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最高。不过,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归母净利润为20.88亿元,同比增长6.5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41亿元,同比增长7.29%。前两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在60%以上。
收入方面,顺丰连续4个季度收入同比微降。今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收入分别同比下滑3.07%、5.61%及6.42%。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890.12亿元,同比略降5.09%。
对于营收下滑净利润却逆势大增的原因,顺丰在三季报中表示,成本及费用方面,公司精准资源规划,不断优化成本结构,强化精益经营及管理。
目前,顺丰的业务主要分为速运物流业务和供应链及国际业务两大板块。综合月度经营简报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速运物流业务收入整体保持稳健增长,而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持续下滑,这也是导致顺丰收入整体同比下滑的主因之一。
二级市场方面,今年以来,顺丰股价整体呈震荡下行,截至目前年内累计跌幅超30%。最新收盘价39.02元/股,总市值1910.10亿元。
经过多轮洗牌期后,万亿元级市场的物流行业再起风云。头部玩家纷纷告别过去“规模为王”、以价换量的激进打法,转而向精细化管理与运营、追求利润和服务进发。
趋势已来,在难度更大的“价值战”和“服务战”开打之际,必然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而这,无疑是时代留给诸如跨越速运等早已做好准备的“选手”最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