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平板十年,从追随、开拓到引领
刚过去不久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同样也是平板电脑行业的萌芽与蓬勃生长期。十几年过去,平板行业历经沉浮,如今才拥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与引领者。
平板电脑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但彼时技术和市场都尚未准备好。直到2010年,它被苹果、三星等厂商的一把火点燃,成为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之外,又一项重要的个人硬件设备。
十余年间,海内外厂商前赴后继,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不断寻找该品类更准确的优化方向,打磨自己品牌的独特性优势。不过,平板与其他智能硬件品类相较特殊的是,平板在打磨产品性能、技术底座之外,相较于传统的PC与新势力的智能手机,没有一个成熟的软件生态。
更关键的是,由于其产品定位需要与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抗衡,因此也有自己的行业周期。只有实力与决心兼备的厂商,才能耐得住市场波动带来的干扰,得以坚持至今并成功打造自有市场的厂商屈指可数。
其中,华为在平板行业蛰伏耕耘十年,从并驾齐驱的开拓者和先驱者,已蜕变为如今的引领者。这期间,华为不是没有经历过市场疲态、友商退却,但华为并未失焦,而是凭借对产品、技术、生态的三重追求扛过行业下行的大周期。
随着Mate60系列及X5系列的突然发售,华为手机今年已经给了消费者非常多的惊喜。
9月19日,华为发布HUAWEI MatePad Pro 13.2''预热海报,正式官宣“十年大作,巨幕登场”;20日,华为又正式宣布其平板全球发货量超过1亿台,迎来十周年之际的一大里程碑。
在这张新品预热海报中可以发现几个关键要素,其一,海报主体为一台看似非常轻薄的平板被两根手指轻轻托起;其二,HUAWEI MatePad Pro 13.2''的命名可以了解到这款平板搭载的屏幕将会是一块13.2英寸的大屏;其三,海报左下角NearLink的图样,预示着HUAWEI MatePad Pro 13.2''将会搭载全新的星闪技术。
行业萌芽,华为生长
2010年1月,iPad 1代正式发布;同年,三星Galaxy Tab面世——它们比智能手机屏幕更大、功能更丰富,比笔记本电脑更简便轻薄。这种临界于两者之间的产品形态满足了特定人群的需求,开始大肆占领消费电子市场。
行业嗅到了机会。此后三年,无论是微软、联想、索尼等PC时代的传统厂商,还是小米等手机厂商,以及蓝魔、魅族、昂达等平板新势力先后入局,行业在2014-2015年迎来巅峰。此间,华为发布第一代面向C端市场的平板产品MediaPad M1,用影音娱乐这张主打牌,开始圈画出自己的领地。
这种较大幅度的总体线性增长没有持续太久,受制于智能手机大屏化和笔记本PC轻薄化的双重挤压,2016年起,平板行业触碰到市场规模的天花板,开始呈现回弹趋势,并于2019年4月达到行业低点。
在行业下行周期之内,大量厂商难以抵抗短期的悲观行情,在及时止损的经营思路中陆续逃离市场。 对此,未被市场情绪裹挟的华为,对长期市场坚定看好,并按照每年发布创新设计与功能的节奏保持产品迭代。
而恰恰在这个节点,华为对行业趋势进行了预判:做出了从影音娱乐向轻办公探索的第一个重要产品决策,在所谓的低谷期达成了高光成就——2019年,华为通过M6首发平行视界,为行业开启了一个横屏时代。
彼时,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习惯仍以竖屏体验为主,绝大部分移动应用的开发者是基于智能手机的竖屏比例对作品进行设计和开发,而在触控操作等用户体验的延展上,也更多以竖屏格局的手指交互和界面布局为考量。
因此,在平板行业,如果没有在横屏体验上采取针对性适配,将极大阻碍消费者从平板中获得的交互体验。为从根本上优化这一点,华为积极调动第三方平台以及开发者合作开发平板的横屏交互体验,最终得到了平行视界这一成果。
不同于常见的分屏功能,华为的平行视界是对同一个应用进行分屏操作,并且左右窗口比例可调节,如在微博中看到长视频,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刷信息流,充分发挥了平板的大屏优势。这一产品创新成功获得了足够的市场响应。目前,支持平行视界的应用已超过5000个。
紧接着,华为平板在2019年年底乘胜追击,通过第一代MatePad Pro带来多屏协同, 进一步打通平板和全生态产品的连接通道,为平板强化了办公属性,这也成为其迈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入场券。
这番对用户需求的重要洞察成功将华为平板推向消费市场中心。根据IDC发表的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华为凭借M6和全价位段覆盖的平板产品,登上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第一位。
此后,行业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2020年,全球疫情袭来,居家办公和线上学习成为生活的新常态,平板电脑的品类优势再次凸显,并得到全球范围内消费者的关注与认可,行业迎来V型反弹,并在此后三年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小幅度升温。
这期间,行业整体的产品趋势有了明显的规律与方向。
一方面,平板电脑计算能力大幅提升,内存与存储容量数倍增长,厂商对于屏幕尺寸、材质、分辨率,以及影音方面的能力较量开始成为新的重心;另一方面,基于产品性能的强化,平板的应用功能场景进一步丰富,不仅是从影音娱乐开始转向轻办公,键盘、触控笔等配套产品也逐渐成为厂商标配。
在此之前,华为已经通过M6等产品预先调整了方向,为平板赋予了轻办公属性,用充足的准备承接了这一行业变化和产品趋势。
此后,华为在保持个性的同时,继续对行业深入洞察发起创新,在接下来陆续发布MatePad Pro 10.8英寸、MatePad Pro 12.6英寸、MatePad 11、MatePad Pro 11英寸等产品,将OLED大屏、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平板、华为笔记、PC应用引擎推至受众面前,并陆续发布超级终端多屏协同、超级中转站、跨应用取色、通信共享、远程PC等重磅功能,全方位革新用户的产品体验。
其中,华为笔记刷新了笔记App所能做到的细致程度,通过跨应用取色、手写转文本、一键摘录、全局批注等功能极大推动了无纸化学习办公的进程。
PC应用引擎的出现让平板从底层实现了桌面端生态与移动端生态在鸿蒙操作系统上的融合,将生产力应用的“重型化”和娱乐消费内容的“轻量化”相结合,大幅提升了平板的智慧属性。而与WPS达成合作之后,该软件全方位覆盖华为多品类终端,并与华为“一碰传”等软件能力强强联合,数倍增强了华为平板的生产力效率。
这些成果恰好符合后疫情时代用户对于平板的智慧属性、生产力、互联互通等性能的新兴认知,再一次确立了华为的市场引领者身份。可以说,疫情是偶然的,而华为因为市场前瞻性获得成功是必然的。
当前,平板市场前景仍好于疫情前水平。再过不久,华为平板又将更新其产品阵营,交出新的答卷,这或许是其进一步撬动存量、捕获增量的前奏。
“1亿”的背后
目前,华为平板已经销往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出货量累计达到1亿台。
就领域站位而言,1亿台意味着华为平板进入了市场的上位者阵营。在技术层面,这是华为上千名研发人员用一段长征路得来的广泛的用户认可,其间有上万技术专利、过十万条测试标准以及数百万小时的研发精力,最终使得华为在产品、技术、生态,以及品控标准上,分别打造了过硬的竞争壁垒。
在软硬件能力的共同建造下,华为平板在屏幕、机身、性能、体验四大参数上均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华为平板在外观上打造了领先于行业审美的轻薄设计,在性能上具备稳定顺畅的交互体验,高效流畅的手写创作功能,以及完备的创新生态。
以华为平板在产品和技术上的独特创新为例,除了前述华为笔记、PC应用引擎等软件生态能力带来的多元体验,硬件方面,华为平板同样有不凡成绩。
华为平板首创的COF封装工艺,是全面屏时代最重要的封装技术之一。所谓COF封装,是指将原本封装在基板上的驱动IC放到排线上,同时可以向后翻折,相较于传统COG技术能够留出更多屏幕空间。华为平板之所以能做到超窄边框、超窄下巴,正是基于COF工艺的特性。
与此同时,镁合金、特殊纤维等创新材质的采用,加强了华为平板的轻薄性;凝霜工艺让机身呈现出不一样的光影效果,给予产品更有质感的色彩变化。这些硬件技术是使平板兼具形态和体验优势的前提。
这所有的进展对于行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产品层面, 华为重新定义并极大丰富了平板的产品内涵。当前,华为成功打破了大众对于平板“大屏手机”的刻板印象,在不断精进其家庭影音娱乐时代核心地位的同时,让其真正配备了生产力属性。
由M6到MatePad Pro的一系列性能提升,正是华为为此做出的实质转变,而在后续PC应用引擎等技术的加持下,华为平板正式走向全场景生态,打开了一个行业的可能性。
在技术层面, 华为的积淀真正驱动了平板产业的进化。华为在与产业链合作时,采取的是联合供应商共同研发创新科技的打法,这有利于产研难题的突破。
例如COF技术的主要难度就体现在焊接与连接环节,它需要将芯片直接连接到柔性薄膜上,过程之中涉及较高的精确性和技术水平要求,包括焊接、键合或粘合等连接方式。在华为引领下,行业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满足了平板产品的屏占比诉求。
再比如MatePad Pro 13.2''将搭载的NearLink星闪技术,它同时拥有蓝牙和WIFI等传统无线技术的优势,并且与传统无线技术相比,星闪技术的功耗降低60%,数传速率提升6倍,时延降低至1/30, 组网连接数高10倍,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过去十年,华为还攻克了数十项创新技术及数万项技术专利,例如平行视界、PC应用引擎等,而这些能力也开始吸引其他友商采取同一思路,共同推进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真正的市场格局面前,数据是更真实的。根据IDC最新2023年Q2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份额数据,苹果35.9%,华为20.5%,是唯二超过20%市场份额的平板厂商,两者相加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空间。
从开拓者到引领者,一个全新的华为平板时代正在到来。
引领者的决心
眼下的平板产业格局,华为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引领角色——不仅是产品定义和市场份额视角下的引领者,在技术方向上也成为了产业的掌舵者。
从形态架构的轻薄设计,到横屏生态的互动体验,从Pencil Engine定义下的手写创作,到PC应用生态赋能下的专业办公——华为平板开创了多种工艺、体验及生态。这是华为十年技术迭代得以沉淀下来的底层能力,而对于这种产业尖端技术,行业的效仿也未曾间断。
每一代全新华为平板的出现,都会带来刷新用户体验的底层创新,以及一种覆盖全行业的产品趋势。2018年,华为平板推出的文件跨端传输“一碰传”,2019年发布多屏协同、平行视界,2021年发布智慧多窗,并于2022年更新华为笔记、PC应用引擎,这些功能均在各自出现后的数年内,见诸于友商的产品功能更新中。
华为从未因此收敛其创新决心,并认为在开创与效仿之间,存在着“做到与做好的区别”。
以华为平板广受用户认可的多屏协同功能为例,它是华为超级终端提供的不同设备之间屏幕协同的能力,是基于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技术打造,因为是从底层打通,其功能对于稳定流畅的用户体验更有保障。
行业中一些友商也曾推出类似功能,但与华为方案有底层技术逻辑上的区别,其本质上仍是借助Wi-Fi和蓝牙的传输力量,因而存在连接失败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华为平板的该功能在推出之后曾一度吸引众多发烧友破解,希望能将其转移至其他品牌PC上延续使用体验。对此,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公开回应称,“大神们想破解我们不会拦着。”
这背后是华为真正理解“做到”与“做好”之后的自信表达。
对华为而言,“做到”是功能实现,“做好”是极致体验,同一个功能背后的不同解决方案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技术逻辑和产品体验,这在消费者手中将得到最真实的检验与反馈。 因此,掌握“做好”的能力之后,华为并不会过多在意友商的“做到”。
十年攀登,华为拥有如今的引领地位,源于自身对于市场的深刻理解与信念坚持。
在行业预期上,华为具备避免浮躁、回归本质的底层素养,用多年如一日的阵地坚守完成自证。在平板十几年的发展中,早有品牌受市场震荡影响匆匆退出,将更艰难的行业突破点留给华为这样的厂商来解决,但华为平板始终坚定不移,看定行业的长期价值。
在产品与用户上,华为又一贯坚持“一旦要做,便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产品逻辑。另外,公司基于消费者体验这一立足之本,不仅将软硬件各参数调配至与用户最匹配的水准,更是在技术创新的辅佐之下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通过产品内在功能的革新,来顺应外部环境提出的由娱乐向生产力倾斜的需求大势。
这些有关行业的判断,最终促成了华为平板在工艺、技术、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突破,并塑造了足以定义行业发展阶段的创新节点——这样的决心之下,华为将不仅引领友商追随,还将牵引其自身去往新的高度。
按照以往经验,这背后的创新将是全方位的:或是工艺与形态,华为又有颠覆性的匠心巧思;或是性能与体验,华为再度释放技术基因演绎下的产品生命力。随着8月29日华为无预警开售Mate 60 Pro,又引发了全网讨论的热度。
这将不仅是消费者的期待,也是行业各方对华为的期待。在十周年的前夕官宣新一代平板产品HUAWEI MatePad Pro 13.2'',这会是华为今年继Mate60系列后的第二个王炸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ID:wow36kr),36氪经授权发布。